社交媒体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极客公园·2025年10月06日 15:00
​社交媒体上,已经没有社交了。

社交媒体曾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上面分享生活,追踪朋友的动态,吃瓜追热点,仿佛只要滑动屏幕就能与全世界同频。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它累人又空洞: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刷来刷去都是高 P 照片、无处不在的软广、批量制造的 AI 内容……越刷越疲惫和焦虑。

这不是巧合,而是平台设计和科技变化的结果。

Noema 杂志的文章《社交媒体的最后日子》直指核心:AI 和算法已经把传统的「注意力经济」推到极限,结果不是更好的社交,而是平台的瓦解。

用户们正在逃离巨型平台,转向更小、更私密的数字空间,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Reddit 上市两年市值暴涨 485%,Discord 成为新的社群平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混小圈」为什么会成为未来社交的主流?

01

算法把平台玩坏了

「注意力经济」并不复杂:社交媒体公司靠抓住你的注意力赚钱。算法根据你的停留时间、点赞、分享来决定推送什么。你看得越多,它们卖广告就越多。

起初这像是一场双赢。你看到朋友的精彩分享,留下评论和赞,平台获得广告收益,大家都挺开心。可 AI 的介入改写了规则。

根据 artsmart 的统计数据,2025 年,80% 的内容推荐算法由 AI 驱动,71% 的图片是 AI 生成的。社交平台已经 AI 化了。

每日生产 3400 万张 AI 图|图源:福布斯

外网也不例外,此前我们曾报道过的《他们正在用 AI,疯狂给互联网「下毒」》正是这种现象极端化的体现:AI 生成,十秒左右的精神污染风格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对算法进行「暴力破解」。

 AI 生成的惊悚内容去「暴力破解」算法,以骗取流量|图源:Instagram

这些人用更便宜、更快的 AI 内容,不断试探流量机制,把算法「砸晕」,总有一条能爆火。

结果就是,你的首页我的首页,都离不开 AI。AI 文案、AI 配图、AI 视频、AI 主播、AI 宠物甚至 AI 萌宠拍的短剧都在爆火……

这些推荐算法也并不是中立的。它们的唯一目标是让你停不下来。短视频平台是典型,一刷就是几小时。结果,用户的大脑被榨干,出现「注意力疲惫」。

近期在 Facebook 上爆火的 AI 生成图「耶 稣虾子」|图源:Facebook

2025 年的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年轻人觉得社交媒体让生活更焦虑,而不是更快乐。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年轻人觉得社交媒体让生活更焦虑,而不是更快乐(practicaltheory.org)。

同时,随着 AI 生成内容愈发拟真,用户的分辨能力也在下降。

在去年「海伦妮」飓风席卷美国南部时,一张 AI 生成照片同时席卷了社交媒体。许多美国政客都亲自转发推文,传播量过百万。

去年斯坦福互联网实验室也在测试中发现,他们用 AI 生成的图像总共获得了数亿次曝光,而且标题越极端,AI 图片越能夺人眼球,浏览量也会越高。

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阴暗面:

当注意力能换钱时,信息真伪已不再重要

中老年人是被 AI 图「欺骗」的重度受害者|图源:X

正如 Noema 文章作者 James Sullivan 所说:「当代社交媒体的内容是无根的,没有上下文,没有文化、没有真正的对话,就像一坨语义泥浆,看起来像说了什么,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社交媒体的危机不是因为缺少内容,而是因为 AI 带来的内容过载,以及过载导致的信任崩塌。

Instagram 的互动率过去一年跌了 24%,X(前 Twitter)用户持续流失。美国成年人中,只有不到一半认为社交媒体信息可靠,比 2010 年代中期少了三分之一

今年内容行业爆火的新赛道:AI 萌宠短剧|图源:抖音

许多用户打开社交媒体后,就进入了「下滑-点击」的机械式的回路,大家都不是在真正连接别人,而是在半梦半醒里滑动屏幕。这种放不下手机,又边刷边走神的状态,作者称之为「环境性解离」。

创作者也同样疲惫,他们得和 24 小时无休、没有灵感瓶颈的 AI 竞争,还要想尽办法制造更能抢占注意力的内容。

算法推荐机制结合 AI 的低成本生产内容,把平台内容塞爆了,把用户看累了,把优质创作者挤走了,所以每个人都在说:社交媒体活人感越来越少了。

但瓦解不是终点,而是转折。

社交媒体的下一个阶段,是从大平台逃离,开始拥抱小圈子

因为「算法推荐」+「AI 批量制造内容」+「情绪化传播」三板斧下来,让人们的注意力变得廉价同时又极度稀缺。

大广场里刷不完的内容,无法满足一个人「被理解」的需求时,人们要么搬进更小的圈子、要么把情绪寄托给可控的服务。

就像从大牌连锁店的预制菜,转向你楼下现炒的街边小店,或是聘请一个烧菜阿姨:规模小,但东西更真,更合你口味。

现实中,这已经在发生。

02

大平台,小圈子

过去一年,比黄金更值得投资的是 Reddit 的股票。

2024 年 3 月,在我们报道 Reddit 上市文章时,Reddit 股票是约 50 美元一股,一年半后,Reddit 股价翻了五倍,超过了 250 美元/一股(截稿时已达 266.66 美元/股),市值接近 500 亿美元。

上市一年半,Reddit 股价翻 5 倍|图源:Google

Reddit 和 X(前身 Twitter)、Facebook 一样是老派社交媒体,今年已满 20 岁。但为什么只有 Reddit 焕发了第二春呢?

因为 Reddit 是小圈子的典范:Reddit 的子版块让用户围绕兴趣聚集,每个版块都有版主人工管理,内容规则清晰,不依赖算法喂食。这让它在 AI 垃圾横行的时代显得干净,也更有人情味。

社交媒体正在从一个大广场分裂成很多小房间。Reddit 就是把房间分割的最好,打扫最干净的一家。在投资者眼中,Reddit 就是「社区模式」的价值回归。

另一个小圈子化做得很好的是 Discord。Discord 是一个社群化的 App,它不依赖任何推荐、匹配算法,所有的频道都由用户自己建立、管理。2025 年,Discord 用户数破 5 亿,许多用户都是从 Facebook 群迁移过去的「难民」。

把群组功能做到极致的 Discord|图源:Discord

付费邮件分发平台 Substack 也火了,创作者可以直接单向和订阅者发邮件,避开平台的算法和 AI 内容,小量忠实受众的长期价值也开始被重估。

从追求十亿级用户,到经营高质量小群体,社交的价值正在变化。小圈子减少噪音,让人们感到被真正「看见」,也不必担心暴露在大众面前引来网暴。

在各类话题冲突和对立日益严重的当下,小圈子就像一个自嗨式的乌托邦,虽然是回音室,但让人更安心,也更真实,用户能在其中做自己,也能懂别人,这才是一种网络社交的真·连接。

这种趋势被《福布斯》杂志称之为「亲密经济」:用户的注意力已经涣散了,人们开始渴望被理解、被回应,情绪价值本身成了产品

近年来许多陪伴型 AI 聊天机器人的爆火,就是一种「亲密经济」,大家的表达欲还在,只是从发朋友圈、发微博,转向了对 AI 倾诉。

在亲密经济中,情绪真的就是一种价值,提供情绪价值也变成了一种服务。

用大白话来说,大家上网不想再给自己添堵了,甚至无暇去关注「大广场」上的骂战,只想躲回自己的小房间。

行业分析与社媒监测显示 Instagram 等平台的平均互动率在 2024–2025 年出现明显下行|图源:socialinsider

于是,社交的重心开始悄然转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小型、封闭的数字房间:Discord 的私密服务器、Telegram 的加密群组、Signal 的邀请制社群都在快速增长。

与庞大的公共平台不同,这些社区的边界不由 AI 和算法控制,而是由用户自发决定:谁可以加入、谁能看到什么内容、不可以说什么话……

明确规则结合人工管理,让 bot、垃圾内容、噪音、圈外人的评判都被隔绝到了圈子之外,成员间对彼此的期待也更明确,互动更真实。

Noema 文章还提出另一种值得关注的趋势:

未来的社交媒体可能会「更慢、更斟酌」,不再以「即时」作为唯一价值

平台设计者也在尝试让用户慢慢思考后表达,比如 Signal App 加入了「发帖延迟」功能:写完文案,得等几分钟才能发,减少冲动发言,让人有时间思考而不是情绪化输出。

与此同时,算法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义。下一代社交产品很可能会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你可以决定信息流的来源、筛选推荐的方式,甚至一键关闭所有 AI 内容。

这种「更慢、更小、更可控、更亲密」的趋势,既是当下社交媒体的一种转向。

未来的网络社交,不是更热闹,而是更安静,它可能只存在于不过百人的群组,也可能只存在于你和一个 AI 聊天的对话框

*头图来源:https://blogbooze.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Moonshot,36氪经授权发布。

+1
2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本轮融资由Fidelity和Atreides Management领投,老虎环球基金等跟投。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