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鼻嘎」胜利,玩具越小越可爱

新声Pro·2025年09月29日 08:43
萌得没边了

从借鉴日本食玩的微缩巧思、扭蛋机的低门槛逻辑,到国内UGC二创的创意迸发、收纳审美的升级,迷你潮玩在这样的演进中,催生出市场消费热潮。如今,迷你潮玩已经开始跳出小众收藏圈层,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品类。玩具尺寸从 「大」变「小」的背后,是年轻人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又反哺着产业生态的发展。

在社媒语境中,来自东北方言的「小鼻嘎」已经成了迷你玩具的代称。

「小鼻嘎」中的顶流之一是一只黄色贵宾犬——森贝儿家族系列IP中的Milo。写着「已老实,求放过」字样的表情包因贴合当代年轻人精神状态迅速走红,无辜可爱的形象和阴阳怪气的文案形成反差萌。这个来自日本的老牌玩具公司EPOCH旗下的40年经典IP就此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只有2cm大小的迷你公仔在中国收获了无数「信众」。

在垂直潮玩领域,迷你型号延伸出更独立的产品品类:「萌粒」。广东省玩具协会《2025年度全球玩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潮玩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27亿元,其中「盲盒盲袋公仔/萌粒」被列为大多数厂商认可的热门品类。而在捏捏、毛绒以至于吧唧等更宽泛的玩具品类下,产品的迷你化也在成为热门趋势。小尺寸、低门槛、强情绪价值等核心特征精准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与心理需求。

从空间和使用场景来看,传统潮玩比如30cm以上的手办,需要专门的收纳空间,而迷你潮玩不占地,还具有很强的可移动性和可携带性:2cm的萌粒可以做成钥匙扣,50mm的吧唧能别在任何布艺包上,在工位上放一个迷你捏捏,焦虑时伸手捏两下也不失为解压的好方法。

价格方面,迷你潮玩5-30元的单价也降低了爱好者的参与成本。对比动辄数百元的收藏级手办,学生群体用10元零花钱就能买一颗萌粒,工作党也能相对轻松地集齐一套IP周边,这种小成本带来的满足感,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社交与情感价值。例如在社交场景中,迷你包挂是某种「个性符号」,泡泡玛特LABUBU字母系列、名创优品迪士尼IP挂件,让千篇一律的通勤包有了自己的专属标签;在ACGN圈层,吧唧也是一种身份标识;解压玩具「捏捏」也能被做成方便携带的小尺寸,以覆盖更多使用场景。

从森贝儿周边衍生的「小鼻嘎」昵称成为网络流行语,到泡泡玛特、乐高等线下门店设置「散装萌粒墙」,再到小红书上3亿浏览量的「包包挂件」话题,一场「玩具越做越小」的浪潮正在蔓延。

玩具越做越小

以泡泡玛特、萌趣、桑尼森迪为代表的头部潮玩品牌,是迷你化趋势的领头玩家,产品的迷你形态是延伸IP价值的一种常规手段。大娃等主打高价收藏市场,萌粒、包挂等迷你产品的逻辑则更偏向于满足大众高频消费,扩大自有IP的人群覆盖率和影响力。

萌趣和桑尼森迪等则以热门IP联名为核心,通过细分场景化设计打造特色系列。萌趣是国内较早发力萌粒赛道的品牌,三丽鸥、《王者荣耀》等IP系列中都出过爆款;桑尼森迪开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等IP迷你公仔盲盒也多次登上抖音潮玩爆款榜单。

头部品牌筑牢基础后,不少非垂直潮玩品牌也以IP为核心入局,带来更多迷你玩具。晨光、得力等老牌文具品牌把迷你潮玩和自身品类相结合,利用其提升原有产品的吸引力,名创优品、酷乐潮玩等生活方式品牌则推出更多与日常场景相结合的产品。

此外,还有大量个体工作室与文创店铺,聚焦自有小IP如迷你麦格、章鱼喵喵等。这些带着设计师或艺术家独特个人风格的小众萌粒,既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让迷你潮玩的市场品类变得更丰富鲜活。

作为迷你潮玩的主力军,「萌粒」的尺寸大多在2-5cm,潮玩头部企业泡泡玛特旗下有专门的萌粒产品线「POP BEAN」,人气IP如LABUBU、SKULLPANDA、DIMOO等都有自己的萌粒系列。线下门店的「散装萌粒墙」是其标志性场景,门店还会举办「装瓶挑战」,透明罐里装满不同IP的萌粒,消费者用专用瓶子自选,限时或按重量计价。

相比于普通尺寸的公仔或玩偶,萌粒玩法多样,是非常好的可供创意改造的DIY素材,这种可玩性也是萌粒的独特优势。小红书上有很多「萌粒改娃」分享,手机链钥匙链、相机热靴盖、车载挂件等等都是常见的实用型改造方式;闲鱼和微店上还有以此为业务的个体商家,萌粒改造手机链的均价在35元左右;还有追星的玩家会定制「真人形象萌粒」,价格在80-150元不等。

除了垂直的潮玩圈层,二次元周边开发中「大头叠叠乐萌粒」也是时下最热门的品类之一。三丽鸥的库洛米、美乐蒂等经典形象被缩小至5-8cm,传统的20cm毛绒玩偶单价199元起,而萌粒的单价仅为39元-79元不等,用迷你形态降低IP消费门槛也让这些IP变得更易触达大众。晨光文具联名《斩神》推出的萌粒笔,上市即销量破万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影响力。

在萌粒这个垂类产品之外,面对潮玩行业不断激化的市场竞争,或是聚焦丰富场景,或是融入可动等更多玩法,在毛绒等其他品类创新出现前,迷你化甚至已经成为潮玩最重要的产品创新方向,泡泡玛特此前推出的戒指盒系列就是其中代表,萌趣也曾为IP小鹦鹉BABE推出过自带场景和防尘盒的迷你系列。

此外,其他谷子品类中也出现了明显的迷你化趋势。作为核心品类的吧唧(徽章) 常规直径为58mm或75mm,近年来「药片吧唧」将尺寸压缩至直径25mm或32mm,更加小巧萌系的同时还喻指了自推的治愈功能。

在小红书搜索 「小鼻嘎」 关键词,还能看到大量用户自制的更易携带的迷你玩偶包挂。小红书平台上「包包挂件」 话题已有3亿浏览量,一个包挂能让包包瞬间拥有独一无二的辨识度,低成本打造独特个性。包挂品类的迷你化转向同样显著,大众消费端,泡泡玛特最新推出的迷你 LABUBU 字母系列更是代表性案例:此前常规 LABUBU 盲盒最小的站姿玩偶高度17cm,也常被当作包挂装饰;而字母系列尺寸仅为10.5cm,公仔本体不足成年人一只手掌的长度,既能挂在包上,也可当钥匙扣,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

近年热度上升的 「捏捏」 玩具,其品类内部也出现迷你化趋势。越来越多捏捏直播间开始主打 2-3cm的小尺寸款,不仅方便随身携带随时解压,有的捏捏甚至不足1cm,但款式相当丰富精致,消费者可一次性入手多个款式装袋,也间接推动了捏捏品类的消费频次。

事实上,在以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在迷你玩具领域已经形成成熟的产品逻辑与商业体系,其中食玩与扭蛋机两大品类颇具代表性。

早期日本食玩只是食品的促销工具,核心目的仍是通过附赠玩具吸引儿童购买糖果,彼时万代的零食扭蛋也多是将塑料小挂件与薯片、巧克力捆绑销售,玩具本身无独立设计感,拆开后常被当作一次性小物件丢弃。直到2000年后模型品牌Re-Ment首次把搭售的玩具本身作为主要产品,专注微缩场景玩具的开发,以1/12的比例精准复刻现实中的沙发、餐桌等物件乃至其木纹、布艺等细节,并强调配件的系列兼容和自由组合,让其可玩性更上一层楼。

作为日本食玩的代表性品牌,Re-Ment擅长微缩场景构建和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其「zuru迷你冰箱」系列近期在抖音和小红书走红:真实冰箱的外观与质感,打开门后,内部的迷你饮料罐、冷冻层的小包装食材甚至冰箱贴都细节拉满,部分款式还内置了灯光模块。玩家既能静态收藏展示,又能通过摆放不同迷你食材模拟整理冰箱的过程,既能解压又充满趣味。

国内迷你潮玩也对类似思路有所借鉴。比如泡泡玛特推出的便利店场景萌粒套装,复刻了迷你货架、收银台与零食罐,让用户可自由搭建专属微缩便利店,还可用于收纳已购入的其他萌粒。

如果说日本食玩是迷你潮玩产品设计的标杆,扭蛋机对消费场景的拓展则是推动迷你潮玩从小众品类走向日本大众消费的核心动力之一。

1965年扭蛋机引入日本之初,机器多摆放在零食店、玩具店门口,扭蛋里的商品也以橡皮擦、塑料小摆件为主,瞄准儿童群体。1977年万代入局后,扭蛋机才开始渗透便利店、地铁站等高频人流场景,并首次将动漫IP与扭蛋结合,受众从儿童扩展到全年龄段。据万代南梦宫2024年综合报告,日本扭蛋市场正快速增长,从2023财年3月的650亿日元 (同比增长44%)增长到2024财年3月的800亿日元(同比增长23%),正接近1000亿日元水平。

二创成为核心消费体验

当迷你潮玩在国内落地生根后,催生出围绕该趋势的独特文化现象与消费行为变化,以二创为核心,周边收纳配套升级、UGC二创繁荣、渠道创新拓展,让迷你潮玩从单纯的工业产品,变成承载用户审美、创意与情感的某种文化载体。

例如收纳本身也是一种装饰。类似谷美、卡套等周边附属产品,迷你潮玩也有相应的审美化的收纳方案,迷你尺寸的亚克力收纳盒、专为萌粒打造的微缩场景配件……小红书上仅「萌粒收纳」单话题有885万浏览量,用户分享交流的不仅是收纳技巧,更是个人审美表达,@Muma檀多多分享用积木相框和乐高小方块进行展示的方案收获近6000藏赞。定制化收纳服务也随之兴起,淘宝上有店铺提供「专属收纳盒设计」,根据用户的迷你潮玩数量、尺寸、IP,定制专属收纳方案,精准匹配为审美买单的新消费需求。

国内UGC二创繁荣,则让迷你潮玩消费从购买成品变得更像是购买创作素材。视频平台上有各种萌粒改娃教程,淘宝上有专门的萌粒改娃工具包,闲鱼也有3D打印定制配件服务。基础设施完善,迷你潮玩的二创就是一场另类的审美创意大赛,有人把盲盒包装改造成桌面收纳盒,有人干脆在自己家里放了一台小型扭蛋机,把「战利品」放进去,随时再扭一发;还有用石塑黏土作表盘、萌粒替代数字制成个性时钟等等。

UGC内容已经成为整个玩具行业的重要驱动力。抖音电商2024年年报显示,潮玩行业内容驱动特征显著,拆盒、二创展示等直播场景是潮玩消费的核心转化路径。还有小红书这样的种草主阵地,用户分享相关笔记可以带出产品链接,形成种草到搜索再到购买的闭环。

有趣的是,对于更年轻的一代人来说,面对更简单的技术手段和媒介形态,UGC创作也成为玩具体验的一部分。今年9月的迪士尼大中华区消费品启动大会上,迪士尼产品部门在趋势预判中介绍,Alpha一代人人都是UP主,这让DIY成为玩具产品设计的重要元素。

而在线下,体验式消费则成为发展方向。一些集合店不仅提供萌粒销售,用户还可在店内完成自选萌粒、搭配收纳盒、添加装饰等步骤,现场完成专属萌粒周边的制作。此外,一些商场活动和手工作坊的DIY项目也会提供正版萌粒供用户现场创作,进一步放大了迷你潮玩的文化属性。

从借鉴日本食玩的微缩巧思、扭蛋机的低门槛逻辑,到国内UGC二创的创意迸发、收纳审美的升级,迷你潮玩在这样的演进中,催生出市场消费热潮。它能快速走红,核心在于精准踩中了轻量化消费趋势与年轻人情感化需求,既适配他们对个性表达的追求,也承载着日常情感寄托的需要,更搭建起同好间社交互动的桥梁。

如今,迷你潮玩已经开始跳出小众收藏圈层,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品类。玩具尺寸从 「大」变「小」的背后,是年轻人不再执着于大而贵的收藏式消费,转而偏爱小而美的日常陪伴;也不再满足于标准化工业产品,而是主动拿起颜料、滴胶,亲手改造出带有个人印记的个性化作品。而这种观念转变,又能反哺产业生态,二创工具的普及、收纳产品的丰富、渠道的多元,都反过来助推更多人参与其中,最终勾勒出迷你潮玩当下的鲜活发展现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作者:张书涵,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