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贸创投日”在杭州成功举办,直击数贸创投日,看产业与资本如何同频共振?

晓曦·2025年09月27日 14:55
大幕虽落,新程不止。站在数字贸易十年发展节点之上,浙江正在期盼下一个十年。

“服务贸易的短期前景远优于货物贸易,数字交付模式正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核心引擎。”这是2024年WTO总干事伊维拉在《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中的判断。而今,这一判断已在数据中得到印证:仅浙江一地,2025年1-8月的数字贸易进出口额就达到5530.8亿元,同比增长13.3%。

在全球资本关注数字贸易“中国机会”的背景下,浙江已开展实际行动,形成了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据交易、数字产品等数字易全链条,涌现了一批创新企业和项目。

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在杭州大会展中心开幕。作为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本次数贸会创新性推出“数贸创投日”活动,以“推动数字贸易领域创新与资本高效对接”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集政策沟通、资本融通、产业协同于一体的国际化务实交流平台,共吸引500余名来自政府部门、投资机构、产业平台、科创企业的全球嘉宾参与。

这也是为什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选择在今年特别推出“数贸创投日”,围绕“推动数字贸易领域创新与资本高效对接”的目标,为全国100个科创项目和100个基金进行精准匹配,共同探讨数字贸易的新路径。一批覆盖生物科技、智能科技、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在活动现场集中落地。据不完全统计,合作总金额超5000万元,预计拉动投资超2亿元。

作为我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数贸会一直扮演着窗口角色——展示趋势、对接资源、连接全球。但仅有展示远远不够,资本与产业的错位,让很多创新停留在概念层面。创投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政策、资本、产业放到一个闭环场景中,让创新真正走向落地。

一、数字贸易的浙江底色

浙江何以成为数贸创投日的起点?答案在于这片土地长期积累的数字贸易基础。

2024年,福布斯中国在《数字贸易:中国的全球新名片》系列报道中评价,浙江数字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政策定方向、资本强支撑、生态筑壁垒”的三维联动。

这一被视作“可复制样本”的发展路径,在数贸创投日的开篇致辞中得到了生动印证。会上,中外政府与机构代表从政策引导、金融赋能、国际协作、国家战略四个维度,勾勒出数字贸易从概念到实践的完整链路。

贴合现实需求的优良政策,是数字贸易拨开迷雾、规避暗礁的“精准航道仪”。浙江省瞄准“人工智能+数字贸易”新赛道,推动场景、模式、业态三重创新;锚定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新目标,吸引阿联酋主权基金、服贸基金二期等优质资本;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提出“不让任何一家企业感到孤独”的承诺。

而政策落地的背后是资本的深度协同。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服务科技型有贷企业超11万户。与传统信贷不同,工行通过“投贷联动+跨境服务包”构建生态,以研发贷、人才贷帮助企业补短板,69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协助企业解决跨境结算、汇率避险等出海难题。

与此同时,数字贸易的“无界”属性,让这种地方实践有了全球延伸的可能。阿联酋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办公室秘书长、阿拉伯国家数字经济联盟主席阿里·穆罕默德·库里博士在会上带来中东市场的“橄榄枝”。

他透露,阿拉伯地区正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030年数据中心投资将达到60亿美元,而“阿拉伯数字经济愿景”预计将创造1万亿美元经济价值。联盟不仅已在香港设立办公室,还计划在中国大陆增设据点,保障中阿商品、服务、数据在可信生态中顺畅流动。

阿联酋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办公室秘书长、阿拉伯国家数字经济联盟主席 阿里·穆罕默德·库里博士

从地方到国家,浙江的探索价值愈发凸显。2024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成为稳定外贸的重要引擎。浙江在其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的经验”。

二、硬核成果集中爆发

不同于常规大会的概念输出,“数贸创投日”发布的成果落在“务实”二字。这一点从筹备阶段就能看出端倪。

早在今年5月,“数贸创投日”就开启了跨城筹备,先后扎进北京、深圳、西安三大创新高地,提前对接区域资本和科创项目,重点锁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未来网络等数字贸易核心赛道。换句话说,创投日并不是一场仓促筹办的展示,而是一次长期孵化的集中释放。

成果的集中爆发首先体现在奖项上。“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DT奖)”作为数贸会的核心奖项,本届竞争格外激烈。参评规模从首届的百余个项目扩大到277个,最终64个项目脱颖而出。由院士领衔的评审委员会坚持“优中选优”,不仅产生了金、银、铜奖,还设立了新锐奖、最具投资价值奖和最佳组织奖。杭州宇树科技、浙江迅实科技拿下金奖,成为硬科技代表,也让DT奖逐渐形成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的数字贸易标杆矩阵。

除了奖项,“导航工具”与“金融方案”的发布同样重要。浙江省数字贸易百强榜、2025浙江开放指数、浙江省创投基金投资矩阵和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成果集中发布,为地方政府与企业提供了方向参照;工商银行科技金融中心推出的“未来产业”全面金融解决方案,为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量身打造融资通道;“杭创E站”展示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则覆盖企业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浙江省国资委亮出20项“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涵盖能源调度、智慧交通、医疗影像诊断等关键场景,使数实结合的融合路径愈发具象化。

资本与产业的结合也在现场快速推进。工商银行与灵伴科技等科创企业现场签署战略协议,总授信金额超百亿元;浙江创新投资集团、滨江高新区、安吉经开区等机构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初步测算合作总额超千万元,从资金到产业落地的链路进一步打通。更具结构性意义的是,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在现场成立,旨在将分散的资本、技术和场景资源整合为合力,避免“单打独斗”,推动系统协同。

奖项、榜单、金融方案、签约与专委会,共同构成了创投日的“成果闭环”。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层层递进:奖项发现潜力项目,榜单和指数提供方向坐标,金融和合作解决落地难题,专委会推动资源长期协同。

三、资本与产业如何同频?

当数字贸易驶入科技驱动的深水区,尽管成果亮眼,但一个绕不开的矛盾依旧存在:资本端握着资金想投早、投小,却怕早期项目技术虚火、落地无门;产业端攥着核心技术想推向市场,却缺量产资源、供应链支撑与跨境渠道。

资本与项目、技术与市场,如何同频?创投日的两场圆桌,正是针对这一矛盾展开的深度探讨。

首场圆桌由容亿投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黄金平担纲主持,浙江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销、工银资本董事长陆胜东、华睿投资董事长宗佩民等头部机构代表,与宇树科技海外总经理章旻、灵伴科技(Rokid)董秘兼高级副总裁宓群齐聚,从“资本供给”到“产业落地”,拆解硬科技生态的共建逻辑。

李销表示,在国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背景下,浙江金控的焦点是从“0到1”的成果转化,与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展开合作,一对一帮科学家把技术变成产品。

“投早、投小”虽契合趋势,但科技项目早期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如何平衡投资热情与风险控制?

陆胜东详细拆解了工银资本的“风控平衡术”,一方面打造“六个专门”机制,另一方面用“一卡一表一会”做尽调,“比如去年投的一家医疗AI企业,就是靠这套机制快速通过评估,现在已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陆胜东补充道。

深耕投资领域23年的宗佩民,则回归投资本质,提出“看人”的核心标准:“投早、投小,关键看创业团队的‘五个特质’——谈判时懂让步的智慧、能听进建议的学习能力、对股东员工包容的合作精神、对接客户当天就行动的执行力,以及眼睛一睁就干活的勤奋。”

比起资本端的策略分享,企业端的实践更能直观体现资本与产业的绑定价值。章旻回忆起宇树的“逆袭路”,坦言若没有资本注入,企业难以前行。2016年靠资本支持实现机器狗量产,2023年借大模型东风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这背后是资本帮助补齐了量产设备、供应链的短板。

宓群以AR赛道为例,强调资本“雪中送炭”的意义。他表示,资本的价值远不止资金:“缺工程师,投资方帮挖来歌尔的核心团队;缺供应链,又对接了山东的代工厂,现在我们的AR眼镜能做提词器、甚至替代手机的辅助终端,这些突破都离不开资本在‘坑点’上的支援”。

第二场圆桌由36氪CEO冯大刚担纲主持,中科创星合伙人夏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执委邓泽林、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香港科技园创新发展总监、阿联酋传奇控股集团市场总监瓦西姆·纳伊夫·穆萨拉姆·卡拉莱五方嘉宾,分别从硬科技投资、国家级基金、市场化VC、跨境孵化、国际合作视角,拆解“产业合伙人”的核心能力。

夏琳认为,做产业合伙人需要具备认知同频、资源对接、长期主义三大能力。具体到项目筛选上,中科创星聚焦国产替代与颠覆式创新,“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虽难落地,但基于科学原理的原始创新,值得长期布局”。

邓泽林强调“躬身入局”,作为商务部牵头的国家级基金,服贸基金二期落地杭州,从“募投管退”全流程锚定浙江数字贸易、硬科技等核心赛道,目标就是深挖本土优质项目。

曹国熊则从市场化VC视角,强调“产业前沿洞察+全周期赋能”的双核心。他介绍,2024年,普华资本拆设“普华孵化”板块,针对早期科技企业缺资源的问题,不仅给钱,更帮企业“找钱、找人、找市场”。

简依雯聚焦香港科技园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以保姆式服务与打造出海生态破解企业跨境发展痛点。

“香港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我们不仅帮企业‘走出去’,更帮它们‘扎下根’——比如有家杭州AR企业通过我们对接,3个月就找到中东的代理商。”

在跨境合作维度,瓦西姆·纳伊夫·穆萨拉姆·卡拉莱的分享,展现了国际“产业合伙人”的独特价值。作为中阿合资平台,传奇控股聚焦汽车、新能源、AI等六大领域,帮中国企业打通中东落地全链路,提供对接本地充电网络、处理政府公文,还将产品操作系统改成阿拉伯语适配高温气候等服务。

“现在全球国界在AI时代逐渐模糊,但本地化仍很关键——我们不是简单送项目出海,而是帮中国企业成为中东市场的本土品牌。”瓦西姆·纳伊夫·穆萨拉姆·卡拉莱说道。

两场圆桌对话虽视角不同,但核心共识清晰:资本需从“给钱方”转变为“赋能者”,懂技术、有资源、能陪跑;产业需与资本坦诚对接,既借力补短板,也主动反馈需求。这种“同频共生”的逻辑,正是数字贸易持续突破的核心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压轴环节“一拍即合”创意路演,让资本与产业的合力有了现场演绎。

杭州纽安津、博时新能源、云象商用机器等7家聚焦AI+医疗、新能源、具身智能的企业,进行“5分钟硬核路演+5分钟深度问答”的高效对接。企业负责人当场直面安泰资本、浙江金控、杭州资本等机构评委的犀利提问。据悉,现场有多家企业与资本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技术、资本、贸易如何合力?

当前,全球数字贸易的竞逐,进入科技突破、资本赋能与产业协同的“综合较量”阶段。

从发达经济体抢占数字规则主导权,到国际资本对硬科技赛道的审慎布局,再到企业出海面临的技术适配、场景落地挑战……每一轮竞争的核心,都绕不开“科技能否突破壁垒、资本能否精准滴灌、贸易能否高效流转”的底层命题。

而解题的某种可能性,已经出现。创投日现场,逻辑链有了真正闭合:技术突破提供实力,资本赋能补齐短板,数字贸易机制完成价值转化。宇树科技将人形机器人成本从百万元压至四、五万,灵伴科技让AR眼镜从实验室走进提词器、辅助终端等真实场景,这些硬核技术的突破,让中国数字贸易有了“叩开全球市场”的实力;工行授信为科创企业“雪中送炭”,浙江创投基金陪伴企业闯过“0到1”的死亡谷,资本成为衔接创新的关键纽带;数字贸易串联起国内产业链生态与全球消费需求,让AI医疗、智能储能等成果能对接中东、欧洲的市场,成为价值兑现的主赛场。

大幕虽落,新程不止。站在数字贸易十年发展节点之上,浙江正在期盼下一个十年。

接下来,浙江数字贸易将不仅着眼于规模的再突破,更有生态的再升级,推动数字贸易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让技术创新更贴近产业实际需求,避免实验室技术与市场脱节;让资本流动更契合长期价值逻辑,拒绝短平快的投机导向;让开放合作更惠及产业链上的多元主体,从头部企业到中小科创团队,都能共享数字贸易的发展红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未来,当全球回望数字贸易的发展历程,浙江必将是那个不可或缺的坐标。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完美日记正处于转型阵痛中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