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ayable试玩互动 创始人&CEO胡健:AI应用出海新蓝海——机遇、挑战与增长路径| 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文化出海交流会
过去二十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故事,大多始于产品。无论是义乌的小商品,还是深圳的电子制造,叙事的核心往往落在价格、供应链与速度上。如今,这个版图正在悄然换景:中国正在输出的,不再只是“可替代品”,而是一整套带有文化色彩的体验与认同。它既抽象:落在文化、情绪、故事感知这些无形之物上;又具体:通过游戏的竞技热潮、短剧的日常叙事、新消费的味觉符号、资本的全球布局,被触摸、被购买、被记住。
9月18日,36氪举办的「破圈·跨海:中国品牌文化走进全球」主题交流会,聚焦文化出海,汇集游戏、新消费、短剧、资本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力量,讨论中国文化在全球市场的新路径、新挑战与新机遇。
Iplayable试玩互动 创始人&CEO胡健
Iplayable试玩互动创始人&CEO胡健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好,我是来自试玩互动的Tony,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AI应用出海的机遇和挑战。我会从应用层面来谈,结合一些市场趋势和具体案例,讲讲中国团队在全球市场中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To B的市场。大家都知道企业级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实际上并不好做。国内的大型平台,比如字节、腾讯,基本上都会自己做,不太可能开放给外部团队。剩下的中小企业呢,很多都活得比较艰难,根本没有预算做大规模的付费投入。真正有钱的客户是国央企和银行,但这类客户需要高度的定制化、本地化部署,还要考虑到安全和合规,要求很复杂。也正是因为这样,过去十年我们在国内没有看到真正做大的SaaS公司,而在欧美,SaaS企业却发展得非常蓬勃,出现了大量市值上千亿美金的公司。
对中国团队来说,想要去海外做To B也不容易。要想拿到大客户,必须深入当地企业,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靠线上推广是很难完成的。大企业真正愿意付费,往往需要销售团队去做长期BD,拜访客户,做演示,建立信任。这对中国团队来说挑战很大。首先很难招到合适的本地销售人才,其次成本极高,销售周期还特别长。身边很多朋友创业去做To B,跑到欧美亲自带团队去见客户,参加展会,摸清楚市场都要花上一两年,成本和难度都非常高。
所以如果我们看今天的AI出海,真正适合中国团队的,还是在应用层面,尤其是To C的工具类产品。中国团队在这一块有天然优势。我们早就验证过在全球范围内做工具应用的能力。以前在猎豹移动,我们靠一款Clean Master工具就拿下了十几亿的下载用户,最高DAU做到过1个亿,甚至靠它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今天做应用的门槛比十年前更低。很多AI应用团队可能就两三个人,甚至一个人兼职,也能把一个产品从0做到上线,还能获得数万甚至十几万美金的收入。这种案例现在已经很多了。
从市场数据来看,这个机会非常真实。全球AI应用的付费收入在2021年只有三千万美金,到去年已经接近十三亿美金,增长了几十倍。而在2024年,全球AI应用的下载量已经超过十亿次。也就是说,用户的需求在快速爆发。北美和欧洲贡献了全球将近七成的收入,付费能力非常强。东南亚、拉美和印度的下载量更高,用户接受度很好,只是付费能力弱一些,但如果结合广告模式或者混合变现,其实也能赚到钱。
在产品形态上,现在的AI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PP端,一种是Web端。APP有成熟的分发和付费体系,推广闭环比较清晰。但Web端的开发成本更低,很适合做市场测试,等模型跑通之后再考虑升级成APP。我们服务过的零一万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最早用一个简单的生产力工具切入市场,借助广告投放很快就做起来了。对创业者来说,Web端是一个非常低门槛的尝试方向。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能力还在飞速提升。基本上每一周都会有新版本推出,功能越来越强。视频生成的时长更长,质量更高,谷歌的VEO和Banana模型效果已经相当惊艳。未来随着算力和数据的积累,AI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我们不要指望它短期改变一切,但长期的潜力一定非常巨大。
土耳其有一家叫Codeway的公司,他们最早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原来的传统非AI工具全部重新做了一遍,加上AI元素后重新上线。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套了个壳,但因为带了AI的概念,在推广和获客上效果非常好,平台推荐也更多,用户量很快做到了几千万甚至上亿。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点:AI应用的机会并不一定要从零开始发明,只要结合AI去改造原有产品,也可能获得很大成功。
说到增长,我们还是要谈广告投放。对于AI应用出海,广告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以谷歌为例,它的搜索广告仍然是欧美市场的核心渠道。我们在做投放时有几个经验:第一,市场选择还是要优先考虑欧美,用英语落地页效果最好;第二,要找到核心用户和头部玩家,他们能贡献70%到80%的ROI,是最有价值的群体;第三,关键词投放既要覆盖品牌词、行业词,也可以投放竞争对手的关键词。最后,版权一定要重视,尤其是在欧美市场,不要在广告素材里用名人或者政要形象,否则可能直接导致账号封禁甚至被起诉。
我们曾经帮助过一家国内的视频大模型公司出海,最初每天只投入几百美金做测试,后来逐步放量到单日投放超过十万美金,单月收入超过一千万美金。现在他们的重点就是讲AI视频大模型和全球用户增长,每个季度都有两位数以上的环比增长。我们帮他们做的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启动期主要是搜索广告,获取核心用户反馈,快速迭代;增长期增加展示广告和YouTube广告,把用户群体扩大;到稳定期则主要围绕ROI优化,基本可以做到30天回本。这样的模型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正循环。
AI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最近有创业者在做AI版的OnlyFans,一个月收入已经达到几百万美金,而且每个月都在以50%到100%的速度增长。AI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让很多行业都有可能被颠覆。我们自己也在参与,比如开发了一个翻译工具,用于把中文短剧快速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效果很好。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聚合了海外领先的大模型,但我们把工作流做了优化,让客户用起来更方便。
在公司内部,我们也在推动AI的深度应用。比如要求团队成员写代码必须用AI辅助,不管代码多简单。我们还建立了奖惩机制,逼迫大家真正把AI用起来。很多企业在推动AI落地时会遇到阻力,大家有惯性思维,很难改变。但如果是AI原生团队,这个过程会顺畅很多。
最后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成立于2017年底,是一家专注海外数字营销和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5000多家出海企业,早期以游戏为主,后来扩展到社交和短剧。去年我们批量服务了很多短剧出海客户,TOP50的公司里有一半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核心团队来自猎豹和阿里,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国际顶级媒体授权认证和云计算厂商授权认证的公司。我们既能帮助客户在前端做增长和投放,也能在后端提供云计算和AI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