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口碑崩后成毅火提新项目,演员扛剧逻辑变了?
吐 槽《赴山海》 , 成了互联网新的流量密码,也是截至目前2025下半年剧集市场最大的热闹。
《赴山海》的背景注定它自带高声量:是成毅继《莲花楼》站稳顶流位置、待再度验证实绩的力作,也是桃鹅联手vs裤《藏海传》、平台之间S+剧作的延迟对打。
客观来说,猫眼认证的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角色热度在爱奇艺破2亿……前方给出的数据认证,成毅在热度上确实扛起了《赴山海》,而剧集口碑不及预期,也让成毅在这一战暂处下风。
开播时再不好过,临收官也马上好过了。目前剧集已播出大半,网友下场审判的热情稍微褪去,抖音热点#赴山海口碑回升#话题上升,剧方在暗暗发力抢救口碑基本盘。
同时成毅的新饼消息已经传出,据悉他主演的《两京十五日》即将开机,今日已进组定妆。这部剧为爱奇艺S+古装、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大明王朝》《哈尔滨一九四四》导演张黎加盟,搭档演员林更新。算是大制作好饼。
kk曾和很多看客一样好奇,这一次口碑失利,究竟会不会动摇成毅本被市场看好的扛剧能力?而看到成毅戏约不断,将再次带着S+作品进入待检期,这个尖锐的问题,竟变成了伪命题。
原来,一部戏定演员扛剧力“生死”的规则,在剧集市场已经“失灵”。谁是具备扛剧力的演员,评判标准愈发复杂,答案也愈发清晰了。
《赴山海》和成毅面临的审判,仿佛在哪见过
这两周互联网上最大的“乐子事”之一,就是各博主们趁热下场挖掘《赴山海》和成毅槽点,相关话题主要围绕剧集粗制滥造、审判成毅演技等展开。
撕开这个口子的,或许是最初讨论的#赴山海 抠图感#,也可能是#赴山海 剧本穿帮#、#赴山海洞洞鞋穿帮#,负面评论演变成互联网乐子引入更多网友所关注,直接送上#赴山海开播5天引吐槽不断#登上热搜,开局不利。
kk总结下《赴山海》的槽点,其实是很多剧的通病:剧情老套、服化道敷衍、节奏拖沓……
博主们审判到“上头”,将这场闹剧曾一度演变到“没槽硬吐”的地步,譬如镜头穿帮是否需要演员背锅这种技术性失误,竟也上升到演员带资进组挤占制作成本争议。
《赴山海》黑红本色是一种新的流量密码,在高流量讨论、高数据产出的推动下,剧集品质具体不明,审判剧作和演员真正的价值指向何处,反而模糊不清,总之舆论越描越黑了。
等等,这样的故事,kk仿佛在哪里见过?
上一段“连坐惨案”,还是2023年播出的由杨洋主演的《我的人间烟火》。这一役战损力强到,互联网乐子翻新再快,网友们也没忘了它。
巧合的是,今年杨洋在《我的人间烟火》后重整旗鼓,带着《凡人修仙传》重回大众视野,他在采访中首度回复了那段往事,表示:“那个时间段大家可能不太喜欢我,那我就少出来和大家见面。”
从《我的人间烟火》到《赴山海》,两条轨迹惊人地重合:都是顶着“顶流主演+S+制作”的高期待开播,却在开播后迅速“爆开黑走”。
前期有多被捧,后期就被骂多狠,演员也同样因为一部剧的口碑裂缝,彻底陷入“流量推动热度➡又被热度反噬”的逻辑闭环里。
流量的双刃剑在此刻格外锋利:演员凭借流量和人气为剧集拉高热度值,而一旦剧集口碑出现滑坡,他们也会成为观众最大的“宣泄口”,被丢在互联网上用放大镜疯狂地审判。
流量型演员靠热度扛剧,失利后冷静期已变短
黑红也是红,《赴山海》至少验证了成毅的热度体质和流量效应,即便被扔进腥风血雨中审判,他所引发的关注与讨论,也给这部剧真实地转化成了流量和数据,并获得品牌方追加投放。
kk发现,在《赴山海》被审判的第二周内,满小饱、丸美等新品牌追加投放,商务随着热度纷纷吻上。
流量型艺人的影响力,在这时转化成了扛剧力:无论剧集口碑走向如何,流量型演员始终稳站话题中心,一次次在舆论的放大镜下,带动剧集完成某种意义上的“出圈”。
从《莲花楼》到《赴山海》,再到爱奇艺投喂的新饼,成毅手上S+大剧片约不断,几乎没有空档期。正是因为,成毅为这些剧集带来的热度也没断过。
拿《赴山海》来说,剧集未播出时,就和优酷S+、肖战主演的《藏海传》隔空撕杀,上文也提到了剧集的多方数据,很是可观。
而找流量型演员的风险也在于,如果剧集口碑不过硬,反而会因流量演员的加入,进一步从小滑坡变成大崩塌,概率更大,伤害力更强。
成毅的流量已无需再检验,但《赴山海》没有成为口碑续作,这一次难言成功。很多流量型演员困境也在此,热度有了,话题开几页热搜,打口碑战时却总是差一口气。
其实这口气松就松在,演员本身的发展更依赖自身的舒适区——ta们需要选择挑战更多元化的角色,巩固自身演技实力的标签。
下一部作品抬上检验时,成毅能否“轻舟已过万重山”?同样时隔两年的时光,2023年《莲花楼》口碑热度双赢,2025年《赴山海》失利,对比杨洋被全民审判后的沉寂和隐身,成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境遇并不同。
尽管遭遇剧集口碑失利,仍有平台买股,S+饼投喂,紧接着“续力”。一次失利给新生代的头部演员们带来的“冷静期”,好像变得更短了。
扛剧之争出现高端玩法,“单人过会”才显硬实力
一部戏的成绩,已经定不了演员的“生死”,市场允许他们“扑”一次,毕竟在当下的环境来说,从剧本打磨、制作落地到宣发上线,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剧集口碑滑坡。
但是给头部演员多次连扑的“试错”机会,并不多。扑得太多,意味着ta们的“扛剧力”被消耗,轻则被对家拉踩业务能力下滑,重则全民审判实力不配位,久则被竞品演员补位、市场放弃。
是的,在内娱,再不想争,也不得不争。
今年三月底,网上盛传业内认证的“六大过会保障演员”名单,这六位演员是指刘亦菲、赵丽颖、杨紫、胡歌、张若昀、肖战,过会其实是指平台项目审核,这份名单意味着这些演员可以以个人影响力推动剧集通过平台立项会,无需依赖搭档或IP加持,靠招商能力与播放预期,就可以一个人扛起一个项目的基本盘。
半年过去,流量热度、IP 加持在冷淡的剧集市场,不再是衡量演员扛剧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一小道消息煽动到内娱,竟引发了蝴蝶效应。
粉丝们在为偶像们吹嘘实绩时,有人会翻出演员过往主演剧集的立项记录,验证演员仅凭名字就直接通过立项证明;有人整理招商数据,用收入金额来验证实力……单人过会,几乎成为头部演员的一款“时尚单品”。
这种高端玩法到底怎么评判?不如先从“历史起源”开始看,上述六位演员为何会有保障:
“单人过会”一词,是源自肖战正在拍摄的《谍报上不封顶》,据悉在筹备阶段,项目锁定其出演男主任少白后,优酷平台就直接“过会”了。
真顶流的保障,就是播出前能招商、播出中有热度、播出后有口碑维稳。其余几位演员无一不是如此。
刘亦菲的《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三部作品连爆,即便没有“大 IP”的加持,也能招商数据屡创新高;赵丽颖前有《花千骨》《楚乔传》《知否》现象级爆款奠定国民度,《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等大热剧成功从古偶转型现实题材;杨紫从《亲爱的,热爱的》打通爆剧命脉,《长相思》首播广告达11个,播出后拿下多平台年度剧王、《国色芳华》单日播放量刷新芒果 TV 的历史记录。
男演员这边实绩也很硬核,张若昀凭借《庆余年》《雪中悍刀行》在男频赛道站稳脚跟,选戏眼光和演技实力都获得观众信任;胡歌《琅琊榜》《伪装者》等经典国剧认证剧作品质,《繁花》大爆也为他的国民号召力,增添了历经时间检验的实力……
市场多次把好剧、大剧交给谁,要么说明ta真扛剧,要么说明ta是真资源咖。而到了能“单人过会”的阶段,这类演员可以让上面两种可能同时存在,本质上是真综合扛剧力带来的底气。
kk发现,由于流量型演员在演技实力认证这一块,起步普遍更慢一些,有一批默默被剧方看好的扛剧选手,走起了另一种安全系数和资源品质双高的路线。
这一批选手,是有实力派潜质的郭京飞、雷佳音、张译、于和伟、秦昊们。一般更独特的叙事需求、角色塑造难度更高的剧作,会交给这些有多部口碑作品验证、国民度突出的演员们。
今年上半年,郭京飞就有三部剧上线,分别是《黄雀》《驻站》《漂白》,2部央视剧、1部班底不错的爱奇艺头部悬疑剧,足见行业对他的认可。不过,由于三部剧角色都是警察、剧集表现平平,郭京飞也开始出现消耗自身扛剧力的嫌疑。
因此,谁更能扛剧,人选不是单一、固定的。可以确定的是,流量型艺人和实力派艺人都不能松懈。资本或可以买股投喂出一批“资源咖”,也可以持续用资源为演员续航,但对演员来说,他们自身发展的把控也很重要。
想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被持续看好,一方面要勇敢走出舒适区,一方面要提升实力应对不同的角色。
如果态度未能摆正,再能打的粉丝,也扛不住观众的失望、围剿、淘汰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Talk”,作者:米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