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超一线城市,加速“融湾”

城市进化论·2025年09月18日 10:11
处在加快发展的最佳衔接期

新华社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李家超宣布,决定提升北部都会区(以下简称“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将成立由他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加速推进北都建设。

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

如李家超在发表施政报告时说,北都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虽然政府过去三年已加快建设,但北都幅员广阔,所需资源投资庞大,我一直为此心急如焚。北都建设务必加速推进”。

占香港总面积约1/3的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

图片来源:《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这块毗邻深圳的区域,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今年以来,李家超在不同场合提到希望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并且不止一次用“心急如焚”来形容其心情之迫切。

在专家看来,香港发展一直面临着空间不足、资源约束的难题,同时其核心区距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其他支点城市太远,从物理空间上限制了香港的发展潜力和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大大提升香港与广深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衔接、协作,从而使香港与广深在地理上“更亲近”,产业结合上“更紧密”。

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在深圳河两侧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

目前,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第一期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另外五座大楼于2027年起陆续完工。

就在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在外界看来,当全球创新竞赛步入深水区,深圳、香港、广州合作“登顶”,是在更高层面上形成了一种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协同格局。

眼下是北部都会区加快发展、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李家超还表示,特区政府会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包括引入快速审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以试点形式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容许初期先建设和营运具先导性的低密度设施,再落实长远发展。

将有多少人在这片区域居住、工作?官方预计,北部都会区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上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截至2024年底,香港总人口为750.06万人。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未来将有约250万人口生活在北部都会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杨欢,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