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内房,要新发第二笔美元债
没错,它就是新城。
路数的前线小伙伴们来报,本周,新城已经和投行接上了头,打算近期再发一笔美元债。
近期是多近?很可能就在下周。
用途,不用猜,还是老剧本:借新还旧。因为新城控股有笔存续规模2.5亿美元、票息为4.625%的美元债要在下个月的10月15日到期。
这笔若成功落地,就是新城今年以来的第二笔美元债。
今年6月,新城控股的母公司——新城发展,刚刚发过一笔3亿美元、三年期的债券,成为近三年来首家在美元债市场“破冰”的民营房企。
才不到四个月,梅开二度。
在当前这种环境,能发出美元债,注意,是“新发”,不是“展期”——本身就是一个强烈信号。不出意外,就像上一轮发债时那样,市场上肯定又会冒出“高息融资、饮鸩止渴”的批评声。
不过,不妨换个角度看,别说新城,换成任何一家房企在做优先级排序时,融资渠道的畅通要高于融资成本本身。更何况,搞个汇率掉期,成本还能砍掉1—2个点——这操作,房企CFO们都懂,基本属于行业生存必备技能。
回过头看,新城这两次美元债发行,应该说时间点都踩得不错,timing掐得准。
上一笔发完没几小时,中东局势“爆”了——以色列和伊朗干起了架,全球市场一震。这一笔,又卡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的当口。特别是最近,市场在疯传,美联储会宣布2025年的首次降息决定。
这一次发行,你也会看到一处改变的地方,就是票息上,极有可能会比6月那笔有微幅的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路数也认同,“能融到”比“便宜融”更重要。因为地产行业早已用鲜血写下一行大字:
融资成本高,不会立刻死,但融不到资,立刻死。
这几年房企的大团灭里,新城有个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民营房企里融资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家。
你看,除了银行开发贷,还有经营性物业贷、中票、公司债、CMBS、美元债、ABS……几乎全赛道覆盖。要是再能把C-REITs走通,那就真成“全能型选手”了。
这还不算完。
前不久,新城成立了一个“数字资产研究院”,放风要推进RWA——也就是现实资产代币化。意思就是说,以后说不定能发“链上债”,把一栋楼拆成无数个代币让你买。
这要是真做成,那就是把房地产这个“笨资产”活活改造成“流动金矿”,堪称商业地产的星辰大海。
当然,这事离落地还有一大段距离,新城目前仍属于蹭热度阶段。
但能喊出这个剧本,至少说明:新城确实有在努力找新钱。
一边发美元债,一边搞区块链,一边还能在政策窗口反复横跳精准发债——不得不说,这家公司,正在向外界展示着满满的求生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路数”,作者:很勤奋的路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