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新规临近,哈啰金融或将“伤筋动骨”
自去年以来,各大短剧、流量平台的广告中频繁出现哈啰的身影,但广告推广的主要产品是哈啰的助贷平台“臻有钱”。
尽管坊间都戏称“流量的尽头是放贷”,但即便是在以金融业务做变现渠道的诸多流量平台中,哈啰都是较为罕见的一种。
尤其是在《助贷新规》临近正式实施之际,注册用户超8亿的哈啰仍在蒙眼狂奔,还未看出及时调整的迹象。
“白名单”倒计时
从2019年上线“臻有钱”,哈啰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已有六年,但其资质短板始终明显。截至目前,哈啰仅持有融资担保牌照,而未获得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直接从事信贷业务的关键牌照。这意味着,哈啰无法独立开展放贷业务,只能通过助贷模式为持牌金融机构导流。
这种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一方面,哈啰无法深度参与信贷核心环节,难以获取更高收益;另一方面,对合作机构的依赖也使其在业务扩张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据「一只互金鹅」消息,目前哈啰金融业务导流与自营助贷余额约超400亿元,属于助贷行业中游偏上规模。
为弥补这一不足,哈啰试图通过收购或转让的方式获取小贷牌照。近期,哈啰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个重庆小贷公司董事职位,被业内解读为其可能在重庆获取一张小贷牌照。不过,在正式获取牌照之前,哈啰的金融业务仍需依赖助贷模式运营,而这种“灰色地带”的操作方式,可能随时受到监管的限制。
目前,哈啰金融的助贷业务高度依赖合作方,这些合作方中既有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银行,更有众多同样为导流平台的助贷机构。哈啰臻有钱产品界面公示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原消费金融、度小满、晋商消费金融、信也、信用飞5家。
不过,哈啰金融的实际合作方远不止这5家。在哈啰臻有钱的《用户服务协议》中共有7份协议,点击其中的《个人信息共享说明》跳出来的PDF文件中,哈啰臻有钱合作的融资担保机构为16家,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高达七八十家。
除上述已公示的中原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哈啰金融合作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有中邮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金、阳光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陕西长银消金、哈尔滨消费金融等13家。
同时,哈啰金融还与更多助贷机构进行了合作,包括还呗、甜橙借钱、拍拍贷借钱、省呗、乐享借等。
此外,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各类涉及哈啰金融的投诉中,出资方还涉及浙商银行、苏商银行、江西裕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华瑞银行、锡商银行、廊坊银行、三湘银行、蓝海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等多家银行。
尽管哈啰金融此前已与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但截至9月17日,据不完全统计,同此前庞大的出资方数量相比,仅有哈银消费金融、梅州客商银行将其列入了合作机构“白名单”。
今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强调“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如果届时哈啰臻有钱还未进入商业银行的“白名单”,那么其与商业银行现有的合作模式有违规之嫌,后续发展也缺乏合规依据。
同时,《助贷新规》还要求商业银行自主开展风险评价,禁止助贷平台干预审批通过率。而哈啰金融既无小贷牌照进行自营风控,又无法对庞大的合作方群体实施有效监管,那么400亿元贷款余额背后的信用风险实则传导给了出资机构与普通借款人。
即便哈啰成功收购了小贷牌照,《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小贷公司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放网络贷款时,单笔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意味着哈啰现有轻资产助贷模式(仅提供导流)要转型为“联合放贷”,则需投入自有资金并承担至少30%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此前狂飙的规模扩张速度大幅放缓。
综合借贷成本远超36%
在资质和合作方问题之外,哈啰金融的高利率争议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臻有钱显示综合年化利率(单利)为4.9%-36%。公然宣传超过司法保护上限的利率,哈啰金融不可谓不大胆。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年利率24%。虽然金融借款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讨论,但36%的利率显然逼近甚至超过了监管机构所警示的“红线”水平。
这还只是单纯的利率显示,如果将会员费、担保费、担保咨询费等费用计入综合借贷成本,那么哈啰的综合利率远超36%。
为什么哈啰敢如此行事?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盈利压力。从2021年哈啰的招股书数据来看,2018年到2020年,哈啰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净亏损额分别是22亿元、15亿元和11.3亿元。尽管亏损持续收窄,但哈啰的主业共享单车近年来增长空间有限。
另据行业人士透露,流量平台对于网贷/助贷广告收费金额较高,以短剧为例,获取一个有效网贷客户,网贷/助贷机构需要支付给流量平台2000元。
这便不难解释哈啰的金融业务激进到甚至有些“铤而走险”的程度。金融业务承载着哈啰单车业务增长乏力之后的营收期望,而这一渠道获客成本又显著高于其它业务,只能持续这种激进的金融策略,虽短期或能缓解盈利压力,但长期看无异于“走钢丝”。特别是在《助贷新规》即将施行的背景下,哈啰尚未表现出快速掉头、及时调整的迹象。
公然标示36%的利率,本质上也是哈啰的“豪赌”。哈啰赌得便是并非所有借款人都能在息费不合理的情况下走法律途径。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大量关于哈啰借钱“高利贷、暴力催收、莫名扣会员费”等的投诉。
综合各类投诉信息,借款人在哈啰金融申请借款后,实际还款金额不仅是本息,还有各种包括但不限于担保费、服务费、担保咨询费等多项费用,甚至有用户投诉担保费比利息费用还高。
「商业范儿」以借款8000元为例,进行实测:12个月还款计划的应还总额为9076.8元,每期还款756.4元,每期除了本金和利息外,还有71.54元的担保费,12个月合计达到858.48元,而12个月的利息也不过才218.32元,担保费为利息的近4倍。
12个月的综合年化利率显示为23.98%,踩在了24%的司法保护上限的范围内,但是这一综合年化利率是优先审核通道的专享。
如何获得优先审核通道使用权呢?答案是“开通会员”。但开通会员的告知以及需要用户同意的按钮并未显示在醒目位置,而是仅留一行小字,若用户没有仔细观察,常发生默认购买的情况。
如果不购买会员服务,也就是以“普通申请”的方式借款,综合年化利率将达到35.98%,同样卡在36%的红线内,但这只是利息。若以普通申请方式,借款人还需要在原有本息、担保费之外,额外缴纳担保咨询费。
担保咨询费同样不低。仍以8000元12个月借款期限为例,每期担保费和担保咨询费分别为67.87元和47.22元,合计为1381.08元。
此外,臻有钱的会员费在不同页面中会显示不同的价格,自动续费有59元/月与79元/月之分,并无统一标准。会员费并不计入借款页面所展示的23.98%综合年化利率内;同时不开通会员的“普通申请”,担保咨询费同样不在35.98%综合年化利率中。
《助贷新规》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同时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借钱优选”隐性复活
除了“臻有钱”外,哈啰APP还曾提供“借钱优选”服务,该服务接入了一系列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互联网小贷、融资担保公司等,属于贷款超市性质。但由于受监管环境变化,哈啰在2024年下架了“借钱优选”。
不过,从用户测评与投诉来看,哈啰“借钱优选”的下架属于“大隐隐于市”。进行测评时,在“臻有钱”借款页面右下角有一个“优选额度”提示入口,点击进入,正是哈啰曾下架的“借钱优选”贷款超市。不同时间点击进入,可能出现的借贷平台不尽相同,如鑫用钱、微银信用、源小花、村村花、小福借款、人品借款、星贷、聚融易等多个平台。
不过,“借钱优选”界面中多家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并不具备跨省经营资格。例如,天眼查显示村村花背后的合盈小额贷款(重庆)有限公司、人品借款背后的兴业县青年优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福借款背后的南京市宏图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源小花背后的南宁市广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中,兴业县青年优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2024年年报显示的员工人数仅1人。
值得注意的是,“借钱优选”的入口会经常性“消失”,不一定每次登录都能看到。如果有用户注册哈啰臻有钱没有获得审批额度,那么大概率会被推荐至“借钱优选”界面,导流到其他网贷平台。
此外,用户在注册哈啰APP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还会遭遇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共享甚至滥用的情况。「商业范儿」在实测中发现,《个人信息共享说明》提到,“您提供您的姓名、身份证件号、手机号码,我们将上述实名信息传输给合作方,由合作方协助我们校验真实性和一致性,以及判断您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上述信息将可能被单一或综合使用,并通过验证结果、评分等形式由合作方向我方返回结果。”
这意味着,当用户有实际借款需求,需要一键签署上百份协议,其中包含放款机构的授信协议以及各类担保公司的个人信息处理与征信授权书,以上协议中更是层层嵌套多个子协议,而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被全部提供给与哈啰金融有合作的近百家公司。
同时,注册成为哈啰金融用户后,会默认打开营销推送,而用户一旦点击“申请额度”按钮,就默认同意“信息共享列表”,其中涉及30余家机构,有5家标注的使用目的为“广告推广”。
今年6月,《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发现4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的通报中显示,《哈啰》(6.88.5,小米应用商店)出现在多个条目中,主要涉及“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授权范围”,以及“实际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超出相关功能的必要范围”。
早在2021年12月,哈啰APP就曾因个人隐私违规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报,涉及的问题包括“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App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做匿名化处理,涉嫌隐私不合规”。
结语
在强监管背景下,哈啰金融的高利率、会员费套路以及个人信息处理等问题,极易招致监管部门的关注和处罚。同时,若其推荐的借款人因利率过高出现大量违约,或其助贷行为被认定为违规,风险可能会传导至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进而引发更广泛的金融风险和监管问责。
今年3月,哈啰宣布斥资15亿元取得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的控制权,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曲线上市”的关键一步。不过,一方面永安行并未持有任何金融牌照,这表明哈啰通过此次收购并不能直接获得放贷资质,仍属于助贷机构,受《助贷新规》的影响极强,一旦监管重拳落下,其金融业务或受重创;另一方面,即便哈啰想通过永安行实现上市,其金融业务的合规性仍将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审核。(图源:哈啰APP及小程序、黑猫、天眼查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范儿Pro”,作者:粉红恶魔,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