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化实华陷1.26亿资金占用风波,小股东维权揭治理隐忧

预见能源·2025年09月22日 14:30
接下来,茂化实华仍需在主业振兴、债务化解与内控修复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接下来,茂化实华仍需在主业振兴、债务化解与内控修复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茂化实华近几年可谓魔幻。高调宣布于2024年6月摘掉ST帽子,业绩却在2022年至2024年连续猛亏三年,累计亏损额超4亿元。颇为戏剧性的是,再被戴帽的恐惧未散,该公司便因身为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被小股东告上法庭,部分银行账户和资产遭冻结。

这看似矛盾的剧情背后,是茂化实华主业疲软、内控漏洞及股东内斗多重危机的显化

01

小股东反目掀桌子

怒告“滥用股东权利”

9月12日,茂化实华披露了一起重大诉讼公告。

两天前,茂化实华收到北京西城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原告是北京佰信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佰信”),被告是茂化实华,第三人是北京海洋馆。可简单理解为,北京海洋馆是它们共同的孩子,孩子兜里有包糖,被茂化实华掏走了,北京佰信不干了,把“偷小孩糖”的茂化实华给告了。

目前,茂化实华部分银行账户及资金已被冻结。茂化实华为什么能顺利掏走北京海洋馆1个多亿的“糖”呢?

茂化实华持有北京海洋馆85%的股份,是控股股东。北京佰信表示,自己跟茂化实华是北京海洋馆的“唯二股东”。也就是说,它们原本是兄弟俩,现在掀桌子反目了。北京佰信控诉,2022-2024年期间,茂化实华利用其大股东控股地位,从北京海洋馆账上“多次借调资金”,到期拒不归还。

请注意,北京佰信指出的三年时间,恰好是茂化实华连亏三年的紧巴阶段。掏走具体多少数额?截止2024年12月31日,占用资金高达1.26亿元,其中约9047万元已逾期。

于是,掀桌子!北京佰信不干了。今年3月下旬,北京佰信向北京海洋馆董事会、监事发函,要求茂化实华就被告滥用股东权利,侵占公司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提起诉讼,但董事会、监事均未向法院起诉。北京佰信控诉,“大当家”茂化实华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第三人公司及小股东利益”。

作为原告,北京佰信请求法院判令茂化实华向北京海洋馆偿还资金借款约9047万元,并支付资金占用利息(以借款本金为基数,按借款发生时LPR的一倍为利率,自2024年4月9日起至实际偿还之日止。截止2025年5月27日暂为约358.07万元。)

今年8月29日,据茂化实华披露,北京佰信向北京西城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或冻结茂化实华名下9047万元财产。法院判定立即执行,除冻结茂化实华名下相关银行账户,还查封了其名下位于茂名市茂南开发区站前大道的一处房产。茂化实华称,暂无法判断该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影响。

9月12日,茂化实华表示,本案是由公司向下属控股的北京海洋馆借款引起,公司已于2025年6月18日连本带息结清了此案涉及的借款金额。并表示,公司与北京海洋馆的借款属合并报表范围内部资金往来,因此本案不会导致合并报表资产、负债总额发生明显变动,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影响不大。

茂化实华强调,目前公司及北京海洋馆的生产经营正常,公司正积极应对诉讼,争取尽快解决司法冻结及诉讼纠纷。

02

摘帽进入安全地带?

盈利并未改善

眼下,茂化实华可谓一脑门子官司。

仅2025年半年报,茂化实华资产权利受限情况就有7条。譬如,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存款896.73万元;湛江实华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1813.45万元;百色环保因项目设备买卖纠纷被法院冻结2.46万元;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法院查封湛江实华名下三处房产项目、一处土地使用权。

再看2024年年报,此类情况有9条,譬如,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204.5万元,另一笔是116.26万元……这些压力,勒紧了茂化实华。包括手伸进北京海洋馆兜里掏“糖”被告,都说明茂化实华处在尴尬窘境中。

茂化实华属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经营范围是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目前主要产品有液化石油气、聚丙烯、MTBE、燃料油、乙醇胺、聚合级异丁烷、精丙烷、工业过氧化氢(27.5%/50%)等。聚丙烯、MTBE等主要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受化工行业传统产品需求疲软的影响,陷入收入下滑和产品毛利率下降的情况。

茂化实华2025半年报显示,营收约14.8亿元,同比减少22.83%;归母净利润约-8269.91万元,亏损同比上年的-9409.52万元收窄12.15%。

茂化实华在2024年报中指出,2024年6月12日,公司实现“ST摘帽”。该公司2022-2024年三年期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约1.3亿元、1.28亿元、8338.31万元。2024年营收约37.55亿元,同比减少17.43%。

茂化实华2023年5月被戴帽。摘帽就安全了?显然不是。惨淡的业绩情况下,茂化实华看似摘帽,却并未走到安全区。其资金占用问题引发的诉讼和账户资产冻结,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假如2025年全年无法实现盈利,再次戴帽的风险不容忽视。

03

行业寒冬与多元化困局交织

跨界翻车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波动较大,中国化工行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呈现“收入增长但利润承压”的分化格局,行业结构加速调整,政策与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整体看,行业收入保持增长,但毛利率和利润持续下降,多数产品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

茂化实华指出,行业在建工程和资本开支仍处高位但增速转负,产能消化需时间,短期内反转机会不明确。

在主业持续承压背景下,茂化实华寻求跨界出路。2022年6月,该公司宣布,将以现金9700万元增持北京海洋馆16%股权,收购完成后,持其85%股权。而在2022年1月,其以现金4.2亿收购该公司69%股权。

收购后情况如何?从2024年年报看,石油化工毛利率1.92%,文旅娱乐毛利率41.98%,远高于前者。但事情不如想象般美好。

2024年茂化实华石油化工类营收约35.74亿元,占营收比重95.18%,同比减少16.18%;文旅娱乐营收约1.81亿元,占营收比重4.82%,同比减少36.28%。

匪夷所思的是,茂化实华2024年报第25页显示文旅娱乐营收同比增加36.28%,第26页又显示为减少36.28%,2023年该业务营收约2.84亿,显然第25页出现了数据错误。

这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文旅资产,却因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引发官司,不仅暴露出茂化实华公司治理的内部缺陷,也让其多元化战略蒙上了阴影

从数据上看,茂化实华现金流较紧张,2025上半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1331.22万元,同比减少84.15%。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总计约21.79亿元,负债合计约15.08亿元,资产负债率约69.21%。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底,茂名港集团同意为茂化实华提供财务资助额度和担保额度合计不超过4亿元。茂化实华在2025半年报中指出,茂名港集团作为公司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协同公司第二大股东茂名石化带领公司广泛寻求资源,“确保石化主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茂化实华将以茂名基地和湛江基地为中心,与粤西、粤东、珠三角地区以及广西新建、拟建的大型石化项目“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茂化实华还强调,将致力于提高公司投资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的是,茂化实华明确了公司“将回归石化主业”,巩固并提升石化主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下一步,因“北京海洋馆”被小股东指责吃相难看,这项跨界业务究竟继续当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茂化实华需要进行思考。

今年上半年,茂化实华营收同比少了两成多,原因除了部分装置停汽检修,原料不足,未能满负荷生产,部分化工产品销量、售价同比均不同程度下降,还有一个“拖累因素”是——海洋馆受市场因素和剧院装修改造影响收入同比下滑。

即便短期内,茂化实华不会出手处理掉北京海洋馆,鉴于明确表态要回归主业,并且也获得了大股东茂名港协调资源确保其主业发展,非主业的资产若效益不佳,很可能会被重新审视。有意思的是,早在2023年,茂化实华曾想过半道抛下北京海洋馆,只不过当时被接盘对象放了鸽子,未按协议约定支付款项,导致交易未完成。

接下来,茂化实华仍需在主业振兴、债务化解与内控修复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负重前行。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