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00场赛事、花落鹤壁,匹克球有了“新身份”

体育大生意·2025年09月12日 20:25
两年间,匹克球从试水到全国扩张,背后是政策、城市与品牌的合力推动。

你或许还没打过匹克球,但一定见过它的照片:一个比乒乓球拍大、比网球拍小的拍子,一颗带孔的塑料球,场地面积只有羽毛球场大小。

这项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运动,因为“门槛低、社交性强”,近几年在全球快速走红,被称为“增长最快的新兴球类”。

在中国,匹克球的历史并不长。2024年,中国网球协会才正式启动匹克球赛事体系,仅仅一年后,这项运动就迎来了更大的舞台。

9月10日,北京,中国网球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25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将于9月24日在河南鹤壁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的近400名运动员、约25支代表队将参赛。北京非凡领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体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宏透露,今年匹克球巡回赛发布过“突破100场”的赛事海报,预计今年各级赛事总量将突破300场。

赛事的激增让匹克球迅速出圈,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它究竟是一时的热潮,还是一片真正的“新蓝海”?

鹤壁打造首座“中国匹克球之城”

对于很多人而言,鹤壁并不是体育新闻的常客。这座位于河南北部的城市,曾因煤炭资源而兴,也因资源枯竭而面临转型。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叙事,一直是当地面临的课题。如今,一项小球运动给了它新的答案。

2023年,鹤壁市引进匹克球项目,并在同年被世界匹克球联盟授予“中国匹克球之城”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称号并非装点门面,而是城市战略的体现:鹤壁把匹克球作为一项重点发展的运动来布局。

短短两年间,鹤壁已经建成了800余块匹克球场地,培养了260余名专业教练员和裁判员,带动上万人走进球场。

为什么是匹克球?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白喜林曾在采访时讲道,这项运动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指的是高起点谋划、高规格赛事、高标准建设;“三低”,则是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它不像足球、篮球那样需要大场地,也不像网球那样有高昂的训练成本,规则简单、节奏紧凑,既能满足竞技需求,也能满足娱乐体验。这些特征让匹克球天然适合在社区、公园和校园落地推广。

赛事的落地加速了鹤壁的转型。自2023年起,鹤壁相继举办了国际邀请赛、全国锦标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在人才培养上,先后选派20余人赴深圳、郑州培训,并邀请世界匹克球联盟的教练团队到鹤壁交流。与此同时,当地还利用短视频、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让匹克球成为市民朋友圈里的热门话题。

在这次赛事的新闻发布会上,鹤壁还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带到现场,推出匹克球样式的吉祥物玩偶。这种跨界的尝试,让匹克球不再只是球场上的比赛,而是融入了城市的文化符号。

“泥咕咕”匹克球吉祥物

品牌入局,小球撬动大市场

如果说鹤壁提供了一个地方样本,那么全国范围内的赛事爆发,则证明了匹克球在中国的热度。

孙宏透露,今年年中,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曾发布“突破100场”的宣传海报,而到年底,预计各级赛事总量将突破300场。这一数字在两年间几乎是指数级增长,足以说明市场的活跃度和群众基础的快速扩展。

赛事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品牌曝光和商业机会的成倍增长。在赞助商层面,李宁是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自2024年起,李宁公司就开始冠名多项匹克球赛事,2025年更是一口气冠名了中国匹克球巡回赛5个系列赛,红双喜品牌也积极参与。

“国内的赞助品牌越来越多,既有李宁、红双喜这样的国民品牌,也有服装、装备等新兴企业参与。”孙宏在发布会上说,“品牌不仅提供球具和装备,也通过赛事直播、文创产品等方式深度介入。”

孙宏

据体育大生意了解,斯凯奇、匹克体育等品牌此前也已经参与到匹克球赛事赞助中。一个小小的球拍和球,已经串联起从器材到服装、从场馆到培训的完整产业链。

斯凯奇是美国三大职业匹克球联盟APP、PPA、MLP的主要合作伙伴,也是国际匹克球赛事的官方体育用品赞助商。它赞助了2025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斯凯奇匹克球巡回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资格赛、2024中国国际匹克球精英挑战赛等众多赛事,为赛事提供专业的运动装备。

匹克体育则是亚匹联主办的2025年世博桥杯中国匹克球成都总决赛的赞助商之一,为赛事工作人员和嘉宾提供了统一的服装。

除了国内市场,匹克球还有“出海”的潜力。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已经有不少厂商把匹克球拍和球出口到东南亚和美国市场。在美国,匹克球已形成职业联赛,吸引了詹姆斯、杜兰特、布雷迪等体育明星投资,商业化程度远高于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路径更强调全民健身和普及,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企业凭借制造和供应链优势,把“中国制造”带到全球赛场。

在资本和品牌的推动下,匹克球的市场空间正在被不断打开。它的低门槛意味着消费群体广泛,社交属性则让它具备延展性:可以向培训、赛事直播、衍生产品、文创等方向扩张。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匹克球将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一个覆盖器材、培训、赛事和文化体验的综合产业。

不仅是比赛:匹克球如何走向未来

赛事的热闹背后,匹克球在中国能走多远?

2024年9月30日,中国网球协会正式发布了三项匹克球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分别针对球、球拍和场地的规格、性能与检验方法。同时,《中国匹克球运动竞赛规则》也在2023年确立,明确了场地尺寸、球网高度、发球规则与计分方式,为全国所有赛事提供统一依据。

在赛事体系建设方面,2024年推出的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已经形成了单项赛(CPC-1000至CPC-50)、青少年赛(CPC-J)、城市挑战赛(CPC-T)等多元层级。顶级赛事则包括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和总决赛(CPC-2000)。到2025年,巡回赛已扩展至天津、东营、无锡、阿克苏等地。

人才建设也在同步推进。裁判员实行分级认证制度,2025年启动年度资格认证;教练员则建立C级培训体系,截至2024年已累计培训超过1000人次,裁判员近500人。这意味着,匹克球不仅在赛事上形成规模,更在专业化和规范化上建立了基础。

更值得关注的是推广层面。孙宏透露,从CPC-1000巡回赛江西上犹站开始,都会安排“匹克球和小网球进校园”活动。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公开课,并向体育老师传授系统化教学方法,向基层学校捐助球拍、用球等装备,让校园成为匹克球真正扎根的沃土。

这种“进校园”的方式,正在为匹克球培育下一代的用户群。它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这项运动,也为中国的职业化探索奠定了基础。毕竟,一个运动要想走得长远,必须形成青训体系和稳定的参赛人群。

政策层面的支持则进一步增强了匹克球的确定性。9月4日,国办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新兴体育项目的健康规范发展”。在发布会上,白喜林也强调,匹克球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促进体育消费、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

短短两年,中国匹克球从“新鲜事物”成长为体系化项目:鹤壁打造“中国匹克球之城”,全国赛事数量突破300场,品牌和资本不断涌入,协会和政策同步发力。

正如白喜林所说:“一场赛事,点亮一座城。”而匹克球点亮的不只是鹤壁,它还为中国体育产业打开了一条新的增长赛道。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非凡体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体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马莲红,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