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用”到“好用”:信创适配下,国产绘图工具之问与万兴图示之答
在数字经济的洪流中,数据已成为驱动企业前行的“新石油”,流淌在智能决策的每一处脉络。面对这场由算法和算力推动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已从一道选择题演变为企业生存的“必答题”。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业务流程,企业如同为自身装载了“智能引擎”,不仅在运营中实现精准控制和降本增效,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起坚实的数字护城河。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一场围绕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系统性替代正在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加速推进。2022年9月国资委79号文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央企国企须实现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全产业链的100%信创替代。工信部在2025年3月也明确提出,到2027年关键行业核心环境国产化率需超过70%,并首次将“生态兼容性”“用户体验”纳入考核指标。
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绘图工具作为业务可视化与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正处于国产化转型的关键风口。以AIGC软件A股上市公司万兴科技(300624.SZ)旗下绘图创意软件万兴图示(原亿图图示)为代表的一批国产软件,正借助AIGC等技术赋能,迅速跻身市场焦点,成为响应信创战略与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要力量。
现实之困:企业绘图工具三大挑战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业深入推进,专业绘图工具已迅速演变为企业运营的“数字基建”。从业务流程可视化到系统架构设计,从产品规划到战略制定,图表正日益成为企业高效沟通与智能决策的核心媒介。然而,企业对绘图工具的需求远不止于简单的绘图功能。
安全性、效率与兼容性构成了企业选择绘图工具的三大关键考量维度。
在安全性层面,涉密单位及核心研发部门普遍要求网络物理隔离,并严禁任何形式的外部链接。在此类高保密环境中,传统海外绘图工具所依赖的在线激活、自动更新与云端存储等功能往往失效,甚至可能转变为潜在的安全漏洞,对信息系统构成实质性威胁。
效率成为另一关键考量。企业用户长期使用Visio等工具积累了大量的.vsd/.vsdx格式文件,这些历史资产承载着宝贵的组织知识。替代产品能否实现格式完美兼容,直接关系到数据迁移成本与过渡效率。此外,国际软件的操作逻辑与模板设计通常缺乏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深度适配,如符合国标的工程符号、政务架构图等本土化素材。
兼容性同样至关重要。现代企业办公生态呈现多平台并存特征,Windows、macOS及国产麒麟、统信系统需协同工作。绘图行为往往需与Word、PPT等办公软件深度联动,因此跨平台支持与格式稳定性成为顺畅协作的前提。随着国产操作系统如鸿蒙的持续发展,绘图工具也面临更高标准的兼容性要求。
当前,我国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领域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距离2027年全面替代的目标尚有明显差距。然而,这一挑战背后,恰恰预示着国产软件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面对安全、效率与兼容性这三重考验,市场正在呼唤真正具备核心能力的专业绘图工具,以突破困局、重塑生态,而国产力量能否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正是破局之关键所在。
破局之道:国产专业绘图工具的“能力清单”应包含什么?
面对企业绘图工具国产化替代过程中的重重挑战,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行业实践表明,单纯的“替代”远远不够,唯有在兼容性、生态融合度、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上全面突破,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信创背景下的复杂需求。
核心能力一:极致的兼容性与平滑迁移能力
企业历史资产的无缝迁移是替代过程中的首要关切。这不仅涉及.vsd、.vsdx等主流文件格式的解析,更需要对元素、图层、数据关联等深层结构精准还原。更进一步,优秀的兼容性还体现在与现有工作流的无缝嵌入,与Word、PPT、Excel等办公软件保持高度联动,确保企业日常协作不受影响。
目前,以万兴图示为代表的国产专业工具,已在该领域构建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其通过深度格式兼容体系,致力于实现对Visio文件内容的高精度解析与转换。它并非满足于简单地“打开”Visio文件,而是致力于实现对Visio元素、图层、数据关联乃至复杂逻辑结构的高保真解析与转换。这意味着工程师在迁移后无需重新绘制,即可在万兴图示中继续编辑原有的工艺流程图、车辆车体焊接流程图,或是精密的系统拓扑图,极大降低了迁移成本和时间损耗,为企业知识资产的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述能力已在多个高要求行业中得到实践验证。例如,在中广核集团的数字化应用中,万兴图示成功实现对复杂工程图表的高兼容处理,支持其实现设计流程优化与项目管理增效,印证了其在重资产、高合规场景中的综合技术能力。
核心能力二:全平台与信创环境深度适配
在企业推进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绘图工具能否在各种复杂异构环境中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数字化转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随着“2+8+N”信创体系的深入推进,企业IT环境呈现出多元化格局:Windows、macOS与国产麒麟、统信操作系统共存;Intel、AMD架构的通用CPU与海光、鲲鹏等国产CPU并行的现状,对软件的跨平台兼容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更为关键的是,随着鸿蒙系统在桌面端和平板端的亮相,拥抱未来国产主流生态已成为绘图工具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产软件代表企业,万兴科技这方面展现出前瞻性的布局和深厚的技术积淀。其旗下包括万兴图示、万兴脑图、万兴喵影等在内的绘图创意、视频创意软件均已率先实现了对主流国产软硬件环境的深度适配,包括麒麟、统信、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这意味着无论是现有的国产计算平台,还是面向未来的鸿蒙生态,万兴科技都能提供一致、流畅的使用体验,为企业用户架起了一座连接当下与未来的桥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与鸿蒙系统的深度融合。鸿蒙版万兴图示支持多端创作与云端存储,高效解决工作痛点,如用户高铁上用平板改甘特图,云端储存可多端同步,回家电脑无缝续调,分享无版本错乱之忧,且其打通账号体系,个人账号增值服务鸿蒙版可直接用,还能按需选图示社区模板,十分便捷。
核心能力三:AI智能赋能,大幅降低门槛与提升效率
在实现兼容与适配的基础上,AI正在重塑绘图工具的核心价值,从“辅助绘图”转向“智能创作”。国产工具需要集成AI一键制图、AI图表分析、AI内容生成等能力,将用户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创意与决策本身。
万兴图示在这一领域的突破,体现在其将AIGC能力深度融入绘图全流程。用户无需具备专业设计技能,只需输入一段自然语言描述,AI便能智能解析并自动生成结构清晰、元素完整的流程图、SWOT分析图或架构图。这种“文生图”能力显著降低了专业绘图的门槛,使业务人员能够直接将业务逻辑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大幅缩短了从构思到成稿的路径。更进一步,其AI图表分析功能可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与可视化建议,自动推荐最合适的图表类型并生成初步可视化方案,提升了数据驱动决策的效率。
在面向组织特定的知识沉淀和规范输出方面,万兴图示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其AI系统能够学习和适应企业的常用模板与制图规范,为机构生成符合内部标准或行业要求的图表样式。例如,在航天、铁路等高度规范化的行业中,AI可以辅助生成符合严格技术标准的工艺流程图,或在组织工作中快速绘制出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的工作流程图,这不仅保证了输出内容的专业性,也实现了企业知识资产的持续积累和有效复用。
尤为关键的是,在满足企业严格的数据安全与离线环境要求方面,万兴图示提供了可私有化部署的AI解决方案,确保智能生成与处理过程完全在内网环境中完成,避免了敏感数据外泄的风险,真正做到了智能赋能与安全可控的两全。
核心能力四:全面安全保障与合规性
而贯穿所有这些能力的,是安全这一根本底线。从代码自主可控、数据传输加密到细粒度权限管理,绘图工具需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尤其在敏感行业中,满足等保、分保要求已非选项,而是必然。尤其对涉及国家安全、行业机密和核心研发的企业与部门而言,绘图工具不仅需要保障文件本身的安全,更需构建覆盖从代码实现、数据传输到存储和访问控制的全链路安全屏障。
万兴图示针对此的解决方案,是构建了一套体系化的安全架构。其基础是代码的自主可控,从源头上杜绝潜在后门与合规风险,确保企业用户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在数据层面,软件支持端到端加密技术与私有化部署方案,能满足不同层级的安全保密要求。对于航空、航天、能源等敏感行业,万兴图示可实现在纯离线、物理隔离的网络环境中稳定运行,所有绘图行为与文件保存均在内部闭环中完成,杜绝任何形式的外部数据传输,真正实现“数据不出域、操作不离线”。
更进一步,其权限管理机制可依据组织架构实现精细化的访问控制,保障不同角色人员仅可操作其授权范围内的图表资产。这一能力尤其适合需要对文件进行分级管理的应用场景,既支持协作效率,又确保信息边界清晰可靠。
未来展望:国产绘图软件的进阶之路
国产绘图工具的替代浪潮远未结束,这恰恰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随着信创生态的不断完善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国产软件已不再仅是“替代者”,更逐步成长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伙伴。未来的竞争,将超越功能层面的追赶,进入深刻理解中国企业文化与工作流程、提供更智能、更集成解决方案的新阶段。
生态协同与开放共赢将成为另一个关键赛道。国产绘图软件必将与操作系统、芯片、办公软件及鸿蒙等生态伙伴紧密协作,实现从底层适配到体验协同的全面升级。开放与集成能力将成为核心,推动软件融入OA、ERP、项目管理等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构建高度协同的数字工作环境。
国产软件正经历从技术追随到规则定义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需要从追赶者变为规则制定者,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挖掘,在全球绘图软件领域发出“中国声音”。AI赋能下,中国软件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发出更强音。国产绘图软件有望携手国内芯片、操作系统等信创伙伴,共同打造更稳固、更高效的数字底座,推动产业从“可用”向“好用”、“易用”乃至“爱用”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