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型投资老将的胜利:“时间的玫瑰”开在公募基金里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9月04日 12:24
朱少醒、杜猛们的“长期投资之路”

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公募行业正加速从“明星模式”走向“平台模式”,着力打造“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那些历经多轮市场周期、基金管理经验超过十年的老将们,正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过去三到四年,公募基金经理给投资者的印象并不鲜明,无论是超额业绩还是绝对收益,投资者似乎都感受不到太多的表现。

但恰如巴菲特所说,评估一名基金经理不仅仅是看业绩数字,更要看长期业绩是如何取得的。

当时间推移到2025年8月,随着A股指数渐渐摆脱盘局,一批管理基金年限在十年以上的公募老将们,正在重拾强劲的业绩势头。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公募行业中连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只有不足100人,仅占股票型、混合型产品基金经理5%左右;如果把时间拉长到14年以上,则只有12人,占比更是低到0.6%左右。

他们并非年年耀眼,但在长周期中展现出惊人的持续力。根据华尔街见闻对连续管理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过14年的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的统计(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5年8月31日)。业内十二位管理年限超过14年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代表作基金年化收益均超过10%。

其中摩根资产管理杜猛、富国基金朱少醒、广发基金李巍、诺安基金杨谷、中欧基金周蔚文的代表作基金任职以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达到了15.7%、15.4%、14.8%、13.2%和11.9%。

要知道过去14年间上证指数的年化收益为2%,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为2.9%(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5年8月31日),该数据表明,有经验的基金经理通过长期投资是可以创造可观业绩的。

那朵“时间的玫瑰”其实是存在的,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坚定、耐心和投资认知。

主动投资重拾业绩表现

主动投资本轮的业绩逆袭其实相当“迅猛”,这点可能一定程度上被投资者忽视了。

根据天天基金网对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统计,过去一年间(截至2025年8月31日,下同),有228只主动股票型基金(共548只)和1359只混合型基金(共4492只)的收益率超过50%,约占同期所有主动股混基金的30%。

其中,业绩管理超过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表现整体更加稳定,以上文列出的摩根资产管理杜猛为例,其管理的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在83%~96%之间,旗舰产品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的收益率超过92%。同公司的李博管理经验同样也在十年以上,其单独管理的三只主动权益基金过去一年的收益率全部超过了60%。

历史上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回报率越好

那么这背后是否存在“碰运气”的成分,基金经理靠单年的极致收益率或是赌博式投资“冲刺”短期业绩排名?

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Wind对主动股票型基金的长期统计,过去二十年间任何时点买入股票型基金指数,持有半年的正回报比例为59%,持有三年可上升至73.2%,持有五年则高达93.2%。

资料来源:万得,摩根资产管理。股票型基金指数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代表。过往表现并非当前及未来业绩的可靠指标。测算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以上测算仅作示例,不作为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环球市场纵览-中国版》。反映载至2025年6月30日的最新数据。

根据第三方对杜猛的长期业绩统计显示(下表,万得数据,截至日期2025年8月31日),杜猛的新兴动力基金近5年年化回报8.5%,近10年年化回报率会提升到15.2%,自任职以来年化回报率可达15.7%。

这不仅印证了长跑老将的业绩具备可持续性,也向投资者揭示:选择一位稳定、专业的基金经理并长期持有,是提升投资胜率的重要方式。(注:杜猛新兴动力基金任职日期2011年7月13日)

平台支持、文化相依

巴菲特在1966年,他资管人生的第一个十年之际,曾经做过总结;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要能克服三个挑战:

一个是市场风格变化带来的策略上的挑战,

一个是资金规模增长带来的有效性上的挑战,

一个是外界竞争带来的方法和评价上的质疑。

历史上看,一个公司的公司治理关系、内部评价导向和投研文化都会深刻作用于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和团队的稳定上。

此时回看文首的统计就可以发现,那些能够让基金经理坚持管理十多年的基金公司,本身都是对权益投资有相当专业理解,且有长期投资“基因”的公司。例如,工银瑞信基金对投资经理的考核5年期业绩占比提升到50%,引导基金经理更加关注策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易方达基金推进数智化转型,打造智能投研平台;景顺长城基金则布局智能研究、ETF投资等平台,借助AI提升投研效率。

摩根资产管理以外资资管的长期经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21年间,延续了股东的“长跑型”投资文化。正如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欧朵思(Mary Erdoes)女士所言:“过去二十年间,当同行纷纷加大对被动策略的投资时,我们始终坚持打造业内领先的主动管理平台。”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摩根资产管理全球长期基金中,业绩优于同行中位数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比持续保持在80%以上*。*数据来源: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部首席执行官欧朵思2024年致股东信,注释内容请参见本年报第58页注释33。资料来源:公开文件、公司网站、晨星。统计区间为2015年至2024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研究驱动的投资文化是培育“长跑型”资管机构的根基,截至2025第一季度,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的股票基金经理团队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全球500人的研究分析师团队中,不乏15年甚至20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过去一年该研究团队就覆盖约4700家公司,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与交流。这种深度、高频的实地调研,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深度的市场洞察。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公募基金业的一个核心规律,突出的长期业绩从来不止于一个人优秀,而是一群优秀的人、团队和平台共同铸就的。

展望未来,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持续落地,公募基金行业有望涌现更多坚持长期主义、依靠团队智慧和系统化方法的基金经理。他们未必始终闪耀于每一个短期排名,但有望在更长的周期中,以可持续的方式为持有人创造回报——这正是“时间的玫瑰”得以绽放的土壤,也是公募基金行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资事堂”,作者:资事堂,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汽水音乐月活近亿,抖音助力冲击腾讯网易云。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