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狂买寒武纪?

财天COVER·2025年09月03日 17:03
9年打造6000亿盛宴

作为一家成立仅9年的AI芯片公司,寒武纪股价近期多次超越茅台,市值也飙升至6000亿元以上,一度被投资者称为“寒王”。寒武纪无疑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资本叙事。然而,当一家企业“加冕称王”时,也预示着它来到了一个冰火交替的新阶段。想要长久稳坐“股王”之位,寒武纪的挑战并不低。

01

9年时间打造6000亿盛宴

自从8月27日寒武纪“股价短暂超越茅台7分钟”后,A股上演了一场“王座”争夺战。寒武纪不断刷新自己的历史,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收盘价连续超过贵州茅台登顶,并在8月28日总市值达到6643亿元的历史高点,成为各大股吧热议的“寒王”。

9月2日,寒武纪盘中涨幅超4%,股价一度站上1500元/股,但截至收盘时,股价回落至1480元/股,市值为6192亿元,当日贵州茅台收报1491元/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寒武纪总市值在A股市场中排名第21位,相当于英特尔市值的77%。这一市值水平,已超越了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及中信证券等大型金融股。

近4年贵州茅台和寒武纪股价走势图

“史诗级暴涨”的热潮下,投资者已不再纠结于解析股价、市盈率、市净率等各项指标了。股吧中热议纷纷,有人惊讶地说“真是魔幻啊”,也有人在担忧寒武纪“拿什么支撑高市值”。

在寒武纪股价上涨背后,这场财富盛宴的最大赢家,要数其创始人陈天石。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他16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5岁便在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于2016年创立寒武纪。

随着寒武纪股价飙升,陈天石的身家跟着水涨船高。今年3月27日,陈天石就以870亿元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95位,以持有寒武纪29.63%股份市值计算,如今身家已高达1835亿元。

随着寒武纪股价的暴涨,其他投资者的动向也引起了股民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引发舆论热议的要数章建平,其因投资寒武纪暴赚数十亿元,被市场称为“最强牛散”。

数据显示,在寒武纪2024年年报中,章建平跻身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数为533.88万股,以2024年12月31日股价计算,彼时其所持股份的参考市值为35.13亿元。寒武纪2025年半年报显示,章建平持有寒武纪股份已进一步升为608.63万股。

若以去年四季度股价均价测算,章建平的买入成本约为30.46亿元。对比9月2日寒武纪的收盘价1480元/股来看,其持有股份市值已突破90亿元。这意味着,靠着投资寒武纪,章建平的账面浮盈已有约60亿元。

此外,不少重点配置寒武纪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及主题型ETF,也跟着迎来了业绩大丰收。Wind统计数据显示,部分产品净值增长率已超过60%,其中业绩最突出的一只兴证资管旗下基金,其年内回报率已超85%,大幅跑赢市场主流指数及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实际上,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于2020年7月才成功敲开A股资本市场大门。到2024年第三季度之前,它还只是资本市场的“小透明”,股价表现始终平平。时至去年9月,不少公募机构悄然加仓,让寒武纪迅速耀眼了起来。

近一个月以来,在国产芯片产业前景爆发、DeepSeek版本升级、技术生态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利好消息影响下,寒武纪股价高歌猛进,涨幅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近期半年报的发布,又为寒武纪的股价打了一针强心剂。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毛利率高达55.93%。

2017年至2024年,寒武纪因商业化不足等原因,曾连续8年亏损,亏损总额达55亿元。这次披露的半年报,让市场见证了寒武纪的“华丽转身”。

02

寒武纪的AI芯片,被谁爆买

寒武纪业绩改善的背后,是国内大客户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尤其是在今年,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都拿出了“All in AI”的投资热情,寒武纪订单数量和互联网客户收入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寒武纪云端智能芯片订单达1.2万片,创下季度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寒武纪的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8%提升至22%,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长期以来,寒武纪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尤其是第一大客户收入,于2024年达到9.29亿元,占比高达79.15%。在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占总额的85.31%,第一大客户占比超过40%。

寒武纪并未披露其大客户信息,但随着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提高,它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关联也引发了市场的想象。市场曾长期传闻称,字节跳动是寒武纪第一大客户。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伯恩斯坦WAP于今年4月的研报中提到,寒武纪2024年向字节跳动交付了约2万~3万片思元590芯片。

今年3月,更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向寒武纪下单了4万片单价2.5万元的思元580芯片,总价值达10亿元。不过,对此字节跳动曾公开表示“消息不实”。

除此之外,其他互联网巨头和寒武纪的合作态势,基本已都是“明牌”了。阿里自2024年第一季度起,通过阿里云采购寒武纪芯片,主要用于大模型推理和金融风控系统。腾讯也在自家的混元大模型训练中对思元690芯片进行测试。

寒武纪在半年报中明确指出,其训练软件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对DeepSeek系列、阿里Qwen系列、腾讯Hunyuan系列模型的支持,重点优化了通信计算并行方面的性能,提高了混合专家模型训练的整体吞吐。

从当前预付款和存货方面来看,寒武纪未来一段时间的订单都不用太发愁。今年第二季度末,寒武纪预付款项达到8.28亿元,存货余额为26.9亿元,相比2024年年末有所增长,其中存货余额占总资产比例为31.95%。

互联网公司为何纷纷采购寒武纪芯片?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产芯片性能表现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与英伟达芯片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尤其是性能提升、供应链优势以及生态建设方面都有了相对不错的表现。

一方面,寒武纪自主研发的思元系列AI芯片,是国产AI芯片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如寒武纪最新一代思元590芯片,便是采用了7nm工艺和Chiplet(芯粒)架构,综合性能表现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的80%。

如今,寒武纪正快马加鞭布局下一代3nm工艺芯片。有报道称,其思元690芯片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芯片,未来有望成为国产最强算力载体。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本土化方面,寒武纪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英伟达相比,寒武纪无需依赖海外架构或工具,既能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也能帮助客户规避供应链风险。

生态适配是其中更关键的一环。要知道,芯片软件生态的成熟程度,直接决定了开发者黏性和市场渗透率,此前英伟达便是靠构建起CUDA生态,让后来者久久无法撼动其地位。为了突破生态瓶颈,寒武纪也在努力打破限制,构建了NeuWare软件栈。目前其生态中拥有超10万开发者,虽然还比不上英伟达生态500万开发者的数量,但也已覆盖阿里、腾讯等头部客户。

不过,一位产业链人士也对《财经天下》表示,英伟达成熟的CUDA生态是其最大的护城河,“未来寒武纪在开发者数量、算法库的丰富度以及社区活跃度等方面,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和产业协同来破解”。

据其进一步透露,“去年底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就曾计划大量订购寒武纪芯片,后来由于生态适配的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03

竞争激烈,“寒王”稳不稳?

寒武纪无疑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资本叙事。然而,当一家企业“加冕称王”时,也预示着它来到了一个冰火交替的新阶段。想要长久稳坐“股王”之位,寒武纪的挑战并不低。

众所周知,此前不少股价超越贵州茅台的公司都是昙花一现,如暴风科技、长春高新等,但维持时间最短不到一天、最长也就一年左右。当前,寒武纪和贵州茅台两只新旧“股王”仍在激烈缠斗中。

敏锐的公募基金已提前嗅到了新风向。回看第二季度交易情况,此前选择重仓压住的基金持仓数据,已开始显露出明显的态度分化,甚至有部分机构开始兑现收益,提前给寒武纪的“高温”泼了一些冷水。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有269家基金选择增持寒武纪,但与此同时也有119家基金选择减持,基金持股总数6709.63万股,对比去年同期的9777.88万股已大幅下降,达到近两年来的低点。

背后的原因在于,寒武纪高估值背后,市场也并非全无担忧。

一位半导体产业链人士对《财经天下》表示:“虽然与英伟达顶级芯片仍有代差,但在特定模型,尤其是推理场景和特定应用上,很多国产芯片已具备可替代性,当前也都在大规模出货中,寒武纪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低。”

尤其是手握大量算力需求的大厂,和AI芯片供应商很难形成十分紧密的绑定关系。当前,互联网巨头已纷纷开启自研芯片之路,既可以掌握核心技术,又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例如,百度旗下有昆仑芯,腾讯也在投资芯片领域。近期更有市场消息传出,阿里打算直接下场自研芯片。这些都打破了它们与上游芯片企业的合作关系和商业模式,催生出“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局面。

曾有市场传言称,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为满足自身需求,追加购买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至15万片。对此,9月1日阿里云对外回应称,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

一位投资机构人士对《财经天下》说道,“芯片行业技术更新快,比如AI芯片领域就从GPU到TPU,再到各种ASIC,大厂保持灵活可以随时切换供应商,避免被卡脖子”。

回到更为理性的业绩层面,尽管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有了大幅上涨,但其营收规模仅仅约29亿元,无论是和英伟达同期营收约5973亿元,还是和贵州茅台同期营收910亿元相比,差距都十分巨大。

就研发投入而言,寒武纪在半年报中提到,公司保持了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上半年其研发投入达4.5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15.85%,同比下滑675.07%。对比来看,英伟达2025年财年的研发投入则超百亿美元。

作为A股唯一千元科技股,寒武纪已成为AI芯片领域的头号玩家。回顾A股历史,曾有不少企业股价超越贵州茅台,但在短暂登顶后,大多没能守住高位,难以稳居千元阵营。

寒武纪无疑是科技创新的“代表”,但尚未成为商业成功的“成熟典范”,它能否打破A股“茅台魔咒”,仍需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天下WEEKLY”,作者:豆蔻,编辑:阳一,36氪经授权发布。

+1
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漂亮的盈利数据背后,赛力斯的隐忧也开始浮现。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