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涨价,第一批“9.9包邮”商家撑不住了?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9月01日 16:26
快递反内卷打响第一枪,低价电商大变局来了

七分钟的谈话,深圳商家肖麦提到七次“倒闭”。他总是说,“快倒闭了”、“全倒闭了”、“持续在倒闭”。他的公司几十人,在线上主卖手机壳。“原来还有两毛钱利润,快递直接涨5毛钱还有利润吗?”他告诉亿邦动力,“那不亏钱吗?”

今年七月,快递行业掀起一场来势汹汹的“反内卷”浪潮。多家快递公司上调快递价格,主要针对0.3kg以下的轻小件,单票涨价幅度普遍在0.3元-0.6元。几大“产粮区”(快递业务量大、以发件为主的区域),过去是快递价格战重灾区,如今扛起反内卷大旗。

广东无疑最受瞩目。2024年,广东省快递业务量425亿件,占全国的24%,连续16年稳居全国首位。8月4日起,广东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每单揽收价不得低于1.4元,否则将遭受重罚。8月5日起,通达系已开始执行涨价政策。

亿邦动力调查发现,商家对此反应明显。尤其是“9.9包邮”的薄利多销型商家,快递涨价极限压缩利润,不少人称很难通过提高零售价格抵消。肖麦告诉亿邦动力,因为快递涨价,他们部分生意已近乎停摆。

除了广东,在浙江、福建等发货量较大的省份,多家快递公司也在上调价格。按照多位市场观察人士的看法,作为今年电商行业规范治理的重要一步,快递涨价将向更多地区蔓延,可能给低价电商带来新的变局。

01

快递涨价,从广东向周边蔓延

对许多广东电商卖家而言,刚刚过去的八月是一个猝不及防的“至暗时刻”。

从8月4日起,广东省邮政管理局针对0.3kg的轻小件,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单票均价涨至1.4元以上。落到商家头上,普遍加价0.5元-0.6元。此前,广东轻小件的单票快递费已卷到1元左右,价格涨幅超过40%。

“就跟那个坐电梯一样,直接飞上去了。”一位商家说,从接到通知到正式涨价,不过短短两天,涨幅也是史无前例。

行动如此“迅猛决绝”,可见快递行业自上而下反内卷的决心。按照广东省邮政管理局要求,各家快递公司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被重罚,同时设置15天的锁盘期(在此期间,快递企业不得擅自降低价格揽收快件,争夺客户)。至今,锁盘期经两次调整,已延长至9月20日。

一位邮政管理局内部人士最近的工作就是忙着处罚网点。他透露,此次涨价“不是开玩笑的”,发现低于底价的网点,会立刻向相应快递公司罚款,网点封锁三天。截至八月中旬,“广东邮政罚了韵达30万,申通10万,极兔5万元”。

快递与电商唇齿相依。电商是快递业最大客户,其快速发展和小件化塑造了快递行业的形态;而快递是电商交付的关键一环,物流成本直接牵动电商利润。

2009年,民营快递企业获得合法身份,“双11”大促诞生,电商爆发式发展,电商件成为各快递企业争夺的重要增量市场,各大快递公司也随之崛起。

但包邮逐渐成为标配,电商低价化也让快递趋于小件化,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单票收入一路走低,甚至出现“8毛发全国”的超低价。根据今年一季度数据测算,主要快递企业中,中通、圆通单票净利分别为0.24元和0.13元,而韵达、申通低至0.5元、0.4元。

内卷背景下,快递公司和电商卖家争夺几毛钱的利润空间。快递涨价,数以千万计“9.9包邮”的薄利多销型电商卖家,又成为最直接的承压者。

有广东商家反映,涨后的快递价是这几年最贵的,甚至超过价格战之前。“同一个快递,我们前年发一块五左右,现在就要一块八。”一位商家称,可以接受涨价,但涨幅太夸张,由此导致产品提价过多,消费者也难以接受。

锁盘期,快递网点争夺客户会面临罚款。正值生意旺季,卖文具的小武却不能换更便宜的快递,于是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只能硬发。“一些做得比较大的电商老板,就是挣个几毛钱,我看他们都在等广东的快递后续能不能降下来。”小武说。

亿邦动力调查发现,一些广东的低价包邮商家,正在转向从外省发货。而这也牵动快递网点共同经历变革期的“阵痛”。一位网点负责人称,他的收件量下降约30%。另据知情者称,广州市白云区某极兔网点,更是从7月的28万票一天降到8月的6万票一天。

锁盘期间,快递涨价已经从广东向周边蔓延,也在覆盖更多类型的快递,如大件商品。浙江从义乌开始,8月两次调价,扩展到台州等其他市区,所有克重普涨。福建省通达系,8月20日起,将0.3kg以内包裹底价上调至1.5元以上,二者涨价均在0.3-0.4元之间。

分析人士认为,9月以后,华南省份可能跟进这个政策,比如江西和湖南等。而湖北、河南和安徽等地,不排除会有相应的快递反内卷举措。

02

“9.9包邮”,单量大跌被逼到墙角

对电商商家来说,2025无疑是多事交织之年。平台流量见顶,达人带货佣金攀升,ROI始终难以打正,如今又遇上快递费用上涨。

这场极限施压,首先冲击的是主打低客单价和依赖薄利多销的电商卖家。经过前些年的拼杀,这类商家往往将成本与利润压缩到极致,如同“高空走绳”。

一位广东的数据线卖家羊羊向亿邦动力透露,以一条9.9元包邮的数据线为例,产品成本约5元,包装费0.2元,达人佣金占销售额的10%,平台抽佣2%。快递费从原来的1.4元涨到如今1.9元,单件毛利润直接从2元降至1.5元左右。

“我店铺日均订单约300单,一单少赚五毛,一天就少150块,一个月下来利润减少4500块。”该商家称,“本来月利润也才两万出头,这一下子就跌了将近四分之一。”这还未计入售后退货产生的额外运费和损耗等。

品类头部则会把各项成本打磨得更细,才能维持极致性价比。美妆工具品类的头部卖家蒙建,在拼多多、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店经营,日单量3000左右。快递上涨6毛钱,让他苦不堪言,“现在一天亏两千,头都大了”。

蒙建依靠工厂直销,把成本压缩极致,一把粉刺针2.6元包邮到家,赠送运费险。由于物流占到售价的一半,涨价更是直接吞掉了利润。但即使亏本做,蒙建也不敢轻易涨价。他说,前期大量投入做流量才冲上高销单品排行榜,现在有很多同行对标自己的价格打,涨价就断流,“一下整没了,那我就死定了”。

另一位广东卖家,也做到细分品类第一,快递涨价导致每月成本上涨5万元,被迫提高产品零售价,日单量从4000左右直接降到1500单,下降比率62.5%。成本提高叠加单量下降,利润缩减将近80%。

广东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尤其是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集聚了许多轻工产业集群,催生出大量客单价低、轻小件为主的电商卖家,产品品类涵盖手机壳、小家电、文具、美妆工具等,价格在几块到几十块钱不等。

“太难了。”该商家称,平台之间互相比价,平台内产品也互相比价,现在流量下滑很厉害,推广费又居高不下。

亿邦动力调研发现,这些商家的成本里,流量费普遍占到30%-40%,利润一般需要从生产和物流等环节扣掉。一旦客单价低于五元,物流成本占比直线上升,利润只能维持几毛钱。快递涨价后,很多商家忍痛下线低价款链接,否则就得亏钱。

反内卷浪潮下,第一批“9.9包邮”的商家被逼到墙角,有些已经撑不住了。但也要看到,他们满足了价格敏感型消费人群的需求。低价没有问题,畸形的是“低价为王”,让更多商家只能加入,降低品质卷低价。

涨价反内卷,短期内是“阵痛”,但可能是打破内卷的关键一环。“其实,价格不要压得太低,大家都有的做,如果压得太低了,谁也做不了。”蒙建说。

03

快递涨价,谁来买单?

第二次延长锁盘期,让许多人意识到,广东快递价格回落无望,商家只能自救。

当前,快递涨价地区不同步,单量大扛不住的电商商家,八月中旬就开始寻觅新的“价格洼地”,将货品运到快递费更低的外省云仓发货,如江西、湖南、福建等地。

江西赣州与广东接壤,距离近则可节省中转费,于是就吸引来一大部分商家。老邱在江西开云仓,锁盘期延长前,来咨询他的人非常多,但实际入仓并不多,都希望解盘后还有变动。事实上,江西快递价1.3元-1.4元,并不比广东低多少。“广东之前卷得太低了。如果他习惯了发一块钱以内的快递,那也不会接受的,心理落差会有点大。”

解盘希望破灭后,排队对接的有好几家,老邱“已经忙不过来”。他也透露,最近江西管区连着两天开会,敲定是否同步涨价。

反内卷正席卷华南地区,广东周边都存在涨价的可能。为了追求更低更稳定的价格,也有商家不远万里,转移到河北,拿到单票1元左右的价格。单量小的商家,议价能力更弱,单仓运作没有优势,寻找周边商家合作发货也是一种策略。

更多待在原地的商家,需要衡量的是:快递涨价,将由谁来买单?

低价产品面向的是价格敏感型用户。羊羊尝试把产品价格上调几毛钱,发现订单量明显下滑。“有些人甚至还会来找你,说你忘本什么的,很夸张。”考虑到店铺今年刚开张,要把销量做上去,她只能调回原价。

包邮成一种消费常识后,电商的运费或起送门槛比涨价更难让消费者接受。“就像点外卖,可以接受东西贵,但是要收我配送费,就不行。”

中小商家不敢轻易涨价,除了担心用户流失,还要顾及平台限制。小饰品卖家海海,客单价只有几块钱,一单利润0.5元-1.5元,有些单品亏本卖,清完库存下架,而稍微有利润的单品,因担心平台活动会卡客单价,“再涨活动都报不进去”,所以没敢涨价。

即使产品不加价,一部分快递成本也会间接传导给消费者。比如取消运费险,或更换便宜的快递,物流的时效性和服务水平就会受到影响。

也有商家直言,涨价限流,只能进一步压缩商品质量。比如找更低价的厂家发货,或更换包装,从三毛钱的纸箱改为不到一毛的袋子,但后者更容易破损。“虽然售后会增多,但售后的成本相比快递涨价,还是换袋子包装更省钱。”

“之前你做电商感觉跟捡钱一样,现在就跟要饭一样。”一位商家称。从包邮、运费险、仅退款再到低价,电商一路高歌猛进背后,成本显然落到了一部分商家和快递行业身上。但失衡的生态注定不会长久健康,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通过隐蔽的方式分散压力,反过来再让消费者买单。

内卷,没有赢家。前有平台持续内卷比价,后有快递反内卷涨价,即时零售又在一旁“虎视眈眈”,传统电商行业迎来变革的拐点。

一位头部商家反映,之前低价产品占大头,快递涨价后准备转型打高付费产品。但更多中小商家,还在夹缝中求生存,需要打通反内卷的链条,与平台、消费者等协同分担,才能度过转型期的幽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作者:常菁圃 姜琪,编辑:董金鹏,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从泡泡玛特说起。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