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给白宫画饼,国产芯片“借上英伟达的东风”
中国芯片市场目前就价值500亿美元,以后每年还会增长50%,本来是老黄给华尔街和白宫讲的故事,万万没想到被中国的投资者和机构看明白了。既然中国市场潜力这么大,价值这么高,那还说什么?“狂买国产替代芯片股”就对了。
于是我们看到截至8月28日收盘,寒武纪股价达到 1587.91 元,超过贵州茅台的股价 1446.1 元,成为 A 股股价最高的公司,自 2022 年底部以来,股价上涨了 33 倍。当市场仍在纠结寒武纪6000亿市值是否合理时,投行已提前抢跑。8月24日,高盛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以此计算,寒武纪市值将逼近7700亿元。
“寒王”“中国英伟达”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了。东吴证券4月份发布的研报显示,寒武纪2025年全年收入预计为52亿,基本和寒武纪自身预估50-70亿元的下限保持一致,并且,东吴证券给了寒武纪2026年130倍的PE,预估的净利润是22.13亿,以此计算对应的估值是2877亿,远远低于当前6000亿左右的市值。
你笑股民不懂财报,股民笑你不懂预期。正如高盛在研报中总结,寒武纪股价接下来还能上涨,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激增、AI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寒武纪定增募资40亿用于投入AI大模型芯片研发。
国内云厂商开支确实在激增,但是能稳定增加多少恐怕很难说,也难以证伪。在美国方面大方向收紧先进芯片出口的大背景下,纵使老黄有天大的本事,能够施展的空间也非常有限。相反国内AI芯片加速国产替代是确定性比较高的,前有《芯片与科学法案》后有“RTT滚动式技术门槛”,试图将中国人工智能总算力限制在美国的10%以内。
对于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如果只去看静态PE,那是不太合适的。但如果因为强预期存在就无限放大,无疑只会助长泡沫破裂。所以寒武纪出来给市场降温,寒王公告:预计今年营业收入50亿至70亿元,公司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所有相关传闻,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从市场热度来看,目前也是处于危险区间了,从流动性来看,目前整个TMT板块的日成交额,大约占到A股总成交额的41%,而今年初DeepSeek时刻为46.5%,23年炒作ChatGPT时,最高达到50.3%。我们相信国产替代的故事,但不意味不看筹码,合适的价格才是投资的基础。
8月27日,国产GPU公司沐曦在回复科创板IPO首轮审核问询时称,尽管英伟达H20芯片已获批重新向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但沐曦与英伟达的主要客户群体存在较大差异,不构成直接竞争。
沐曦在回复函中指出,英伟达H20的算力较低,在AI训练任务中进行千亿、万亿级参数量的大规模训练效率有限。但H20配备了大容量HBM3 显存,并保留了英伟达GPU卡间高速互连带宽,能加速数据在显存与计算单元间的交换,提升吞吐量,使得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因此其在AI推理场景的应用更为广泛。凭借英伟达CUDA软件生态的深度适配、较高的推理效率,英伟达H20主要面向具有丰富的AI应用场景需求的互联网厂商。
所以当前的国产芯片,或许在算力上有一定进步,但在互联效率以及软件生态成熟度上仍然于英伟达有一定差距,国内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多数还是用的专用芯片而非通用芯片。这意味着可能会相较于英伟达的芯片出现性价比不足的情况,再加上国产芯片很难在海外打开市场,内卷的压力就更大了。
小结
正如约翰·米勒在《芯片战争》中所揭示的那样,芯片行业,早就已经不是科技产业,而是类似军火的存在。当前一系列的变化背后,不仅仅是供应链的重组,更是技术路线、市场格局乃至国家力量的全面博弈。
英伟达面临着多种压力和矛盾冲突,只要有一方不肯让步,H20和B系列芯片就很难稳定供应,就目前来看双方都没有让步缓和的苗头。
参考资料
寒武纪这个“印钞机”值不值6000亿 来源:腾讯科技
英伟达的增长战车,只有一个轮子 来源:极客公园
最强AI芯片要推中国特供版 来源:APPSO
黄仁勋在中美之间的500亿美元叙事 来源:未尽研究
沐曦回复IPO首轮问询 来源:AI前哨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做镜观天,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