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风暴:谷歌强推开发者身份验证,Epic反垄断胜诉重塑应用市场
2025年8月25日,谷歌宣布计划开始验证所有安卓应用开发者的身份,而不仅仅是在 Play 商店发布应用的开发者。谷歌计划于2025年10月开始测试该系统的早期版本,到2026年3月,所有开发者都可以使用新控制台进行验证。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内,未经验证的应用将无法在大多数安卓设备上运行。
谷歌过去很少对 Play 商店进行管理,而这项重大改革计划的公布正值安卓系统面临重大的危机。7月31日谷歌在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中再次输掉了Epic Games 提起的反垄断诉讼。这一结果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安卓应用的分发方式以及开发者的付费方式。就在8月25日谷歌宣布其验证计划的同一天,Epic要求谷歌支付这场诉讼的费用2亿多美金。
安全性,或许是谷歌这次革新应用商店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多年的疏于管理,却选择在输掉Epic起诉案件后开始进行大幅度改革,很可能是为了应对这场诉讼结果带来的巨变。
一、Epic胜诉:法院禁令直指谷歌垄断,支付与应用分发权被剥夺
这一切真正开始于2020年8月。Epic Games为其开发的《堡垒之夜》的安卓和iOS设备推送了更新:为玩家提供了一种直接通过Epic支付游戏内物品的方式,不仅绕过了谷歌和苹果自己的支付系统,而且额外提供了折扣。此举是Epic对应用商店既定规则的直接挑战。
Epic 发布更新后数小时内,谷歌和苹果两家公司就将《堡垒之夜》从各自的应用商店下架。于是Epic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漫长的法律反击,并将法律纠纷描绘成一场在数字时代争取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斗争——Epic 并非仅仅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这两家公司改变这些商店的运营方式,开放数字市场,赋予开发者更多自由。
Epic 将这场深思熟虑后的行动称为“自由计划”,其核心论点是,强制使用应用商店的支付系统以及收取的佣金(15% 到 30% 之间)抑制了竞争,并使平台持有者不公平地受益。Epic 想要证明,替代支付方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消费者和开发者都有益。
经过多年斗争,Epic不仅赢得了苹果的诉讼(虽然 Epic 未能成功让苹果应用商店被宣布为垄断,但法官剥夺了苹果对应用内支付处理的独家控制权),而且在针对谷歌的诉讼中页取得了重大胜利。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批准了地方法院陪审团早先的裁决,该裁决认定谷歌的安卓应用商店构成非法垄断。这对谷歌来说是双重打击,因为自去年年底以来,该公司不同业务部门也面临其他反垄断调查。
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不仅驳回了谷歌的所有论点,还一致确认了地方法院对谷歌下达的永久性禁令:
- 禁止谷歌向手机制造商、应用程序开发者及其他方提供利益,以换取对谷歌应用商店的偏袒;
- 禁止谷歌要求使用其自身的支付解决方案;
- 要求谷歌采取措施恢复竞争,例如在谷歌应用商店中提供其他应用程序商店。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并非必须立即将竞争对手的应用商店纳入其自家的Play 商店;多纳托法官最初给了谷歌八个月的时间来制定一个“严格定制”的系统,以确保安卓系统的安全。禁令结束后,谷歌仍有七个多月的时间,因此,实现店中店模式最早也要到 2026 年。但除非谷歌继续赢得暂缓执行,否则永久禁令的其他部分——比如禁止强制应用程序开发商使用谷歌Play 计费——将在短短几周内生效。
这项全面永久禁令的影响远不止 Epic 自己的应用商店及其游戏《堡垒之夜》。它将迫使提供超过 200 万款安卓应用的谷歌 Play 商店不得不改变其分发方式以及开发者的付费方式——在三年内开放其应用商店,以促进竞争。
二、以安全之名?新政时机微妙,谷歌或为应对市场开放强化控制
长期以来,谷歌一直致力于改善该平台安全性不如苹果应用商店的声誉。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其漏洞来获取手机的 root 权限。
谷歌声称,从其商店外部侧载的应用程序包含恶意软件的可能性要高出 50 倍。
这正是谷歌推出新开发者验证系统的公开理由。谷歌将其描述为“机场身份检查”(ID check at the airport)。自 2023 年要求所有 Google Play 应用开发者验证身份以来,恶意软件和欺诈行为急剧下降。Google Play 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匿名性传播恶意应用,因此,在 Google Play 之外验证应用开发者也理所当然地可以增强安全性。
然而,要在其应用商店之外实现这一目标,谷歌必须借鉴苹果的做法,以一种许多安卓用户和开发者可能会觉得侵犯隐私的方式展示其实力。谷歌计划创建一个精简的 Android 开发者控制台,开发者如果计划在 Play 商店之外分发应用,就可以使用它。在验证身份后,开发者必须注册其应用的软件包名称和签名密钥。
然而,很难说这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安全问题。
一方面,谷歌的担忧合情合理——大多数针对安卓设备的主要恶意软件威胁都是通过第三方应用库传播的。目前可用的文档并未解释尝试安装未经验证的应用时会发生什么,也未解释手机将如何检查验证状态。因此,我们还无法准确估计这一举措的实际影响。
不过在几乎所有安卓设备上强制执行安装白名单的做法,对于安卓应用开发者来说似乎过于严厉——这要求所有安卓应用开发者在几乎所有人都能安装之前都必须满足谷歌的要求,这可能有助于谷歌在应用市场开放后保持控制权。
谷歌将在 Play 服务中发布此白名单。虽然目前的要求可能很低,但谁也无法保证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如果美国最高法院无法扭转对其垄断地位的裁定,谷歌不得不对其应用商店采取措施以应对Epic 等游戏开发商退出 Play 可能产生的“蔓延效应”。
根据一份询问笔录,谷歌曾预测(如果Epic类似的行为获得允许),到 2020 年几乎所有顶尖游戏开发者都将离开谷歌应用商店,而且这种“蔓延效应”每年都会吞噬谷歌应用商店收入的越来越多的份额,其中 2021 年将达到 6%(6.3 亿美元),2022 年将达到 7%(超过 8 亿美元),年底累计总额将达到 20 亿美元。
三、未来悬念:店中店模式待启,市场定义差异或成谷歌翻盘关键
Epic诉谷歌之争以及类似的纠纷,引发了人们对大型科技公司运营方式的广泛讨论。不仅仅是Epic在反击;其他开发者以及各国政府机构也在密切关注这些应用商店模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目前的格局——苹果和谷歌等公司控制着应用分发和支付流程的大部分环节——对小型企业并不公平。这导致人们呼吁制定新的规则或法规,以使数字市场更加开放。
尽管 Epic 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尤其是在与谷歌的竞争中,但争取应用商店公平性的斗争仍未结束。苹果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有一些附加条件;谷歌仍有意继续上诉至美国最高院。
Epic分别起诉谷歌和苹果所得出的不同对“市场的定义”以及垄断地位的认定,也为这场法律之战留下了另一层悬念:Epic诉苹果案中,法院拒绝了Epic对市场的定义,而是确认了市场定义是“数字移动游戏交易”,并将谷歌认定为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苹果 30% 的抽成看起来相对公平;但在Epic诉谷歌案中,法院采纳 Epic 选择的市场定义——安卓应用分发和安卓应用内付费服务,并认为谷歌和苹果并不构成竞争。
这一重大区别值得进一步分析,也可能是谷歌翻转其结局的突破口之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ternet Law Review”,作者:互联网法律评论,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