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里的成绩单出炉,新茶饮“爆单”后的远忧
激烈的外卖大战下,作为平台博弈核心的现制饮品品类“赢了现在,输了未来”?
新茶饮这个财报季成绩单惊艳。上半年,蜜雪集团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21.5%;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1%,净亏1.17亿元,亏损明显收窄;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2.03亿元,同比增长20.9%。
表面上,品牌赢得了业绩,平台则用补贴拿下了流量与日活。但是,短期扩张与流量红利的背后,是补贴刺激了单店业绩,也掩盖了加盟端的承压与消费者心智的变化。
换言之,外卖战争让平台更强,给品牌带来短期光鲜,却可能在长期消耗其定价权和品牌资产。
问题是,当补贴退坡、竞争回归有序,新茶饮品牌还能向上生长吗?
爆单与拓店,新茶饮付出了甜蜜的代价
4月以来,美团、饿了么、京东纷纷加码,补贴总投入高达250亿元。
对平台而言,这是在用真金白银换流量。QuestMobile数据显示,淘宝借此把日均活跃用户数从3.74亿迅速拉升,并在7月领先拼多多近5000万,平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既然争的是“流量入口”,平台补贴的核心品类自然落在了新茶饮,因为其高频、低客单价,最容易形成流量聚合。
新茶饮门店在补贴驱动下单量激增,头部品牌也因此交出亮眼成绩单。蜜雪冰城上半年新增近万家门店,全球总数突破53000家,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古茗同样实现营收和利润的高速提升,成为第二个新茶饮万店品牌。
注意,获益的是品牌,而非门店。
品牌的核心收入来源其实是向加盟商供应原材料与设备,只要销量被拉动,品牌端短期账面就很漂亮。比如 蜜雪冰城上半年的商品和设备收入,大幅增长了39.6%至144.95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九成以上。
但品牌甜蜜的日子背后,是加盟商的两难。补贴让线上客单更便宜,不跟随就失去流量,跟随则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门店开得快,倒闭也在加速。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8月15日,过去一年新开茶饮门店约11.6万家,但同期倒闭数量超过15万家,净减少3.4万家。
短时间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加盟商盈利承压,而品牌依靠加盟模式仍能分享价格战的红利。但长期来看,价格战重塑消费者心智,补贴使奶茶价值等同“低价”,当低价成为习惯,长期的品牌定价权与差异化就会被稀释。
更让品牌方顾虑的是,低价订单激增与门店数量扩张暴露出的危机:门店激增致管理失控、食品安全频发;过度扩张使单店盈利下滑、成本回收周期变长,同品牌门店内卷竞争。
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就在业绩会上透露,外卖大战对门店服务质量、店员体验、消费者体验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蜜雪管理层还表示,外卖平台的高额补贴在上半年有效提振了销量和门店利润,但中期看这种补贴是“不可持续的”,产品与服务本身才是成功的核心。
这种表态,揭示了新茶饮品牌需要积极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当消费者爱上“几分钱”奶茶,新茶饮新周期来了
作为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曾提出一个“战略拐点”的概念:战略拐点就是一个企业生命过程中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刻。
对于新茶饮企业来说,外卖大战就是一场根本性变化的催化剂。
外卖补贴带来的最大后果,在于长期的心智固化。当消费者习惯了几块钱就能点到一杯奶茶,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参照系,品质、文化、差异化被淡化。低价一旦被视为常态,未来任何提价都将面临抵触,品牌被迫持续投入补贴与营销去维持客群。
这种消费习惯直接削弱了品牌的护城河。过去,蜜雪冰城凭借规模化供应链压低成本,霸王茶姬用“东方茶”文化做差异化,古茗则依赖冷链保障品质。但在平台主导的价格战中,平台掌握了入口与流量分配权,品牌已无定价权,更被摧毁了一直包装的“品牌力”。
事实上,这轮外卖大战只是引爆了行业积累多年的矛盾,行业早已渐渐步入性价比主导的新周期。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24年新茶饮行业主流产品均价从15-20元降至10-15元,行业平均利润率从2023年的21.4%降至2024年的14.7%。
这背后,是新茶饮早已褪去了“新”的光环,同质化竞争加剧。
自2020年起,新茶饮的身影已广泛渗透至商场、学校、下沉市场等各类场景,以及小红书、抖音、外卖平台等新兴传播与销售渠道。即便品牌构筑了如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霸王茶姬依托茶基底创新等独特竞争优势,也难以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价格战削弱竞争力。例如,瑞幸、古茗迅速推出轻乳茶与原叶鲜乳茶丰富产品线,让霸王茶姬的招牌产品伯牙绝弦有了更具性价比的替代选择。
随着产品同质化进一步加剧,创新一旦出现,很快就会被复制或通过价格手段稀释价值。这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是所谓品牌护城河,可能并不深厚。
尽管蜜雪、霸王茶姬等公司上市时都提到了品牌,但新茶饮品牌仍处于“快扩张、轻沉淀”的阶段。即便像蜜雪这样的头部玩家,真正形成全国性认知,也不过是近十年的事。品牌时间尚浅,叠加低价心智的锁定,让企业难以积累稳固的文化资本。
于是,补贴战表面放大了繁荣,却在背后轻易让新茶饮公司的品牌价值失守。那么,后补贴时代,新茶饮行业该如何破局?
无限游戏:有序竞争中,发力价格之外的战场
大水漫灌式的补贴时代正在收尾,未来的竞争更像是一场“有序的无限游戏”。
8月下旬以来,政策信号很清晰,依然支持有序竞争,平台经营者依旧可以“公平公正开展补贴促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事关互联网平台的文件《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文件没有任何叫停补贴的表述,只有要求平台公示补贴促销活动规则、不得虚假宣传和夸大补贴金额的相关表述。对此,玉渊潭天也总结,对于互联网平台竞争,不是叫停而是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真正的胜负手,不再是价格,而是能否兼顾“连贯性”与“变化性”。正如《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柯林斯提到的,掌控连贯性和变化性的能力,是公司实现基业长青的秘密。
所谓连贯性,指的是在品牌和供应链上的长期深耕,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稳住品质与服务。
一方面是深化品牌资产。品牌是公司长期行为总和,建立需长期积累,但坍塌却只用几个负面事件。
因此,新茶饮品牌需持续投入塑造品牌,以吸引优质投资人和代理商,优质加盟商能带来社会资源且不会轻易竭泽而渔地损害品牌。某种意义上说,本轮外卖大战淘汰经营不善门店,也利于品牌长远发展。其实,新茶饮品牌也在主动优化加盟商,比如,2025年2月,喜茶宣布暂停开放加盟。
另一方面是是强化供应链能力。在消费降级和供给过剩的趋势下,新茶饮品牌核心挑战是平衡品质与成本控制。
蜜雪冰城、古茗深谙此道,因此才会多年投入产能和供应链压低成本。以蜜雪冰城为例,行业龙头除了规模,更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中国现制饮品行业最大、高度数字化完整端到端供应链体系。
图:蜜雪冰城五大生产基地
正如交银国际的报告指出:“外卖补贴战,是对餐饮企业供应链的压力测试”。蜜雪通过直接采购和垂直整合的供应链,能够根据销售预测进行精准生产,也因此在利润端表现突出。
未来,随着外卖市场进入有序竞争的新阶段,谁能保证供给稳定和食品安全,谁就更有希望胜出。
此外,掌握变化性的能力同样重要,这关乎品牌如何顺应消费观念与传播方式的演变。
这轮补贴塑造了高频低价的习惯,但长期来看,竞争还是会回归心智认同。因为作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消费者,成长于互联网的环境里,乐于分享生活,又把奶茶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品牌必须在产品创新与文化表达上找到新的抓手。随着低价重塑的价格体系与消费者口味变化,将如何影响原有生活消费习惯,值得新茶饮品牌思考。
总之,从投资视角看,判断一个品牌能否穿越新周期,取决于更多价格之外的维度:第一是成本曲线,原料直采率、产能利用率,能否在同价下维持更高毛利;第二是加盟生态健康度,单店盈利能力、关店率和回本周期,决定规模能否持续;第三是品牌与产品力,价格带是否稳定,新品是否有黏性,会员和复购是否提升;第四是数字化韧性,供应链预测、门店排班、极端流量下的履约表现。这些都是抗波动的硬指标。
未来,随着补贴逐渐退潮,新茶饮行业会从规模竞速与价格大战,转向高手过招的精细化博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果财经”,作者:松果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