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进A股?机构:仍是起步期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8月22日 18:08
五点内容

沪指今天突破3800点。从资金的视角看,不少观点认为,这也与居民储蓄搬家有关。据央行数据,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记者注意到,至少有10家券商发布研报认为,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2025年下半年尤为明显,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权益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

在申万宏源证券看来,居民存款搬家尚未全面加速,但已进入萌芽阶段。通过构建“居民存款搬家程度”指标并剔除股价波动影响,发现该指标虽未继续恶化,但仍在历史低位运行,说明居民资金向股市转移的趋势刚刚起步,仍需更多赚钱效应的积累以推动加速。

整体来看,这些研究观点核心呈现了五点内容。

01

一是为什么存款搬家?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当下,存款搬家是大势所趋,核心在于资本市场的突出表现。

存款搬家并非新鲜事,而是居民资产配置随市场环境变化的常态表现。券商研报普遍认为,7月住户存款减少的核心原因,是资金从银行体系转向非银金融机构,即当居民将存款转入证券账户、购买基金或银行理财时,银行"住户存款"科目下降,"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则相应增加,形成典型的"跷跷板效应"。

追溯历史,2005年以来我国已出现过五次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别是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以及当前的2024-2025年。国信证券通过梳理历轮数据发现,低利率是推动存款搬家的重要因素,但资本市场表现才是核心驱动力。

从当前环境看,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是不可忽视的背景。自2022年以来,国内存款利率经过多轮调降,活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2%-0.3%,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也跌破2%。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对存款的"收益焦虑"加剧,寻求更高收益资产的动力增强。

但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的回暖信号。924行情后,A股市场逐步企稳回升,截至2025年8月,上证综合指数较2024年低点上涨25%,赚钱效应初步显现。国信证券指出,这与历轮存款搬家前资本市场先启动的规律高度吻合,当股市形成明确的上涨趋势,居民存款搬家的意愿会被显著激活。

图为居民存款搬家与资本市场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来自国信证券研究。

02

二是本轮“存款搬家”释放资金潜在规模有多少?

对于本轮存款搬家可能释放的资金规模,券商基于不同测算维度给出了预测,其中流向资本市场的资金值得期待。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从"超额储蓄"和"存款到期再配置"两个视角进行了测算。

一方面,2018年以后,国内居民部门积累的超额储蓄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2022年以后形成的5万亿元超额储蓄,因形成时间较短、居民配置意愿更灵活,更可能在短期内转化为消费或投资资金。

另一方面,从存款到期角度看,2025年预计有90万亿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设其中5%-10%的资金会寻求更高收益,那么流出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9万亿元。综合来看,中信证券认为本轮存款搬家从存款中流出的资金规模或在5万亿元以上。

开源证券则聚焦于"超额储蓄到期"这一细分维度。测算显示,2025-2026年将有约4.6万亿元超额储蓄到期。若这部分资金到期后全部配置为其他资产,且在理财、基金、股票和其他类资产中平均分配(各占1/4),那么仅2025年,股票市场就可能迎来约7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测算并非"全额流入股市"的预测,而是反映居民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后的潜在配置空间。券商普遍认为,资金"搬家"是一个渐进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且会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流向。但无论从哪个维度看,都意味着资本市场将迎来可观的增量资金"后备军"。

03

三是现阶段如何影响A股?并非简单的资金流入推高股市

存款搬家与A股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资金流入推高股市"。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通过复盘历史数据,总结出居民存款搬家至股市的四大显著特征,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深层关联。

第一,股市先形成赚钱效应,存款搬家随后而至。2009年,上证综合指数在存款搬家明显启动前已上涨103.4%;2014-2015年,股市更是在资金大规模流入前录得159.5%的涨幅。这意味着,存款搬家往往是股市上涨后的结果,而非驱动行情启动的原因。

第二,股市上涨持续时间较长,平均达14个月。2009年的行情从2008年11月低点启动,至2009年8月见顶,持续约9个月;2014-2015年行情从2014年1月低点开始,至2015年6月高点,持续17个月,两轮平均时长14个月。较长的上涨周期,为居民存款逐步"搬家"提供了时间窗口。

第三,居民存款搬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2009年5月居民存款当月同比转负(显示资金流出),距离2008年11月股市低点间隔7个月;2014年4月居民存款当月同比转负,距离2014年1月股市低点间隔4个月。这种滞后性源于居民对市场趋势的确认需要时间,当赚钱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才会逐步将存款转入股市。

第四,存款入场后会进一步放大赚钱效应。历史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入场后,往往会助推股市迎来新一轮上涨。2009年居民存款搬家加速后,上证综合指数进一步上涨8.1%;2014-2015年存款大规模流入后,指数更是上涨48.3%。这种"正反馈"机制,是牛市中期的典型特征。

从行情阶段看,浙商证券指出,居民存款加速搬家往往对应牛市中后期。2009年居民存款搬家加速于7月,股市高点在8月出现,间隔仅1个月;2014年存款搬家加速于12月,股市高点则在2015年6月出现,间隔4个月。这意味着,当存款搬家规模显著扩大时,需警惕行情进入尾声的风险。

兴业证券则从资金面给出更乐观的判断:"只要方向反转,市场并不缺钱"。其数据显示,历史上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通常在1.1至2.0区间波动,截至2025年6月,这一比例仍处于1.8的历史高位,意味着居民财富向股市转移的空间依然广阔。"国内居民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兴业证券在研报中强调。

04

四是“存款搬家”有望流入哪些领域?从稳定型资产到权益类资产的渐进路径。

居民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后,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流向其他资产。券商普遍认为,本轮存款搬家的资金流向将呈现"先稳后权"的特征,即初期偏向稳定型资产,长远看则会逐步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短期:稳定型资产是主要承接方。银行理财(净值类产品)、货币基金、保险产品等低波动、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成为存款搬家初期的主要去向。这与居民的风险偏好有关,在市场趋势尚未完全明朗时,多数居民会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过渡"。

开源证券的测算也印证了这一点:若到期的超额储蓄均匀配置,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稳定型资产将承接约70%的资金,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仅占25%左右。

长期:权益类资产趋势有望显性化。随着资本市场回暖趋势巩固,以及政策对权益市场的支持,存款搬家资金流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将逐步提升。

浙商证券观察到,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这一趋势已初现端倪: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在2024年底录得明显增长,保险公司一季度投向股票的资金同比高增。其背后是政策的持续发力,2024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2025年7月底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政策的明确导向,为居民存款流向权益市场提供了信心支撑。

中信证券则提醒,资金"间接入市"可能是更主要的方式。其研报指出,5万亿元以上的流出资金不太可能集中进入权益市场,而更可能通过"固收+"类型的资管产品过渡承接。这类产品以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适度配置权益资产,既满足了居民对稳健收益的需求,又实现了资金向股市的间接流入。

05

五是,若本轮股市上涨是否会驱动居民新一轮存款搬家?四大触发条件已具备。

对于"股市上涨是否会驱动新一轮存款搬家"这一问题,券商给出的答案偏向乐观,其中浙商证券明确表示"概率较大"。

触发条件已基本满足。浙商证券分析认为,一轮大规模的存款搬家需要四大条件,当前均已具备:一是存款利率调降(本轮调降始于2022年,目前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二是流动性扩张(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市场资金面充裕);三是资产赚钱效应初现(2024年924新政后至今,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5%,市场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四是政策催化(如禁止手工补息规范存款市场、鼓励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等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资金流入节奏将逐步加快。从历史规律看,存款搬家不会一步到位。浙商证券指出,2024年整体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最初主要流向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保险产品等稳定型资产;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随着股市赚钱效应增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开始明显增长,保险公司投向股票的资金同比高增,显示存款已开始直接或间接流入权益类资产。

国信证券则从资金供给端补充了支撑因素:一是此轮新增存款中,来自财富管理意识更强的一线城市居民的比例更大,这部分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路径更顺畅;二是大量高利率定期存款正集中到期,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需求强烈。若资本市场持续表现较好,7月以来出现的存款流向权益市场的现象大概率延续。

不过,券商也强调,这一过程仍需警惕市场波动的影响。国信证券指出,资本市场表现是存款流向的关键因素,若股市出现大幅回调,存款搬家的节奏可能放缓甚至逆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业板观察”,作者:林坚,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10月出demo,11月拿TS,12月注册公司。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