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万条ChatGPT私聊内容在网上“裸奔”,遭用户怒骂后,OpenAI急忙下架:这不是Bug,而是个“实验”
“我只是想把和 AI 的对话发给朋友看看,没想到一搜 Google,结果居然被挂在了网上——谁都能看!”
这并不是哪位网友的虚惊,而是一场真实发生、并引发了广泛争议的隐私风波。
近日,外媒 Fast Company 曝光:大量用户与 ChatGPT 的私密对话,未经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就被公开收录进了 Google 搜索结果。虽然没有明确展示账号 ID 或邮箱等身份信息,但很多聊天内容中包含了十分详细的描述,足以拼凑出对话者的个人生活轨迹。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OpenAI 紧急下架了相关功能,并承诺配合清除搜索引擎的已索引内容——但这场危机,仍让不少用户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与AI对话时,到底还有多少“隐私”可言?
“你的对话在 Google 上”:一场从“分享”按钮引发的隐私事故
事情的起点,其实是 ChatGPT 的一个看似友善的功能——“分享”。
OpenAI 曾允许用户通过点击“Share”(分享)按钮,将某段对话生成链接,方便转发给朋友或团队成员查看。然而,在分享时,系统会展示一个选项:“Make this chat discoverable(使此对话可被发现)”。如果用户勾选,意味着这段对话将被发布为一个公共网页,可被搜索引擎抓取。
问题在于,这项设定的提示并不清晰。正如 Fast Company 报道指出,这行文字下方还有一条灰色小字:“这些聊天内容可能会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中。”——很多用户并未注意或理解这层含义,以为只是生成一个私密链接,却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对话“贡献”到了 Google。
结果就是,数千条包含用户隐私内容的 ChatGPT 对话,被完整地暴露在互联网上。根据知名投资人 Oliver Molander 在 LinkedIn 上发布的帖子,一度有超过 70000+ 个经用户分享的 ChatGPT 对话在网上公开可见。
例如,有人向 ChatGPT 询问如何翻新浴室:
也有人让 ChatGPT 推荐一些创意菜谱:
还有人与 ChatGPT 的对话涉及心理创伤、家庭矛盾、药物使用、生活细节等高度敏感话题——虽然这些网页并不会显示 OpenAI 用户名,但由于内容中常夹杂着生活细节、地点或称呼,仍可能会间接暴露用户身份。
OpenAI 承认设计存在问题,紧急撤回“可被发现”的选项
在事件爆发初期,OpenAI 曾表示“可被发现”的提示信息“已足够清晰”,不存在误导,都是用户自愿勾选导致的。
但在后续愈演愈烈的批评声中,OpenAI 首席信息安全官 Dane Stuckey 改口表示,“这项功能确实让很多人不小心分享了他们原本不想公开的内容”,并承认这一机制存在设计问题。
他还把“可被发现”的设置称为一个“短期实验”,原本是为了“帮助用户发现有价值的公开对话”,但最终造成了大量误操作,因此 OpenAI 决定全面下架该选项,并承诺将配合搜索引擎清除已被索引的页面。
目前,ChatGPT 的“分享”功能已无法再将对话设为“可被发现”,用户只能生成私密链接,避免公开传播。然而,已被索引的内容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仍可能继续出现在搜索引擎中。
另一方面,Google 并未直接回应是否参与了索引这些页面的决策。
在接受媒体询问时,Google 只明确强调:“搜索引擎本身无法控制网页是否公开,网页发布者(即 OpenAI)才拥有全部决定权。”——潜台词就是:OpenAI 生成的这些公开链接,是默认允许被Google搜索引擎抓取和收录的。
也就是说,是 OpenAI 自己决定开放了这些聊天页面,同时也需要自己使用Google提供的相关工具进行屏蔽。不过这些工具往往只对 Google 有效,而 Bing、DuckDuckGo 等其他搜索引擎是否会持续收录这些对话仍是未知数。
科技公司把用户当“小白鼠”的又一例证?
尽管 OpenAI 想要紧急止损,但这一事件已然造成了广泛影响。更巧的是,这场搜索泄露风波并非 OpenAI 近期面临的唯一隐私危机。
不久前,OpenAI 刚因另一场法律诉讼被法院要求“永久保存所有被删除的对话记录”,以备诉讼调查之用。这一判决意味着,即使用户点击“删除对话”,OpenAI 也可能必须在后台保留副本,这引发了大量用户对“AI聊天是否真的私密”的担忧。
有用户调侃道:“以前以为 ChatGPT 的聊天是‘随删随走’,现在发现是‘删了还在’。”
在这种背景下,近日 ChatGPT 对话内容在搜索引擎中的曝光无疑更加剧了信任危机。一边是“删不掉的对话”,另一边是“不小心就会公开的对话”,用户对 OpenAI 数据治理的信心正在逐渐流失。
不仅如此,对于这次事件学术界也有强烈反应。
牛津大学 AI 伦理学家 Carissa Véliz 表示,她对于 OpenAI 的这种做法感到震惊,并指出这种“先上线、再看反应”的做法正是科技公司一贯的模式:“哪怕只是短期实验,也令人不安,科技公司总是把普通用户当成小白鼠,把功能扔出来看看有没有人投诉。”
最后,Fast Company 建议用户如果想检查自己的对话是否被索引,可以用已分享过的链接中的一部分内容去 Google 搜索,看看是否仍能被找到。
参考链接:https://www.reddit.com/r/webdev/comments/1mhiw6c/theyre_destroying_the_internet_in_real_time_there/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31/your-public-chatgpt-queries-are-getting-indexed-by-google-and-other-search-engine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