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未来一定存在2D升级3D的产品| 36氪与玩出梦想对话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步入“规则真空”与“秩序重构”的十字路口: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有关供应链重塑、AI技术创新、文化交融等议题交织碰撞。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制度创新活力,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香港,作为国家最开放的城市和多年来重要的窗口,在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下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其“内联外通”的独特枢纽地位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前店后厂”模式在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生动地升级:香港的高端科研力量、国际金融资本、专业服务体系,与珠三角的转化能力、制造实力、广阔市场,在独特框架下被高效衔接起来。香港以其独特优势,持续为内地引入国际顶尖人才、前沿技术、高端资本,让全球创新资源得以更顺畅地融入国家发展血脉。
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来到香港背后的根本原因。近日,在由创新香港主办,36氪、香港汇智联合主办的NovaX国际创投嘉年华 2025期间,36氪与多家企业代表围绕企业发展进行对话,分享不同赛道不同阶段企业的创业历程和思考,以及它们的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
以下是36氪与玩出梦想集团COO王振经精编整理的对话实录,有编辑与删节。
请介绍一下公司的产品
王振:我们的产品是对标Vision Pro,也是全球第一款安卓版的空间计算机,也是全球唯二量产的空间计算机。换言之,只有我们和苹果Vision Pro实现了量产。
MR产品的“iPhone时刻”您认为何时会到来?
王振:去年下半年据说是百镜大战,像原来传统的AR公司会去做不带显示的AI眼镜,包括像小米这样的电子消费品大厂也会下场到这个赛道。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像三星、vivo其实他们都在准备发布新的MR产品。大家关心的这个“iPhone时刻”,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保守的,我们谨慎预估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
您认为MR产品未来应用是怎么样的?
王振:我们相信未来就一定会存在一个从2D到3D升级的产品。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手机平板还是PC等等,它展示的内容还是2D的内容,如果需要一个3D的内容,其实MR或者VR的产品,是一个最佳的载体。
MR产品形态在商业应用中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王振:我们产品最大的能力就是前面的两个摄像头,叫VST,这也是跟AR产品最大的一个区别,AR产品用的是OST技术。我们通过这个产品看到的现实世界,其实是通过前面两个摄像头拍摄到的现实世界,它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延时,我们目前只能做到14毫秒,但14毫秒其实对人的眼球来说已经无法感知到延迟,就如同是由眼睛看到现实世界一样。再叠加上高清的4K、双目8K显示,就可以把整个世界,通过摄像头进行建模,把虚拟内容定位到现实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既有现实的部分,也有虚拟的部分,是MR产品最大的一个核心能力。
公司看到了市场中存在着哪些机会?
王振:我们看到的机会可以分为两块。因为这个产品目前是苹果价格的一半,我们主要瞄准的是海外市场,我们这代产品发布以后在海外Steam VR的人群里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可以把过去的资产,就是在Steam VR上买的游戏,重新用我们的产品再玩一遍,效果非常的逼真。另一方面,我们在国内主打的就是B端,尤其像文旅场景,对虚实结合有非常大的要求。文旅场景可以不改变景区的任何构造,只要戴上眼镜,就可以在景区现实中某一个局部,展示不一样的虚拟内容。比如说在一个草坪上,虚拟出来一个侏罗纪等,就可以给文旅带来一些新的增值业务。
您认为MR产品的终极形态会是怎么样的?
王振: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轻薄,终极方案应该就是会小型化到类似于一个眼镜的形态。
您如何看待MR产品的AI能力?
王振:AI可以在我们的产品上承载,因为我们这个产品也是有相关算力的,我们的规划是在应用端把AI的相关创作留给应用的合作伙伴,我们提供的是底层的AI生成工具。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