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基金还不够,超级富豪都开始自己建电站了
从沙特主权基金押注电动汽车巨头Lucid Motors,到比尔·盖茨推动“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 ,再到无数家族办公室(简称“家办”)在清洁能源基金中的身影,新能源正在成为资本聚焦的主战场。
这场能源变革,不只是技术与政策的升级,更在重写资本的配置逻辑。
在这一浪潮中,原本低调保守的家办也逐步浮出水面,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超高净值人群对长期回报的偏好,恰与新能源投资的周期性与结构性特征高度契合,催生出一批专注于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碳捕集等领域的基金和投资组合。
富豪对新能源“情有独钟”
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马云、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贝佐斯、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Vinod Khosla等创立了“突破能源联盟”,旨在通过投资推动清洁能源新技术市场化。
“突破能源联盟”的部分投资人 / 左下:贝索斯、马云 / 右下:比尔·盖茨、孙正义 / 右上(从右至左):理查德·布兰森,索罗斯,扎克伯格夫妇
次年,“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fund,“BEV”)宣告成立,初始资金募集超10亿美元,专注投资清洁能源创新项目。
截止目前,BEV已承诺资本超过35亿美元,投资企业超过120家,包括核聚变、锂电池、碳捕捉、氢能等前沿领域。
这只是富豪们新能源布局的冰山一角。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均是北美新能源基金的早期支持者,投资领域涵盖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管道和机场等。
其中,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旗下拥有多个本地电力和能源企业,投资组合覆盖太阳能、风能、天然气、输电网络等多个板块。
巴菲特曾坦言对新能源的了解不如其他行业深,但仍通过坚持基本面逻辑、规避高杠杆公司,在该领域获得了数十亿美元回报。他长期持有比亚迪,背后正是看好其技术与长期市场。
盖茨则多通过个人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 LLC,以及BEV出手新能源项目,如太阳能开发商Altus Power、核能公司TerraPower(他本人任董事会主席)等。
在对这些公司的投资中,家办新智点发现,盖茨往往会让突破能源“打头阵”先投资,后续他才加码下注,有的甚至连续加码。
贝佐斯在离开亚马逊管理岗位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太空和气候领域。他设立了100亿美元的“贝佐斯地球基金”,目标是打造“AI驱动的气候解决方案实验室”,第二阶段拨款将于2025年底启动。
此外,贝佐斯还对核能“情有独钟”,这也是盖茨及OpenAI CEO兼联合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在核聚变领域,2011年,贝佐斯投资了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加拿大通用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
不只是“赛道”,更是资产配置战略
亿万富翁们早已不将新能源视为单一投资赛道,而是作为全球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风险对冲与增长引擎。从投资组合构成看,他们往往采取“核心+卫星”模式:
核心配置:持有大型清洁能源资产,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站(稳定现金流)
卫星配置:投资于高风险高成长的能源科技公司,如氢能、储能、电池回收等
几十年来,60/40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直接的方式来分散他们的资产,并在低波动性的情况下获得丰厚的回报。但疫情过后,该组合方式正失去光环。
虽然据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预测,随着经济增长、通胀和利率开始放缓,短期内60/40投资组合的吸引力正在恢复。但从长远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以及世界日益多极化,可能会促使投资者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如何实现资产多元化。
此外,其他因素,如政府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资助或区域化程度的提高,也可能会改变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历史相关性。
在投资者的配置中,以美国的能源发电为例,现有参与者占据了目前发电量的约86%,包括国内公用事业公司、传统发电的独立电力生产商 (IPP) 和私人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组合主要包括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水电。
相比之下,73%的规划发电量由挑战者所有,该群体包括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生产商、可再生能源资产开发商以及正在进入或扩张美国市场的全球公用事业公司。几乎所有规划中的项目都涉及太阳能、风能和储能。
影响力投资与传承的“交集地带”
一份海外研究机构对全球175个家办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基础设施在家办的投资中“势头强劲”。75%的受访者对该资产类别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在投资策略上,家办倾向于采取更主动、更具战术性的策略,而非纯粹专注于核心基础设施。亚太地区的一个家办表示,更多地关注过渡性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光纤、太阳能电池板,而不是传统的收费公路。
与此同时,据《2025年全球私募市场报告》调查显示,基础设施对LP的长期吸引力依旧强劲。46%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增加对基础设施的配置(2023年同期为43%),在所有私募资本资产类别中比例最高。其中,家办的意愿最为强烈,也更愿意接受更长的持有期,并且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较低。
家办对能源转型基础设施押注的背后,是三个重要趋势的交集:家族第二代、第三代对“可持续性”理念认同更强;ESG成为家族企业运营和投资的重要衡量标准;绿色能源具备长期资产属性,匹配家族财富传承周期。
许多家办更是将新能源基金纳入其“影响力投资”与“传承目标”中的交集地带。相比PE/VC机构对IRR的追求,家族办公室更注重现金流、控制权与可持续影响之间的平衡。
典型机构如纽约非营利组织CREO,这家机构成立于2011年,由50多个家族办公室和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帮助将1000亿美元的高影响力资本部署到可持续投资机会中。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通过其基金会,致力于开展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投资。
格兰瑟姆基金会,由专注于环境可持续性的GMO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杰里米·格兰瑟姆创立。该基金会在可持续农业领域投入巨资,以改善土壤健康,并致力于能源系统的重塑。
家办如何参与新能源投资?
家办对新能源的投资参与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融资。
项目融资流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简单:家办提供贷款,能源公司或项目开发商建造工厂(如风力发电场),项目完成后,产生现金流,用于偿还融资公司(包括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资产类别的风险状况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家办必须在此时决定它们愿意接受哪种风险。正如投资领域的惯例,更高的风险也伴随着更高的潜在回报。除了资产类别之外,项目开发商的成熟度、国家和经验也决定了风险状况。
与此同时,低风险项目通常由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家办尤其适合中高风险项目。
家办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案例包括,古兹曼能源集团(Guzman Energy Group)从沃尔顿家族办公室(Walton Family Office)的Zoma Capital获得了1.3亿美元的夹层债务(以及股权)投资。古兹曼致力于为农村电力合作社提供可再生能源价格稳定解决方案。
第二,直接投资新能源公司或初创企业。
一些家办会在早期种子轮参与清洁技术初创企业,也有家办专注后期或IPO前融资,甚至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譬如,乐高家办是瑞士智能计量公司Landis+Gyr的主要股东。瑞士Caliza家办投资了甲烷发电公司Electrochaea。
第三,自建、自营新能源资产。
越来越多的家办决定自行运营可再生能源资产。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一家办而言,这不仅可以避免费用,还能实现规模经济,甚至可以向外部投资者提供服务。
有些家办甚至通过这项业务打造上市的高价值公司。这个过程通常始于聘请一位能源行业的经验丰富的经理,之后开发首批项目或收购现有项目。尤其对于风电站和光伏电站而言,风险有限,回报至少处于中等水平。
譬如,德国单一家办Wirtgen Invest在欧洲自建光伏和风电站。单一家办Treehouse Management则在北美自建、运营中型新能源项目。
投资可再生能源的家办名单
以下是部分在新能源领域活跃的家办代表,由家办新智点整理:
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摩羯投资集团)
eBay首位员工Jeff Skoll创建,管理逾87亿美元,专注可持续投资
Formica Capital(富美家资本)
瑞典Olsson Eriksson家族创建,37%投资于可再生能源,28%投向风投
Grok Ventures
Atlassian联合创始人Mike Cannon-Brookes设立,承诺15亿美元用于气候领域
Moore Ventures
对冲基金教父Louis Bacon创立,聚焦低碳经济与野生生态保护
ARB Family Office
旗下能源公司American Refining Group涉足清洁能源、生物燃料、可持续农业等
Vulcan Capital
微软联合创始人Paul Allen的投资平台,投资领域横跨科技、能源、制造等
Ahlstrom Capital
芬兰工业巨头家族办公室,管理约10亿美元资产,投资重点涵盖新能源、林业等
在量化策略逐步重塑传统金融的时代,新能源基建成为家办难得的“长期型投资资产”。这不只是为了财富保值增值,更是一种关于时间、影响力与世界未来的表达方式。而家族资本,正以其独特的耐心与愿景,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静默推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