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量化基金经理大胜华尔街同行

家办新智点·2025年07月29日 17:38
「中国量化基金高歌猛进」

近期,A股市场的强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力,“恐高”与“FOMO(错失恐惧症)”情绪并存。

上半年,股票策略产品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量化多头在16个二级策略中以17.32%的平均收益夺得第一。据悉,由于业绩爆发,多家百亿量化管理人已暂停部分量化产品线的申购,渠道出现“额度难求”的现象。与此同时,美国量化基金则持续亏损,从6月初起下跌5%,创下近5年来最差月度表现。

量化基金的优劣势

近年来,传统主动管理型基金面临双重拷问:一方面,市场风格频繁切换令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逐渐失色;另一方面,政策与周期共振下,赛道押注策略暴露出其脆弱性。在此背景下,适应风格快速轮动的量化基金日益受到投资者关注。

量化基金指依托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程序,对海量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筛选,进而识别投资机会并构建策略的基金类型。其决策核心在于数据驱动的量化模型,而非基金经理的主观经验判断。

从优势上而言,首先,量化基金理性决策规避情绪干扰。

量化基金通过历史数据建模生成客观信号,彻底剥离人性弱点(如贪婪、恐惧)。在风格频繁切换的市场中,严格遵循模型纪律,避免因短期情绪波动偏离投资初衷,持续捕捉市场定价偏差机会。

再者,量化基金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化。基于多因子框架(如估值、动量、质量)配置数百至上千只标的,显著降低单一资产风险敞口,提升组合抗波动能力。

第三,量化基金高效挖掘市场规律,运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处理TB级数据(包括另类数据),识别人力难以察觉的统计规律。

量化基金也并非完美无缺,其缺点在于:

其一,模型失效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原本有效的模型失效,市场结构性变化(如政策突变、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历史规律失效。若因子迭代滞后或过度依赖历史回测,易引发策略“钝化”。

其二,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对量化基金至关重要。如果数据存在偏差或错误,可能导致模型的误判。

其三,量化基金因涉及复杂算法(如神经网络、强化学习),普通投资者难以穿透评估策略有效性及风险实质,易导致策略同质化拥挤下的超额收益衰减。

今年以来,中美量化基金表现出现分野:目前国内量化基金逆袭,获得亮眼的超额收益;海外量化基金则面正临近五年来最严重的月度亏损。

国内量化基金收益亮眼

当前A股市场中,量化交易占比已达到相当规模。机构通过程序化交易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消息面出现时迅速调整仓位配置。这种技术优势使得机构在市场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私募领域

今年上半年,量化投资的热度和关注度仍超主观投资,各家量化管理人募资均有较快增长,其中百亿量化私募规模增长较快,备案产品较多。

本月,中国私募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在百亿私募阵营中,量化策略私募数量首次超过主观策略私募。截至7月23日,证券类百亿私募数量为91家,其中量化私募42家,主观私募40家,另有8家为主观+量化私募,1家未披露投资模式。

业绩是私募“生命线”。主观私募在百亿阵营中的节节败退,在激烈竞争中面临着业绩下滑、规模缩水、策略失效等挑战,甚至多家头部机构产品净值仍停留在2021年高点。对比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有近百只量化策略基金净值创下了历史新高。

监管数据显示,年内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居前十的百亿级私募机构中,量化策略管理人占据绝对主导。鉴于头部量化机构在投研体系、人才储备及硬件基础设施(如高性能算力集群)的持续高投入构筑起显著壁垒,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强化。

公募领域

在公募领域,今年以来量化产品业绩表现亮眼。从刚刚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中能够看出,公募量化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西部证券统计最新数据显示,公募主动量化基金今年平均收益11.21%,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占比95.86%。相比大开大合的行业主题基金,量化策略基金凭借较小回撤以及较好的持有体验再度俘获投资者青睐。

根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有超过80%的公募量化基金(可比口径)单位净值增长率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收获超额收益。同期,量化指增基金中获得超额收益的产品比例约为82.9%。

与之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基金中获得超额收益的产品比例为70.5%;被动指数型基金的这一比例为79.6%。公募量化基金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更胜一筹。

综合而言,公募量化超额回归是市场活跃、中小盘风格占优、策略迭代、规模合理适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年以来,A股市场情绪向好,赛道轮动热点不断,这种结构性行情非常有利于量化产品作出超额收益。”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资业务负责人表示。

美国量化基金遭遇5年来最大回撤

自6月初以来,美国量化对冲基金一直在持续亏损。高盛数据显示,量化基金7月本月累计损失达3.6%,从6月初起下跌5%,创下近5年来最差月度表现。

"亏损是悄然而至地影响所有人的——尽管没有出现过灾难性的大跌,但却接连不断地小幅亏损," 一位量化交易公司的管理层人士表示,"这是一场漫长而缓慢的市场崩盘,似乎没人知道这种现象的成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系统性亏损并非像往常一样,无法用大规模抛售或市场波动来解释。出现亏损的基金包括Qube、Point72旗下的Cubist部门以及Man Group等。

Qube Research & Technologies,一家由前瑞信交易员创立、规模达280亿美元的量化投资公司,据一位接近其经理的人士透露,截至7月18日,其旗舰基金7月份下跌了5%。该公司旗下规模更大的Torus基金7月份下跌了7%。但得益于上半年强劲表现,两支产品年初至今仍实现了两位数的正收益。

两位知情人士表示,Point72的Cubist部门经历了自2020年3月疫情重创全球市场以来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据总部位于伦敦的曼氏集团(Man Group)网站的数据,该公司旗下的AHL Dimension基金(一种多资产系统化策略)截至7月22日下跌了2.5%。

据汇丰银行(HSBC)的《对冲周刊》报告,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旗下最大的外部基金6月份下跌了近6%。

一位接近Two Sigma的经理的人士表示,截至上周末,其谱系基金(Spectrum fund)截至7月22日本月内下跌约2%。

高盛主要服务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从6月初到7月22日,股票量化经理的亏损达4.2%。此次亏损主要受美国股市影响,是系统性多空策略自2023年底暴跌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

市场分析显示,动量交易、拥挤多头仓位和高波动率股票成为拖累量化基金表现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散户重新涌入高空头利息股票,推动新一轮逼空行情,进一步加剧了量化策略的回撤幅度。

高盛Delta-One业务负责人Rich Privorotsky警告称,当前市场状况让他想起2007年8月的量化危机,并对量化策略的快速平仓风险表示担忧。他指出,过去6周内量化基金表现已出现问题,量化策略跑输基本面多空策略。

当前量化基金的总敞口维持在历史高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量化驱动策略的大量涌现。日本市场的波动无疑雪上加霜,动量策略的回撤因逼空行情而进一步恶化。历史数据显示,当动量策略波动率达到高位时,通常预示着一段横盘整理期,直到波动率重新回落。

对此,高盛同时补充称,尽管7月出现5年来最大月度回撤,但由于上半年整体表现尚可,多数基金年内仍录得正回报,这表明中长期仍有恢复潜力,但短期内高波动股票的反弹可能持续挤压动量交易,迫使基金经理降低杠杆或重新配置。

其他主流对冲基金策略——包括基本面股票策略与多策略基金——同期均稳步获利。值得宽慰的是,量化基金在今年夏季开始前业绩表现强劲,因此该行业年度收益目前仍平均领先于主观策略。

如果大型基金开始削减敞口,巨额亏损可能会迅速累积。“基本上,这是适者生存,”一位管理着数十亿美元资产的量化交易员说道。“谁有勇气挺过这段时期并坚持自己的押注?”

家办如何投资量化基金?

为单一家族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资深从业者Mia(化名)告诉家办新智点,在曾追溯了业绩达到3年以上的基金管理人,主观和量化各自梳理排列了Top50,将他们的产品拉出来看发现:主观每一年Top3的名次都不一样。今年这个好明年那个好,对于配置者而言,永远不可能配置到最好的答案。

对于配置量化的人来说,好的一面是基金的业绩方差较小。在量化基金Top50表单中,第一名和第十名业绩上下的差异不超过几个点。

“现在量化非常卷,因为量化基金管理人用的方法论都差不多。”Mia分享道,“量化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我们钻研了很久,从第一天开始配置二级市场,就一直在看量化赛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能大体量的去承接策略的一定是带有贝塔的产品,而不是仅有阿尔法的产品。”。

回顾来看,只要家办有合理的收益预期。譬如,一个基金经理在榜单中未必是前三选手,而是在1~20之间浮动,家办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和与团队的chemistry,决策是否选择配置。

“家办作为资产配置者,需要具备清晰的投资逻辑。家办不懂的时候可以不投,也不要眼红,要明白有些策略不是自己应该赚的钱。”Mia向家办新智点分享道。

中美量化策略虽同属模型驱动,但在各自市场环境中展现出极不对称的表现,这背后折射的是资金结构、市场行为与策略演进的深层差异。在家办等专业机构日益重视量化策略的当下,精细化配置、动态监控、长期主义将成为穿越波动的关键。

(《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去年全球收租超100亿美元。

1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