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喷育儿补贴太少?购车政策早已打了个样

汽车公社·2025年07月29日 09:03
“政策红包雨”浇灌车市繁荣。

7月28日,国家公布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显示,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该政策一出引发了热议,多数网友认为每年3600元远低于实际育儿成本。以上海为例,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超百万元,补贴仅覆盖总成本的1%。中产家庭更是直言“给100万才考虑生”,凸显补贴金额与预期差距巨大。

当舆论场对育儿补贴的效用争论不休时,中国车市却用一组组硬核数据展示了“真金白银”政策组合拳的威力。

截至5月底,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突破412万份!在国家战略引领、地方配套加码、车企积极响应形成的“政策红包雨”浇灌下,2025年上半年车市不仅成功抵御寒流,更迎来结构性增长,其中新能源零售546.8万辆更是成为耀眼亮点。如果从2024年政策推动伊始开始算起,至今的累计申请量已经突破1000万份。

而随着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在7月正式下达,这场“促消费大戏”,正为下半年车市注入更强动能,也为理解“育儿补贴是否有效”提供了实际样本。

政策提振车市,成效显著

从2009年“汽车下乡”的初次探索,到2019-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深化,再到2025年投入高达3000亿元的中央财政消费补贴,国家层面对汽车消费的扶持政策从未间断,且力度层层加码。这传递出国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报废更新超290万辆,置换更新超370万辆,直接拉动销售额9200多亿元,其中“两新”(以旧换新、置换更新)政策实施后,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已超六成,有效引导了绿色消费,刺激了车市消费的活力和潜力。

而基于去年购车补贴政策的成功,在2025年开年不久,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在去年政策基础上,今年不仅将部分国四排放标准车辆纳入报废换新补贴范围,还明确置换更新补贴具体标准。

具体看来,《通知》提出,今年针对个人消费者报废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报废上述符合条件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新政策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国Ⅳ”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还统一规范全国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限额。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次将个人消费者报废车型扩宽至“国Ⅳ”车型。

整体上,今年的补贴新政在去年报废换新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而从结果来看,国家“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形成覆盖汽车消费全链条的强力支撑。

来自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累计已达412万份。相关测算显示,仅6月单月申请量就高达123万辆,同比增长13%。这一庞大数字背后,是政策对市场的强力拉动。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七成的私人购车用户为“以旧换新”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比例降至三成左右。这清晰地表明,在政策催化下,消费升级驱动的增购、换购需求已成为当前车市的主力。消费者利用补贴窗口期,淘汰旧车,选择更高品质、更智能、更环保的新车。

在这其中,新能源车成为消费者的优选对象。2024年的数据显示,以旧换新中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超六成。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46.8万辆的亮眼成绩,正是这一趋势的延续和深化,让“两新”政策成为加速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关键推手。

不仅如此,要知道的是,“以旧换新”政策的核心逻辑在于盘活庞大的存量汽车市场,通过补贴刺激将老旧车辆置换为新车。这不仅直接带动了新车的销售,也促进了二手车市场的流通,并间接拉动了维修保养、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链,释放了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下半场,好戏开始了

整体上,今年高达3000亿的消费补贴,已精准节奏分批下达——前两批1620亿已注入市场。剩余的1380亿资金,作为精准投放的关键弹药,会按照预定的时间直达地方。

近日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第三批资金将于7月正式下达,为下半年市场注入确定性预期。而随着第三批资金的下达,下半年的车市已提前锁定关键增长引擎。

首先,第三批资金的及时到位,无疑消除了对政策断档的担忧,向市场和消费者传递了稳定、持续的积极信号。这有助于维持当前火热的“以旧换新”申请态势,保障下半年车市政策托底力度不减。

同时,第三批资金将与前期已落实的国家补贴、持续生效的地方补贴以及车企不断加推的优惠活动形成合力。此政策组合拳的叠加效应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有望推动“以旧换新”申请量和汽车整体销量再攀新高。

因为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纷纷出台配套措施。多地早已经推出地方财政补贴,与国家补贴形成的叠加效应。包括优化补贴申请流程,提升消费者便利性;部分城市还配套放宽牌照、优化通行等软性政策,为汽车消费创造更优环境。地方政府的主动作为,显著放大了国家政策的落地效果。

不仅如此,车企也敏锐捕捉政策机遇,开展了积极行动。主流品牌普遍推出企业版的置换补贴,与国家、地方补贴叠加,最高优惠可达数万元。在这其中,新能源车企更是主力军,推出包括专属金融方案、免费充电权益、延长保修等增值服务。

例如,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调整,从130万元(不含税)降至90万元(对应含税价约101.7万元),扩大了征税覆盖范围,还首次将新能源车纳入征税范畴。

这一政策虽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但对超豪华车市场的车企影响显著。政策发布后,捷豹路虎、奔驰等品牌迅速推出税费补贴政策以缓解市场冲击。市场预计未来80万元至90万元价格带或成为车企竞争新焦点,车企们将在定价策略和市场布局上作出调整。

除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外,有的企业还针对政策流程,提供专业评估、手续代办、新车交付一条龙服务,降低用户置换门槛。车企的深度参与,使政策红利更直接、更便捷地触达消费者。

因此,无论是政策的叠加还是从上半年的效果来看,可以预见的是,在“双碳”目标和政策持续倾斜下,第三批资金的刺激效应预计仍将主要惠及新能源汽车。这将继续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推动全年新能源渗透率向更高目标迈进,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

而随着政策深入和消费者认知提升,换购需求将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车型集中。增换购群体将继续成为支撑中高端市场(尤其是高端新能源)的核心力量。

因此,累计412万份的“以旧换新”补贴申请,是政策红包雨浇灌下市场活力的最直接证明。国家战略引领、地方配套加码、车企积极响应形成的强大合力,不仅有效对冲了部分市场压力,更精准激发了消费升级的核心动能,推动中国车市展现出额外的韧性与生机。

下半年,随着第三批资金的下达,如同为巨轮注入新燃料,推动其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继续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政策红包雨,不仅为2025年中国车市的增长提供了保障,更在加速淘汰老旧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绿色消费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深远影响。

中国车市,正乘着政策的东风,驶向一个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李思佳,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从小众到焦点,薄荷热度持续走高

1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