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卖几毛钱小东西,从4人团队干到年销过亿

天下网商·2025年09月14日 08:00
见证餐饮行业的狂飙与残酷。

“外卖市场火热,我们这几个月的营收环比之前增长了30%,客户下单的频率更高了,原本两个月来下一次单,现在半个月就返单了。”做外卖袋生意的陈如济,8月份拓展了第二个车间,购置了多套立体制袋机设备,产能扩充到了每天可以生产100万个外卖袋。

随着淘宝闪购战略的持续推进,外卖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爆发。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近期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已达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数突破3亿,较今年四月增长200%。

在这场由平台推动的“万物到家”浪潮中,不仅骑手、商户、消费者被重新连接,外卖包装袋这条隐于幕后的供应链也在悄然重塑。

在浙江温州,这家名为铭锐包装的企业,凭借每只最低5毛钱的外卖袋,年营收突破1亿元。创始人陈如济向《天下网商》表示:“包装袋决定了消费者拿到外卖的第一感觉,整洁不整洁、有没有调性,全靠它。”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小微企业,从4人团队起步,抓住2020年疫情期间外卖需求、2025年平台入局潮等机遇,实现扩张。

据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无纺布袋市场规模大约为4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全球份额的34%。而环保政策是核心驱动力——欧盟自2021年全面限制一次性塑料,中国《限塑令》要求2025年重点城市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直接拉动环保包装需求增长。而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重视,更让定制化外卖袋成为餐饮企业的刚需。

如今,像铭锐这样专注在外卖袋这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正成为万亿外卖经济中不可或缺且吃到势头红利的参与者。

从服装袋到外卖袋,一家小微企业的“生死转型”

2018年,陈如济和三位合伙人在温州租下一间办公室,用三台电脑开启了淘宝店,主营服装行业包装袋。“那时候服装袋竞争太厉害,卷到利润只剩几个点。”陈如济回忆道。由于没有供应链,团队以接订单模式维持运转,然后借助温州当地的产业链完成交付。

转机来自一次偶然的行业交流。一位餐饮业的朋友提到,当时外卖刚兴起,商家普遍用牛皮纸袋打包热汤类餐品,配送过程中容易渗漏,“汤洒了就得赔钱,他问我们能不能改一改服装袋的工艺,帮他出一批无纺布的外卖袋”。陈如济立刻搜索淘宝,发现当时还鲜有专营无纺布外卖袋的商家,他立即决定转行,“服装袋和外卖袋材质接近,但后者需要防水防油——这个需求真实存在,竞争却小很多”。

2019年,团队开始转型,开出“wpgjm旗舰店”,成为天猫较早一批专卖外卖无纺布包装袋的商家。但店铺真正迎来爆发是在2020年疫情初期。当时无纺布价格暴涨,不少外卖袋商家因缺乏原料而供应不足,而外卖单量却在飙升,商家对外卖袋需求井喷。

“客户不问价格,只求有货。”陈如济回忆道,大量餐饮商家来淘宝采购,“当时淘宝上能找到的外卖袋商家并不多,且产品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产能还不足,只能进行‘限购’,让老板们不要一次性囤太多袋子。”那一年,团队营收从300万飙升至3000万,还积累下了一大波客户,团队规模也从4人逐步扩充至20多人。

早期,铭锐背靠温州成熟的包装袋供应链,采用“接单—代工”模式,但随着订单量的上涨,代工厂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便凸显出来。“2020年6月,一家烤鱼店客户投诉袋子破裂,我们赔钱又丢单。”陈如济意识到,是时候需要构建自己的供应链了。

2021年,铭锐采购了织带机,初步实现了自主生产;第二年,又引入印刷设备,开启了外卖袋的定制化服务;第三年又布局了淋膜生产线,开始生产具备保温功能的外卖袋,逐渐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控制,成为当地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无纺布包装袋企业。

这一转型直接推动业绩增长:2021年铭锐的营收达到4000万元,2023年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率超50%。“哪怕客户半夜要加急1万只袋子,我们也能24小时出货。”陈如济说。

大品牌随缘,专注服务小老板

转型之初,铭锐的外卖袋只是基础的无纺布款式,功能单一。随着客户需求升级,团队开始迭代产品。2020年,一家连锁汤品店提出需求:“袋子不仅要防水,还要能保温。”陈如济回忆,“我们试过加厚无纺布,但成本太高,最后想到将铝箔复合在无纺布上达到保温效果。”

这一创新让铭锐成为淘宝上较早推出铝箔复合保温袋的商家,外卖袋的单价也从0.4元涨至0.8元,但订单量不降反增。“客户愿意为性能升级买单,尤其是客单价高的餐饮品牌。”此后,团队又开发出双面胶封口、魔术贴封盖等设计,“现在连5元一碗的粥店都要定制封口袋,怕洒漏影响口碑”。

而且随着外卖业态的丰富,陈如济发现,商家不再满足于“印个Logo”,而是要求全彩印刷、原创设计。“以前10个订单里只有1个要定制,剩下全是买我们的通用款;现在8个都要设计专属图案。”为此,铭锐又组建了5人设计团队,为客户提供方案,“从接单到定稿,最快3天发货”。

目前,铭锐的客户根据渠道和采购模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淘宝上的客户,以个体餐饮商户、小型连锁店为主,外卖袋起订量5000个,下单时免费提供设计服务。这类客户订单灵活,复购率高,且毛利率可达十几个点,占公司总营收80%以上。

二是连锁品牌、餐饮供应商等,这类客户虽然起订量高,但毛利率仅3%—4%。“大单看似稳定,但这种企业型客户,账期动辄3—6个月,我们需要先交货,这对外卖袋这种利润本身就低的生意来说,资金压力非常大。”陈如济直言。

为了服务好以小餐饮商户为主的基本盘,铭锐在生产和销售两端都做了模式创新:

在生产端,铭锐通过“拼单生产”最大化压缩成本。将多个客户规格相近的小订单合并到一个大卷料上统一印刷、裁切,降低损耗率。“别人单独做一单亏钱,我们拼单还能赚。”陈如济解释道。

在销售端,考虑到小商家店面小、库存空间有限,铭锐创新性地提供“代仓储+分批发货”服务。客户只需下一次单,铭锐可免费帮其分多批次发货,少占用餐饮门店空间。“我们专门租了个仓库,帮助下单的客户做库存管理,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实在的服务。”这种柔性供应链模式提升了客户的黏性,“只要这个客户还在开店,就基本不会流失”。

所以即便是外卖袋行业越来越卷的情况下,铭锐仍能保持盈利。“我们不做最低价,但保证同样的价格,质量比对手好;同样的质量,价格比对手低。”陈如济说。

入行6年,见证行业爆发下的小商家现状

在外卖袋这个行业六年,陈如济见证了外卖行业从初兴到爆发,再到如今“万物到家”的激烈竞争。对他而言,生意也不只是接单生产,更是与成千上万中小餐饮商户相伴成长的过程。“我们很多客户,是从一家街边小店慢慢做成了连锁品牌,也有一些开着开着就不见了。”

他清晰记得,曾有一个炸鸡客户,从2020年起就在铭锐订袋子,起初一个月只拿1万只。后来对方抓住直播的机会快速扩张,门店从1家开到30家,包装需求也从最基础的纯色袋,升级为每个月都要更新设计的高克重外卖袋,月订量飙升到50万只。

但并非所有故事都这般顺利,“2020年积累的那波客户里,如今还营业的只剩10来家了”,陈如济甚至还遇到“袋子还没发货,店先关了”的无奈。就在去年,一个刚创业的年轻客户订了2万只定制袋,结果货还没发完,对方发来消息:“陈总,店不做了,袋子先别发了。”这批货最终只能当作废料处理。

“一种是没什么经验跟风开店的,这阵风过了店也就没了;一种是那些单纯图便宜、用最廉价袋子的商家,往往熬不过半年。”这行干久了,从外卖袋的选择中,陈如济甚至能判断出这个客户生意长不长久,从而反向合理分配自己的产能,“即便是已经下单了,如果货还没发完客户跑了,我们也能降低自己的损失”。

除了淘宝这类货架电商,铭锐也从两年前开始布局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内容平台,通过发布车间生产实况和产品测试视频吸引新客户。陈如济发现,不同渠道的客户画像略有差异:“淘宝客户很多都是小老板,自己就是使用者,而有些平台会有一些供应商找过来,认‘工厂直发’这件事。”

面对持续变化的市场,陈如济坚持“不跟风、不贪大”,专注把外卖袋做深做透。当部分同行拓展纸杯、餐具等品类时,铭锐仍想聚焦无纺布包装袋赛道,并提前响应环保趋势,研发符合更严苛降解标准的新型材料。“不是简单换原料,而是从复合工艺层面提升强度与环保性,控制成本涨幅,让客户用得起、愿意用。”

在他看来,外卖包装早已不是“能装就行”的耗材,而是餐饮品牌递给消费者的第一张名片——它传递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家店是否专业、是否值得信任的感觉。“你用什么样的袋子,顾客就会认为你是什么样的店,”陈如济说,“而我们,就是帮他们把这张名片做得更体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ID:txws_txws),作者:范婷婷,36氪经授权发布。

+1
3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高效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方法,而是你不愿“觉得自己很蠢”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