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从山脚开车到山顶,这个比赛为啥火了一百多年?
问大伙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赛车比赛得是怎样的画风,才能让参赛的车子都是这样式儿的?
前一阵结束的古德伍德速度节大伙应该都看了吧,因为小米 SU7 Ultra 的“外卡”参赛,今天的古德伍德应该是历年来国内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中国车企亮相最密集的一年。
活动嘛好看是好看,但说实话我是真没看爽。
特别是里头的爬山赛环节,一台车从出发到终点一分钟不到就结束了,不仅时间短,赛道也简单。与其说是比赛,更像是每台车的动态展示,少了点激情。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那么到了明年六七月份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关注点从欧洲转到美国,看看另一场几乎和古德伍德同时举办、狠车同样扎堆,但惊险刺激程度远超前者的爬山赛:
PPIHC 派克峰爬山赛。
你可能不知道,或者只是在一些车型,比如奥迪派克峰概念车上听说过这个名字。
但论资排辈,1916 年创立的派克峰爬山赛可是比勒芒 24 小时耐力赛历史还要悠久,怎么也算是个百年赛事了。
很搞笑的是,一开始派克峰爬山赛其实只是个营销的活动,是当年负责修这条派克峰公路的商人斯宾塞 · 彭罗斯为了吸引大家来玩,搞了个 2 千美金的悬赏。总长 20 公里的路,谁能最快从山底开到山顶,就能拿到奖金。
结果不只是那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大伙就跟跑上瘾了似的,即使赛事主办方一直在换,参赛的车手数量以及参赛的车型种类缺一直在增加。
刚开赛的时候还只有开放式车轮组和摩托组,后来开始出现原厂车组、拉力赛车组、以及最好看的无限制组。
最后,甚至连十分抽象的卡车头也参与到比赛里了。
过程中,从山底冲到山顶的最速成绩也是一直在被刷新。首届派克峰爬山赛的冠军成绩是 20 分钟出头,现在同样长度的赛道,最速记录已经被降到了不到 8 分钟。
今年是派克峰爬山赛已经举办的第 103 届( 中间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停了几年 ),总共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76 位注册车手参赛,保时捷、现代和本田也各自派出了厂队出站,场面依旧火爆。
可以说,现在的派克峰爬山赛基本就跟古德伍德速度节一样,成了汽车文化的鲜明载体:车手在追求最快记录,厂家在展示最新的技术,车迷们在期待新王的诞生。
你问我为啥一个只有 20 公里长的跑山赛能办一百多年还这么火?当然是因为好看嘛。
派克峰爬山赛的看点之一,就是它非常难,也非常危险。
要知道,派克峰的这条赛道跟我们平时在山里兜风的路可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全程只有 20 公里,但是起点的海拔就去到了 2862 米,终点则更是恐怖的 4301 米,落差超过 1400 米。
也就是说,车手们得先从高原上发车,然后在几分钟内爬上一个泰山的高度。
这种在短时间内冲上高海拔的特性,给赛车和车手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就比如说,巨大的海拔落差会让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自然环境变得完全不同。有可能起步时还风和日丽的,跑着跑着温度就开始骤降,风也越吹越大,终点甚至还会出现积雪,非常考验驾驶员的应变能力。
同时,快速的海拔提升还会让气压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一方面会影响燃油车的进气效率,让动力大幅度的衰减,还会让车上的各种空气动力学零件,比如尾翼和前铲失去作用,让车子的稳定性变差。
部分车手甚至扛不住氧含量的下降,得在头盔里接一根氧气管才能正常呼吸。
最最要命的是,派克峰爬山赛的赛道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毫无保护的开放道路。而在全程 156 个弯道里头有相当多是无法看到路况的盲弯,即使是日常开车都非常危险。
然而为了用最短时间冲上山顶,派克峰爬山赛的车手们往往需要用将近 200 公里的时速冲过弯心。只要稍微一愣神或者没记住道路的走向,就会像 2012 年的 Jeremy Foley 一样惨烈地滚下悬崖(人没事,Thanks to 防滚架)。
但和这些危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要车手们能够战胜危险的弯道、从迅速下降的氧气含量里突出重围,到达山顶的终点。那他们就能见识到几乎是所有赛事里,最为震撼的风景。
你的脚下是路,而路的下面是连绵的山和云海,就像这样。
已经离世的砖叔 Ken Block 当年,也曾在派克峰上拍过他标志性的漂移大片,在宛如游戏一样的山路上开着暴躁的漂移赛车,简直就是机械美学和自然美景的极致结合。
而这种危险与壮美的冲突,不仅让派克峰爬山赛拥有了一种在刀尖上起舞的美感,也让它获得了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号,叫 race to the clouds ,信达雅一点翻译就是,向云端。
当然,相比赛事所处的环境,我觉得派克峰爬山赛最大的看点还是各种非常逆天的车型。
大伙还记得文章最开头说的那些赛车吗?是的,它们几乎都是为了派克峰爬山赛而专门打造的。比赛的主办方每年都会设定一个名叫无限制组的组别,让厂家和工程师可以随意发挥想象,用一切方式造出最适合这条赛道的机器。
它们大都在动力极强的同时把轻量化做到了极致,同时还拥有非常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来平衡气压下降带来的下压力损失。
久而久之,非常多其它赛事里不太可能会出现的逆天车型就出现了。
比如大众的纯电赛车 ID.R ,看了之前小米纽北成绩的兄弟们对它应该都挺熟悉了,而作为纽北总榜的榜二,这玩意最早就是在 2018 年的派克峰上一战成名的。
靠着夸张的空力套件,这台 1.1 吨重、有着双电机 670 匹马力的赛车能产生超过自己车重的下压力,并在弯心产生超过 3 个 g 的横向加速度。这些加起来,足以让它高速过弯的姿态丝滑到有些诡异。
而 ID.R 时至今日也是最派克峰最速记录的保持者,20 公里的路,这玩意跑下来只需要 7 分 57 秒。大伙可以算算平均车速有多恐怖。
另一台很有代表性的车型我觉得是 1987 年的冠军奥迪 Sport Quattro S1 Pikes Peak 。因为不比电车不用担心进高海拔的进气量下降,当年的一众油车,想要从山脚莽到山顶,没有点工程上的硬手腕是不行的。
而奥迪的这台 Sport Quattro S1 Pikes Peak 就是从当年的 WRC 冠军车爆改而来,不仅增加了恐怖的空气动力学套件、用上了一个更大的涡轮来增大进气的压力,甚至还有一个增压排气的功能来防止涡轮迟滞。
整台车的油门也变成了一个 “ 开关 ” 而非民用车上的渐进式,只要踩下去就是全油门。管你山上有啥弯,对它来说都是全速弯。
至于马力嘛,当年有传闻说它的这台 2.1 升排量的五缸发动机有接近 1000 匹的马力。
但根据当时的冠军车手自己所说,它其实 “ 只有 ” 750 匹,勉强够用,将将够让当年的奥迪成为派克峰爬山赛的冠军,也第一次把赛事记录时间压到了 11 分钟以内。
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有趣的车型这里限于篇幅我就不多展开了。
只能说相比于场地赛车重复的刷圈,以及拉力赛事的狂野和刺激,派克峰爬山赛虽然是个不太正规的赛事( 不归国际汽联管 ),但独有的风景、悠久的历史、纯粹的汽车工程氛围以及同样惊险的赛程,也让它成为了所有赛事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哥几个如果看腻了 F1 和古德伍德,那明年 6 月份的时候不妨关注一下派克峰爬山赛。
指不定,就能看到带着夸张空力套件的小米 SU7 了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汽车部”,作者:致命空枪,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