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反内卷”到底是在“反”什么?
曾几何时,银行从业者绝对是“卷王”的代名词,全员营销、下基层、拉业绩,各种“花活”层出不穷。卷出了风采,卷出了水平,也卷出了从业者的怨声载道。
年中已至,各家银行密集召开中期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业务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重点作出部署。整体看来,多家银行给出了上半年发展稳健的自评,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和零售转型成为多家机构关键词。
而在这个年中的节点,“反内卷”一词竟然在银行业开始流行。
平安银行拉开“反内卷”大幕
反“内卷式”竞争的“春风”终于吹到了银行业。近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召开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部署“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工作。
会议提出,广东银行业拟按照“1+3+N”的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1”指监管部门出台综合整治“内卷式”负面清单,“3”指公会制定出台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倡议书和承诺书,“N”指相关业务领域反“内卷式”竞争的行业自律举措。
图:广东银行公会召开“反内卷”会议
会议重点就“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相关共识。参会代表均表示,要充分发挥公会专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应对“内卷式”竞争挑战。
公会各专业委员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合力发挥好各自业务领域的自律管理责任,加强对“内卷式”竞争乱象的综合治理,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推动广东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银行业的“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率非对称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价格战逐步升温;贷款规模经济效应趋弱,净收入增速放缓。
与存款相反的是,一些银行为了抓住更多的优质信贷客户,无论是消费贷还是经营贷,利率都持续降低,在今年年初,个别银行通过发放优惠券的方式把消费贷利率直接降到了2.6%左右,而目前很多银行的经营贷利率也普遍在2.3%~3%之间。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第一时间积极响应,7月22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推进落实反“内卷式”竞争工作。
该省银行业推出的自律公约堪称“行业道德教科书”,要求理性定价、禁止高额返佣、叫停虚假营销等等。因为广州的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房贷利率是表现之一。
图:2023—2024年上市股份行净利润及增幅
2024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发布的政策包括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此后,广州等地国有银行、外资行将首套房贷利率定在2.9%、2.85%附近,逼近公积金贷款2.85%(5年以上)这条线。广州等地的房贷利率在全国范围来看,处于较低的水平。
银行业内卷现状
近年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白热化。客户争夺战不断升级,业务高度雷同、客户有限、利率倒挂、资金端持续承压,银行人“卷”得几乎透不过气。表面上是市场化竞争,实则早已脱离理性轨道。
图:上半年,上市银行股价涨跌情况
今年年初,消费贷利率一路下探,最低甚至跌破了3%,个别银行更是打到2.5%-2.8%。在贷款与房贷利率倒挂的夹缝中,一些客户开始“挪腾”资金,搞起了消费贷置换房贷。直至4月,多家银行才紧急踩刹,将信用消费贷利率拉回3%以上,价格战才暂告一段落。比拼利率,拼着拼着就拼掉了底线。
刚熄火的消费贷战场,经营贷又火力全开。7月初,多家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推出年化3%左右的纯信用经营贷,有的客户甚至拿到2.68%的“神仙利率”,直接触碰银行资金成本底线。银行抢客户抢到自家都快不赚钱了,这不是竞争,是互害。
对于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内卷式”竞争,去年央行就曾“点名”。央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文章《维护竞争秩序 改善政策利率传导》中指出,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累计下降0.9个百分点,而银行贷款平均利率降幅为1.9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则仅为0.5个百分点。
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银行“内卷”严重。
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情况下,银行过度竞争贷款,部分贷款利率,特别是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极少数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还出现以显著低于保本点的利率水平发放房贷的情况,不利于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存款方面,利率“降不动”,银行存在规模情结,认为存款是“立行之本”,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时点,出现一些“高息买存款”“花钱买指标”行为。
一些银行通过手工补息等操作把下调的存款利率又补回来,实际利率“明降实升”。部分银行还不惜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远高于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存款投标,推升了付息率。
“反内卷”是否为形式主义?
当然,至于这轮反“内卷式”竞争能够持续多久,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在当前全国反内卷大浪潮之下,银行必须跟进,不管是做形式主义还是真心实意反内卷,大家都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表示。
图:2023—2024年上市股份行资产规模及增速
如果银行有破除内卷的魄力,那就应该从几个方面去着手。
第一是丢掉规模情节,银行内卷的内在原因,我觉得是各大银行的规模情结,很多银行都只允许增长,不允许下降。
然而在当前这种环境之下,市场整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却逆势而行,要保持业绩的增长,最后只能通过利率来相互伤害。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破除银行的内卷,我觉得首先就是丢掉银行的规模情节,各级银行领导必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
第二是砍掉不合理的任务。为什么银行卷得这么严重,就是因为任务太多了,大家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家只能通过各种利率手段来抢夺客户。
如果能够砍掉一些不合理的任务,银行各级部门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或许内卷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第三,减轻对员工的考核。“反内卷”不仅仅是针对不同银行之间的内卷,也要整顿银行内部的内卷,实际上目前银行内部的内卷是非常严重的。很多银行都有业务评比,将任务跟绩效挂钩,完不成任务会被各种罚款,结果导致银行内部的内卷也非常严重,员工压力非常大。
“反内卷”不仅仅要反对行业的不良竞争,更要从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做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上半程,各家银行的业绩可以用“稳中向好”来概括。上半年,各家银行普遍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瞄准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多家机构给出了各项工作取得平稳向好发展的答案。
其中,多家地方中小银行注重“差异化发展”,坚守地方发展阵地。厦门农商银行在半年总结中表示,上半年坚守“百姓银行”战略定位,全力服务地方经济,聚力推动支农支小,并表示下半年将深耕网格,坚持融合发展,将传统村居作为发展主阵地,将专业产业作为业务增长极。
笔者认为,既然都“稳中向好”了,确实应该停一停这内卷的“不良风气”了。
结束语
据悉,多家知名机构都反映“反内卷”利好银行业,尤其是股份制银行。据估算,在“反内卷”推动下,2026年银行业盈利有望实现8%的上行潜力,主要驱动因素为净息差回升,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净盈利影响可达14%。
抛开业绩不说,笔者认为金融机构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楼卓昊Fintech”,作者:楼卓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