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的美国Z世代遭遇职业倦怠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7月25日 17:55
83%的美国Z世代遭遇职业倦怠

83%的Z世代遭遇职业倦怠。管理者有何良方,能将他们的压力减轻40%?

Z世代的职业倦怠真的存在吗?

美国劳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数据显示,83%的Z世代员工承受着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54%表示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Z世代并不是唯一面临职场压力的一代,但他们的倦怠率远高于前几代人。为什么这代人陷入如此严重的倦怠危机?这背后有诸多因素。

为什么美国Z世代的倦怠独特且更严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74%的管理者认为Z世代“难搞”。所以也难怪,当一个优秀又有才华的Z世代求职者前来面试时,他们会觉得有义务打破人们对自己这代人的刻板印象。

超过70%的管理者早已将Z世代视为问题员工。想象一下,身为这代人中的一员,你该如何在职场自证价值?这绝非易事,踏入办公室的那一刻,就像“带着枷锁上战场”。

代际偏见让他们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为了冲破偏见、摆脱这种预设的负面印象,Z世代员工不得不拼命工作,付出远超职位要求的努力。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反而过度付出,只为向公司证明自己的价值。

毕竟,42%的招聘主管在筛选简历时会考虑年龄因素,更有四成直言对Z世代求职者抱有偏见。难怪这一代员工觉得自己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保住饭碗,让管理层看到自己的价值。

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总觉得不能在工作中说‘不’,也无法在工作中划清界限,这无疑是滋生职业倦怠的温床。

职场不确定性正在拖垮Z世代

根据人力资源分析软件公司meQ.在2025年发布的报告,许多员工正深陷不确定性、悲观情绪与职场疏离感之中。该公司针对美国员工的调研显示,近半数(42%)的受访者因工作不确定性承受高度压力,而在这些高压人群中,68%已出现因职业倦怠导致的生产力显著下降。

《福布斯》资深撰稿人杰克·凯利(Jack Kelly)探讨了不确定性对Z世代压力水平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指出:“曾经宣称学有所成、接受高等教育就能实现的‘美国梦’,如今对许多Z世代而言已然变质。父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上大学,向他们保证未来会一片光明。然而,这条路却让很多年轻人陷入了财务困境。”

对Z世代来说,就业市场变化不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厌倦了在愈加汹涌的变化浪潮中挣扎。

全球事件成为造成Z世代职业倦怠重大因素

近期一篇网络文章着重阐述了全球性事件如何造成Z世代职业倦怠,文中提到,许多员工都因世界大事感到高度紧张,近70%表示自己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我们不妨停下来认真想想:

如果你现在是管理者,手下一半员工都因为忍不住不停刷世界上发生的糟心事而陷入忧虑,大概率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那你能否做点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管理者怎样才能缓轻Z世代员工的职业倦怠?遵照以下三条建议,本周你就能帮助他们把压力减轻40%。

三条立竿见影的举措

1)执行微反馈机制

我知道你在想,微反馈机制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通过温和多次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机制,你能了解什么给员工造成了压力,怎样才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

比如你可以做些小调查、善用表情符号回复问题,甚至设置点赞或者踩的按钮。

通过微反馈机制,你能和团队建立沟通并且直达问题核心,员工也不至于因为要填写长长的表格而更感负担。

2)做个大方承认不足的领导

这是我最推荐的一种做法。你作为领导做出了表率,不惧且不耻于展露不足,整个团队也会更敢于表达。

员工尤其是Z世代的员工往往不愿意袒露心扉,直接承认自己压力大。但有你做示范,他们会感到自己并不孤立无援,也就会更愿意吐坦承自己的状态。

3)提供清晰透明的薪资上升通道

Z世代是很务实的一代人,他们希望工作能让他们成长、能看得到未来。

如果有清晰的薪资上升通道,能让他们直观看到自己的成长,Z世代员工就会充满信心,并且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结果的。要留住Z世代,让薪资上升通道清晰透明很关键。

所以,接下来该怎么做?

怎样才能帮Z世代对抗职业倦怠?

一直以来,传统管理方式就是标准范式。就连在石器时代,弗雷德·弗林特斯通(Fred Flintstone,美国经典动画电视剧《摩登原始人》主角)也得向领导请示过才能结束朝九晚五,享受周末。但如果我们稍微打破一下这种传统呢?

如果你能让Z世代员工压力水平降低40%,结果会如何?如果你一一试过我的三条建议,或许会收获一支更快乐、更积极,而且我敢保证更松弛的Z世代团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colleenbatchelder/2025/07/22/gen-z-burnout-is-impacting-83--how-managers-can-reduce-stress-by-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福布斯”(ID:forbes_china),作者:Colleen Batchelder,翻译:Lei&Rach,36氪经授权发布。

+1
3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AI市场格局或将风云突变

2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