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降温的“平底锅文学”,是短剧照进现实
只要“平底锅”愿意,她还能将“锅学”发扬光大,成为比肩晚学、花学、冰学的存在。
2023年兴起的“锅学”,特指一位名叫“平底锅”的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自述的系列爱情故事。其中包含地铁强吻、初夜录音、手指嬉戏、“做”到住院等热门桥段。最初,这些内容被吃瓜群众归入“娇妻文学”大类。后因剧情荒诞、细节丰富、又落地又玄幻,吸引大批网友展开深入研究,逐渐自成一派。
在“锅学”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平底锅发文称无法接受网暴挖苦,决定停更。这一年半时间里,锅学研究者却热情不减,在社交媒体反复温习经典教材,试图提出一些新思路、新见解。直到前段时间,平底锅在社交网络又短暂亮相,吃瓜群众再次为她“狠狠绽放”。
在最近的更新里,平底锅回答了知乎提问——“大龄剩女,会为了择偶降低要求么”。锅老师表示自己想“一生一世一双人”,没能免俗,嫁了二婚的男人,“但是不后悔”。网友们尽管嘴上吐槽“这不是新教材”“怎么没有圆房”,却还是热情迎接平底锅重出江湖,担心其再被锐评挫伤,一口一个“锅姐姐”得哄了起来。
这怎么不算一种“网络媚娃”体质?与平底锅同期走红的网络娇妻,几乎都已过气,有人改走女性觉醒的反差路线,也没能再掀起水花。再看人家平底锅老师,人生、创作一直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成长性,讨论度却居高不下。
一切群众爱看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硬糖君发狠学习,发现锅学之所以能成长为一门长盛不衰的学科,不在落后的娇妻人设,而在时髦的短剧思维。要了又要的二婚丈夫,强势宠媳的双面婆婆,跛脚自卑但被爱塞满的“我”,这就是短剧照进现实。锅老师的人生剧本,正是适应最广大市场的短剧剧本。
锅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现代人整天这个羞耻、那个羞耻,“文字羞耻”也相当不少。什么没办法自然地喊出老公、哥哥,只能替换为室友、队友。那看到锅学中频繁出现的“海哥哥”“乖宝儿”,替人尴尬的毛病必须当场发作。
用词大胆,正是锅学的精髓,超经意说出群众不敢说的性压抑。平底锅尤其擅长使用动词、形容词,能在人脑中挥之不去。说起海哥哥,平底锅的描述是“一双鹿眼”“餍足的猫”“嗓音脆得跟吃阿克苏苹果一样”;写一次“意外”的亲密,那是“又急又凶的动作”“入侵的一瞬间”“饱满充实的感觉”。这,你能想到男主已经年过半百?
最经典的还是被反复叙述的“初夜”。海哥哥用手电筒查看了“第一次的象征”,“看了又看,满意得不得了”。这不比古装剧的守宫砂、白手帕有记忆点多了?手电筒恐怕也没想到,工业先进性原来还能这么体现。
可以说,锅学自带防伪标识,具有区别于其他娇妻文学的鲜明文本特征。硬糖君特意节选一份广为流传的锅学资料:
“不知什么时候老公醒了,看见我泪眼朦胧的样子,像极了三月沾染露水的花苞,喉结滚动后,让我狠狠绽放了。”
这是不是正版锅学?硬糖君判断不是。一来,这段描述形容词很多,但不够生僻且精致感太强,“泪眼朦胧”换成“哭得厉害”“不知所措”更能以假乱真。二来,海哥哥的喉结滚动,后面必定接的是一个互动场景,比如,“我的手指轻轻扫了过去”。
更重要的是,平底锅爱用花里胡哨的动词营造氛围感,可真正到了夫妻生活这一趴,用词反而追求朴素含蓄,主打一个生活化。在锅学世界里,性生活叫“在一起”“欺负”“内个”,“探索彼此”已经是最正式的表达,“狠狠绽放”力有余而心不足,应该只是锅学家自编的辅导资料。
这也是为什么,锅学其实读不出色情味道,而是充满猎奇性和幽默感。就像色情片和性喜剧,前者提供纯粹的视觉刺激,后者则提供预期违背制造反差感,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需要注意,锅学不是个体感受,而是公共生活,重要场景必备一些工具人、背景板,比如婆婆、师叔等。你们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要做好几宿,人家平底锅和海哥哥加起来快一百岁,要在地铁、球场、食堂上演各种花式热吻。在家实在找不到外人,那也得请婆婆、继子做个见证,才能体现其中的极致欢愉。
锅学十二卷,卷卷有圆房。相较常看常新的晚学,锅学的内容重复度实在太高,按说并不具备长期研究的价值。但很多锅学家就喜欢反复阅读经典文本,仔细琢磨语言习惯,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作、再解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才是他们研究的最大快乐。
锅学二创,从抽象到主义
锅学走红之初,第一批被震撼到的吃瓜群众纷纷跳出来嘲讽,迫切希望将这些离谱剧情迅速传播出去,好让更多人接受精神污染。
在这个阶段,他们把“看了又看,喜欢得不得了”单拎出来,制作出大量猎奇表情包、鬼畜小视频,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两只吗喽还原的“手电筒”名场面。也是在这波表情包攻势下,路人开始关注平底锅,掀起了2023年的第一轮补课热潮,以及大面积的锅学批判。
但锅学的槽点来来回 回就那些,并没有什么延展空间,网友们“娇妻”骂得倦了,索性开始玩抽象。
比如发布答题测试,要求锅学家一句话自证身份,顺道把金句、名场面再复习亿遍。或是模仿创作大赛,考验大家对锅学的理解程度,能够熟练掌握平底锅式创作技巧的网友,会得到一大批拥护者。如果还是“锅碗双修”(锅学、晚学),那整个评论区的人都爱戴你。
时至今日,锅学爱好者仍然热衷于这种模仿创作,甚至开始琢磨怎么用锅言锅语来写小说、写剧本。同学们确实努力,但也始终不得其法。除了“狠狠绽放”,再没能生产出热度超越原作的内容。这或许也是锅学长盛不衰的一大原因。
锅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尝试依靠自己的逻辑分析,对“平底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真实生活中面临怎样的处境”等问题做探讨与还原。总之,大家坚信平底锅不是在谈性,其表达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含义。
一种常见观点是,平底锅自述了一个“中年房思琪”的故事。她幻想自己被二婚丈夫宠爱,是因为在现实世界正遭受情感漠视、乃至性暴力。逃不出传统价值牢笼的人,不得不把苦难合理化、浪漫化来实现自洽。至此,锅学变成了推理游戏,有了家庭悬疑的味道。
平心而论,网友们煞有介事的分析硬糖君都挺爱看的,简直各个有“悼明”的底子。但因为一个人热衷描述性,就推导其面临性压抑或性暴力,继而跟各种主义挂钩,不得不说也是当代网友特有的脱离生活、深挖思想、上纲上线。
如果平底锅没撒谎,她就是一个五十多岁、爱看古早言情小说的县城女性。就这个配置,说起夫妻生活生猛点,真不奇怪。
此处必须指出,压抑也有地域性,大城市乃性萧条的重灾区。北漂那会儿,硬糖君身边的朋友人均性压抑,遇到关键推动就反复内耗。回到老家,总能听到老房子起火的八卦,人家打个牌、买个菜就能丝滑连接。
觉得锅学太赤裸,有没有可能是咱年轻网友太压抑了?当然,并不否认锅学有其夸张成分,网络创作一定会有艺术加工,这很合理。
天选短剧,不衰的娇妻流量
初涉锅学,多数人的感受都是“不看难受一会,看了难受一天”。这跟看无脑短剧的体验如出一辙。
如今平底锅重出江湖,大家再创作的冲动愈发强烈。热心网友已经梳理出来完整的时间线、故事线,给“锅学”写了简单剧本,并尝试用AI制作图片和视频。可惜AI终究没办法取代人类,它目前还没能准确理解,什么叫当着婆婆的面“手指嬉戏”。
台词洗脑、情节猎奇、主题流行、价值封建,要硬糖君说,锅学的前景在短剧。不仅可以拍经典流行的《二婚高干丈夫爱上残疾的我》,还可以拍时下火热的《强势婆婆把媳妇宠上天》。
在“锅学”宇宙,婆婆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配角。她会跟儿子要圆房时的录音和带血浴巾,会告诉街坊四邻自家儿子二婚还娶了个黄花大闺女;也会亲自指导“内个”经验少的儿媳妇,解锁更和谐的夫妻生活。
最戏剧化也最爽文的是,平底锅的婆婆会跑到前儿媳家,威胁说“再敢来骚扰,一头撞死在你们家门口”,以此缓和儿子与现儿媳的紧张关系。无需重生痛改前非,平底锅婆婆就能对内承包家务、对外大杀四方,将儿媳宠得“一头雾水”,将短剧“先进性”手拿把掐。
平底锅本人也有短剧流行的人设。她搞定强势的婆婆,获得众人的肯定,其幸福时刻必有外人见证;她曾经生活不顺,如今被浓浓爱意养成“乖宝儿”;她缺少先天的优势,因此用“嫁二婚男”补足劣势喜获佳婿。锅学悬浮在生活之上,却无限接近于短剧创作,火得有迹可循。
当真实故事和娱乐内容的界限被打破,平底锅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实版“大如”。除了永远人淡如菊,还始终坚信“海哥哥一定会无条件爱自己”,受委屈时眼巴巴地看着老公,跟瞪着眼睛说“臣妾百口莫辩,但请皇上明鉴”的如懿如出一辙。
名场面之当众公主抱
平底锅和大如一样,都有一种沉浸在自己是被特殊对待的幻想里的淡然自得。所有的拉扯和矛盾,都只是爱情里的服从性测试。大如觉得去冷宫,也是她和乾隆play的一环,因为她坚信自己被爱,宫斗只是情趣。而平底锅被海哥哥弄哭,哭得越厉害对方越高兴,还要“边笑边哄、使出浑身解数”,她管这个叫坚定的选择、浓烈的爱意。
因此,无论平底锅怎样努力描绘,网友都无法从她的文字里体会到夫妻生活的快乐。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压抑的女性幻想,这跟无法共情大如的“墙头马上”是一个道理。
“大如”这样一个影视角色,已经引发集体吐槽。现实生活里出现一个类似的大活人,吃瓜群众更是不能错过。讨伐娇妻是一种情绪,也只有落到具体的人身上,讨论才能更起劲、更有效。只不知谁能抢先将平底锅宇宙拍出来,让观众欲罢不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刘小土,编辑:李春晖,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