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再高,也干不过有落地能力的人
认知高永远是0,只有落地能力才能让你从0到1,甚至从1到100。
什么叫落地?
把飘在天上的东西,拉到地上来,脚踏实地执行出来。
落地能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套能力。它是个系统化的思维,从你明确目标的第一天,就开始构建完成它的切实路径。
从第一步到最终步,每一步往哪里走,和谁一起走,该怎么走,走错了怎么办,方方面面考虑到,
它里面包括很多东西,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
你能不能拆解阻拦你实现目标的各种障碍,去寻找背后的突破点?找到克服挑战的巧妙方法?
比如寻路能力。
你能不能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路径,由A点到B点,由B点到C点,一段一段逐渐把完成目标的道路走完,而不是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
再比如及时纠偏能力。
当你走到中途发现方向偏了,你该怎么办?是继续走下去搏一把,还是调转方向回归正轨?这都没有正确答案。
又比如情绪管理能力。
当你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你是从此一蹶不振还是好好休整准备绝地反击?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坚持到什么程度?你如何让自己从消极的情绪中缓和过来,继续砥砺前行?
落地能力是一套技能包,里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和你的梦想计划相关,总结下来就是3个关键词:
目的,路径,资源。
目的,一定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描述,而不是“我想财务自由”“我想买房”这种空泛的表达。
多少钱算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下的财产包括哪些种类,是现金,股票,基金,还是不动产?
财务自由的状态是怎样的,是不用工作光靠被动收入就能保持生活质量,还是其他?
路径,就是从A点到B点,你可以怎么走。
这个走法的规划,绝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分段式的。
并且当你的目标越宏大,结果越复杂,路径分段就越多,岔路也会越多。
所以你需要把你的终极目标,拆分成阶段性大目标,再把阶段性大目标拆分成阶段性小目标。你拆的越小越细,你要采取的行动才会越清晰。
比如月薪5万是你的大目标,那么先达到月薪2万行不行?
然后再往3万,4万去走,对应的你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到达什么职位就一目了然。
资源,就是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条件。
你手上有哪些牌可以打?你口袋里的秘密武器是什么?你现在缺少哪些东西?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它们?
按照这个框架去重构你的梦想,就会培养出“落地”意识。
那如何让自己拥有落地能力,能快速执行计划呢?
我介绍个简单的方法,叫自我抬杠。
假设你有一个idea,甭管这个想法好不好,先假装这个想法来自你的朋友,是他带着这个idea来征询你的意见。
这时,你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旁观的挑刺者,来审视这个想法。
为什么要假装自己的想法来自别人?
因为人都是有自尊的,你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傻逼,但习惯对别人的想法评头论足,挑三拣四。
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
做好这些前期的心理建设,接下来正式进入自我抬杠时间。一共分三步走。
第一步,叫自由抬杠。
这个阶段是最爽的,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随便抬杠挑刺,完全不用管能不能逻辑自洽,不用管有没有道理,不用管会不会伤自尊。
因为你要假装这个想法来自于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以买房举例,虽然现在这个行情买房不是最优选择,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生决策。
面对一个复杂人生决策时候该怎么落地?买房就是一个绝佳的训练思维的情景。
那么对于这个想法,请尽情开炮:
你有钱吗?
你打算全款买还是贷款买?
首付款是自己攒还是问父母要?
你有购房资格吗?
你社保交够了没?
你打算买哪儿的?
你看过多少套房子?
你算过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支出吗?
你月供最多能还多少?
......
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彻底把问题散出去。不要给自己设置任何规则,只用记住一个字:
多。
抬杠的问题越多越好,最后问到自己问不出问题为止。记住,此刻你就是一个十足的杠精。
第二步,叫归类排序。
到了这里,我们把第一阶段那些明显没有指导意义的问题全部删除,留下的一定都是跟你买房行动有着密切关联的问题。
然后开始做分类,规整,排序,我排排坐。
这时,你会发现有些问题是属于买房前期的问题,比如:
首付款从哪里来?买房的总预算是多少?适合这个预算范围内的地段有哪些?自己最看重房子的哪几个条件?
这些都是前期准备工作,是在你还没有看房之前,就要思考清楚的。
而有些问题,属于买房中期的问题,比如:
从哪些渠道去寻找房源?中介该找哪家?自己什么时间段可以看房?房子的税费怎么算?贷款渠道有哪些?该用哪种形式的贷款?各自有什么优劣势?
最后剩下的,就是买房后期的问题,比如:
挑选哪几套房子作对比?如何与卖家砍价?砍多少合适?付款条件是怎么样的?房子里有没有其他户口?有没有做过房屋产调?房子有没有被抵押过?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这时我们已经开始在制定一份粗浅的计划了。
按照买房过程的时间线为主轴,从选房,看房到买房来规划抬杠阶段的不同问题,从而搭建出一套有明确行动方向的框架。
这就是归类排序的作用。
第三步,叫为我所用。
最后这个阶段,就要落地到自己身上。
我们把第二步归类出来的所有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一做回答。
然后按照目标,困难,行动,结果4个维度来规整这些回答内容,从而把最开始的一个想法,一个点子,拓展成一套框架体系,一揽子行动流程,这就叫计划。
比如在买房前期,准备首付款很重要,那么你的计划就可以这么来写:
目标:
攒够XXX万首付款;
困难:
日常消费高,买买买不节制。收入工资低,攒钱慢;
行动:
开源节流。缩减不必要的日常开支,同时想办法拓宽收入渠道,例如合理规划理财,或者通过跳槽来涨工资;
结果:
每个月规定自己一定要存XXXX元钱,同时每半年要达到X%的存款增长。
大家注意,做好了计划它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外界的变化会动态改变的。
还是拿买房举例,在选房看房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预算减少或增加,比如过去不在意的房屋条件突然开始在意等等。
这些变量因素,都会影响我们计划的实际执行。
所以还要加入阶段性复盘,定期检查计划的现状和变动,然后做调整。
比如计划里哪些地方要增加,哪些地方要减少,哪些地方要修改,哪些地方要删除,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
计划要跟着目标走,也要跟着实行计划的各种前提条件走,如此才能保证它的落地准确性。
以上这3个步骤,就是把高屋建瓴的目标,抽丝剥茧成可落地执行方案的思路。
并且不仅是买房,大家去找工作,跳槽,做职业规划,甚至恋爱,相亲,结婚,人生中任何要列目标的行动,都可以套用这个模板。
这就是落地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