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码王逆势融资数亿元,但少儿编程行业仍难破冰
7月16日,青少年编程教育品牌小码王顺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主要是余杭区产业基金。
天眼查显示,自2016年5月成立至今,小码王已完成七轮融资,其上一轮融资(C轮融资)停留在2021年3月,融资金额为数千万美元,投资方未披露。
图源:天眼查
2022年前后是少儿编程行业融资热度骤降的转折点,不少少儿编程企业的融资历程最终在这一时期停滞,比如核桃编程、编程猫、幻码星球的最近一次融资均停留在2021年,嘟马奇启蒙编程、玛塔创想等在2022年之后便再未获得融资。
一个时代背景是,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整个教培行业遭遇重大变革,处于细分赛道的少儿编程行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在此之后,资本对于教培行业的投资就变得愈加谨慎,少儿编程行业也随之陷入长达四年的“资本寒冬”。
小码王逆势融资,打破了少儿编程行业的沉寂,拥有国资背景的余杭区产业基金亲自下场,在某种程度上传递出了政策层面对于少儿编程行业的认可。
01.
面临诸多挑战
小码王专注为6至16岁青少年提供编程课程,课程涵盖Scratch、Python、C++等,教学形式包括线下小班、在线直播及互动AI课,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70多家线下校区及在线平台。
据悉,融资后小码王将加速推进核心战略,包括提升AI课程体系、深化与“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信奥教育布局、强化师资与产品双轮驱动以及有计划的进行规模扩张。
不过,小码王面临的诸多挑战仍不可忽视。
首先,小码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竞争对手不仅有以图形化编程和游戏化学习见长的编程猫、聚焦“AI互动课+真人辅导”双师模式的核桃编程、擅长将编程与机器人搭建相结合的瓦力工厂,还有通过自研或投资布局少儿编程业务的新东方、猿辅导等传统教育巨头。现阶段,少儿编程行业已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编程猫、核桃编程等竞争对手通过技术积累、资源整合,已构建起了宽广的护城河。小码王若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差异化竞争能力。
其次,家长对于少儿编程教育的认知不足,导致小码王等少儿编程企业获客困难。目前中国K12在校生约2.2亿人,而少儿编程教育的渗透率仅为0.65%,预计2025年超过5%,但仍远低于美国约60%的渗透率。家长对于少儿编程教育的认知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导致少儿编程教育渗透率不高的关键原因,少儿编程行业也因此陷入“政策热、市场冷”的困境,加剧了小码王等少儿编程企业获客的困难程度。不过,随着余杭区产业基金亲自下场,小码王或将逐渐改变这一现状。
最后,退费纠纷也是小码王的一大挑战,比如在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称花费11000元购买了24节小码王编程课,当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及合同注明不满意可随时退款。后来该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夸大宣传效果,于是申请全额退款,但退款申请却卡在审核阶段,一直不予退款。
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些挑战,或是小码王突围的关键。
02.
少儿编程遭资本冷遇
当下,资本对于少儿编程行业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冷静。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少儿编程行业仅有5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是鲸鱼机器人于2024年7月完成的1亿元B轮融资,其余多为数百万级别的天使轮或未披露金额的融资。
小码王顺利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并不意味着少儿编程行业的复苏。事实上,少儿编程企业仍面临一系列严峻的行业性难题。
师资匮乏是所有少儿编程企业共同的难题。由于少儿编程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计算机能力和教育能力,但市场上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师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以小码王为例,其拥有1400余名员工,服务超过20万名学员,师生比约为1:143。师资匮乏将直接影响到少儿编程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转化率及续报率。
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令人担忧。少儿编程教育强调个性化指导和项目实践,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少儿编程企业的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上岗教学,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孩子逐渐对编程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放弃学习,这对于少儿编程企业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课程体系同质化也对少儿编程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课程体系是少儿编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大多数少儿编程企业的课程体系均围绕“Scratch-Python-C++”展开,教学模式多为“线上录播+线下授课”的混合式学习,小码王虽然构建了“AI启蒙-应用实践-竞赛拔高”的闭环,但本质上仍未跳出框架。此外,部分少儿编程企业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不仅在课程开发上缺乏创新,而且还会互相抄袭、模仿,仓促推出重复率较高的课程,导致课程体系同质化现象进一步加重。
还值得一提的是,少儿编程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操作,然而大多少儿编程企业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与学科知识、现实场景的深度融合,这进一步加重了课程体系同质化问题,限制了行业的进长远发展。
尽管少儿编程行业遭到资本冷遇,但仍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根据多鲸教育研究院在《2024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中的估算结果,2023年少儿编程市场规模约420亿元,2023年至2027年保持13%的增速,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6亿元。这意味着,谁能真正攻克行业性难题,谁就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撕开突破口,并实现爆发式增长。
03.
AI赋能是方向还是噱头?
随着AI、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少儿编程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掀起了一场效率革命,从教学内容的生产到学情分析,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小码王也对AI的应用进行了诸多探索,正式从“少儿编程”向“少儿AI编程”全面转型,提出五力模型(算法思维、AI应用、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伦理意识)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目标。通过引入AI agent、生成式模型等工具,将课程设计从“代码编写”转向“AI 解决方案构建”。
AI技术为少儿编程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当AI工具成为标配之后,各个少儿编程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差异逐渐缩小,使得竞争壁垒被快速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码王无法在课程设计、硬件生态等维度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将导致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整体而言,AI技术确实能优化教学流程、丰富课程形式,但其无法从根本上师资匮乏、同质化竞争等难题。未来,缺乏特色和创新的少儿编程企业将会陆续出局,面临淘汰,只有坚守行业规范,具备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路径才有望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张宇,编辑:杨博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