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开启新一轮人事换防潮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人事与组织调整频繁。
CRIC监测的65家重点房企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包括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在内的头部房企纷纷着手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和核心人事换防。
本轮房企人事换防的动作高度一致,聚焦高层更迭架构优化,组织架构则围绕区域整合展开。
从调整节奏来看,二季度以来调整尤为频繁,在整个上半年约47起高管变动中占比达到了七成。相较而言,房企组织架构的调整多在今年1月已进行过一轮调整,此后有所减少,不过很明显的变化是,调整力度明显加大。
为应对市场下行压力,头部房企正通过“换血”与资源重组,寻求降本增效与战略转型的新路径。
房企频繁进行人事调整
今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65家房企中,有31家进行了47起高管变动,其中多家头部房企正积极推动组织人事变革,这些变动多集中在二季度。
以中海地产为例,今年以来中海开始进入高管频繁变动期,且人事变动较大。
今年3月中海地产总部北方大区营销副总刁鹏离职,5月集团营销副总张韵乐被杨智宇取代。
6月,中海地产再次迎来深圳、福建、成都等多个城市总换防。其中深圳公司总经理赵亮调任深莞公司总经理,赵亮是去年年初才刚从福建公司调至深圳公司,此外,深圳公司副总经理张言涛调任福建公司常务副总,而中海老将杜永强离职。另外,中海福建公司两年内更换两位城市总,去年前中海太原城市总徐骁调任福建城市总,今年又调任成都公司总经理,而成都城市总高震极被调离。
另外,万科、华发、越秀、中国金茂等多家房企出现核心高管离职或职务变动。
比如中国金茂在3月份完成组织架构三级管理到二级管理调整后,5月任命了3名副总裁和14名城市负责人,通过高层晋升与城市负责人任命来更新核心团队。在对城市总调整时,多数岗位由原管理人员继续担任,部分关键城市则启用新负责人,如总部运营管理部原总经理马浩负责北京地区,原宁波公司总经理王昌祥调任合肥。
中海地产和中国金茂正是当前头部房企人事调整的缩影,核心是通过精简架构、收缩战线和人事赋能,实现转型期管理模式的升级。
不过,各家房企人事换防多为组织架构调整战略的一部分,面对市场去化压力等各种因素影响,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房企迎来城市合并或换帅动作。
“集团-城市”二级管控体系
成重点房企组织架构调整方向
一系列高层人事调整的背后,实际上是房企组织架构的调整。
从各大房企上半年组织架构调整来看,如果前期调整属于区域架构简单的合并整合,那么本轮调整可谓是“大刀阔斧”。
其中,招商蛇口和中国金茂都从三级管理体系转变为两级架构,另外联发集团也全面撤销所有城市公司重新设立10家事业部。
调整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即提高运营效率。
比如今年6月招商蛇口裁撤原有的华东、华南、华北、华西、江南五大区域公司,转为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形成“集团—城市”二级管控体系。调整后,招商蛇口全国50多个城市公司将由总部直接统筹,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中国金茂的调整比招商蛇口更早一些。今年3月,中国金茂也直接取消大区层级,将“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取消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并对现有近20个城市公司进行裁撤重组,变为14个城市公司与6个事业部/片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据媒体报道,万科将迎来第一大股东易主深铁后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计划全面取消区域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管控模式将从原先的3级管控转变为2.5级管控。
从业务发展层面来看,销售和利润压力、投资聚焦,都成为房企组织变革的深层动因。通过集团总部扁平化对接一线,有效缩短管理半径与决策链条,有助于企业在市场分化加剧的新周期中,精准把握城市发展机遇,持续巩固竞争优势。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集团直接对城市公司负责、向一线项目要业绩,已成为当下各大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典型房企正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扁平化,来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管理效率,在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同时,向管理要效益。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组织架构的调整从区域的合并整合过渡至集团层面从三级到二级管控架构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人事调整,行业变革再提速。
不过,房企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面临一系列的附带问题,比如管理层的调整与变动,或面临其管理团队人员的连带变动、人才流失,同时也面临组织架构调整过渡期带来的挑战,比如调整后总部和区域内部人员的统筹协调和衔接等几大问题。
在中央定调“更大力度推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背景下,房企仍需开源节流,并保持一定的规模,聚焦核心城市住宅开发,首先确保项目盈利,保障企业盈利,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加强产品力打造,在竞争日趋加剧的行业中巩固“护城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