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型商场,会成为未来商业地产趋势吗?

精练GymSquare·2025年07月18日 11:08
运动主题化,正成为商业地产的新风口。

如果说「购物」,是商场承载城市生活的主要功能之一,那么当下的商场,似乎也成为都市人「运动生活」的主要场景。

不仅是商场里占比更高的健身房等各类运动场所,也包括运动品牌集中入驻后,带来的高密度运动社群活动。

比如近些年, lululemon 标志性的年度大型社群活动「夏日乐挑战」,将上海静安寺嘉里中心的「安义路」变成运动场;上海张园密集的运动及户外品牌带来的高质量运动主题课程;以及三里屯商圈标志性的运动品牌logo,已经让这一核心地标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运动主题」商场。

而如果算上上海西岸梦中心得天独厚的城市慢和滑板场地配套,以及浦东嘉里的一线户外品牌云集。运动,几乎成为商业地产创新的主要方向。

甚至运动型商场,已经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趋势之一。

图源:MAAP ‍

当传统商场陷入「千店一面」的同质化困局,运动主题化正成为商业地产的新风口 —— 商场不仅积极拥抱运动户外品牌,甚至是垂类细分领域品牌,也联动场内品牌一同策划运动主题社群活动。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消费需求的迭代,也是商场和品牌从「租赁关系」向运动生活方式社区化「共建关系」的转变。

运动型商场,也是商业地产破局的第二曲线

在上海,除上文提及的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港资购物中心、区域性标杆项目都将运动户外品类,作为其差异化破局的关键抓手,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引入几个运动品牌就能改变困局,而是通过空间重构、业态组合与场景运营,将运动内容渗透,让品牌和商场互相成就。

比如港汇恒隆广场正逐步形成一个“运动生活方式集合区”,不仅引入运动品牌数量多,且覆盖多个细分领域,比如高尔夫、网球、滑雪等;一些品牌也会选择将首店或高能级门店落位于此,比如美国背包品牌GREGORY中国首店、牧高笛MOBI GARDEN全国首家旗舰店、K·SWISS全国首家网球概念店、美国高尔夫品牌Titleist上海首家购物中心店、安德玛户外系列中国首家独立门店Under Armour Outdoor等。

图源:GREGORY

紧靠世纪公园的浦东嘉里城,也是很早就开始布局运动户外品类,运动氛围浓厚,聚集了如始祖鸟、 Kolon Sport 、 Klattermusen 攀山鼠、 HOKA 、迪桑特、 mont · bell 、 Houdini 、凯乐石、 On 昂跑、 OSPREY 、猛犸象(围挡)、 Haglöfs 火柴棍(围挡)等品牌。

街区型项目同样不甘示弱。紧临滨水大道的西岸梦中心在区位上就有天然优势,让“滨水生活方式”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引入lululemon、Adidas、On昂跑、phenix、puma、Patagonia、Helly Hansen等品牌入驻,还将主题滑板公园、露营、攀岩等主题业态串联其中,满足运动、休闲、社交等需求。

图源:上图 MOREPRK滑板公园(来源:西岸梦中心)|下图BESV

在前滩公园巷,既有城市烟火气,也有休闲生活方式氛围,单是骑行这一领域,就引入多家各具特色的骑行品牌——业内代表性品牌Specialized、BIJEN(百迎)荷兰自行车中国首店、WINCYCLE胜利单车全国首店、DETOPIA概念店、BESV骑行集合店等,还有同荣单车X新旺茶餐厅跨界合作店。这些“会呼吸”的运动空间让商场从“盒子”转变为“城市公共生活客厅”。

品牌端的选址策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以上海为例,户外运动品牌首选核心商圈中的中高端商场开设首店或旗舰店,比如牧高笛、GREGORY、Titleist等首店/高能级门店落位于上海恒隆港汇广场、Vuori落地上海静安嘉里中心。

此外,黄浦区的淮海中路、新天地板块,静安区的静安寺-南京西路地带等,也都能看到国内外知名户外品牌的首店。

商场拥抱运动,消费需求与商业逻辑的双重驱动

消费端:运动需求爆发,年轻一代注重运动生活方式打造

运动需求的爆发,本质上是社会消费观念的深层转变。根据精练GYMSQUARE《2023中国健身和健身方式行业报告》,全民参与之下户外运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新趋势,2023 年前 10 个月的户外用户⽇活环比增长超 100%。运动服饰也正在成为生活服饰,从穿着频率看,参与调研的受访者都保持较高的运动服饰穿着频率,每周穿5次及以上的人群占比最高,达32.5%。

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是受到政策与健康的双轮驱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都促使人们对运动、健康投入更多关注,变成消费者生活中重要的关键词。

其次,代际消费特征的迭代加速了这一趋势。《Z世代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健康焦虑不再只属于老年人,逐渐向青年群体蔓延,六成以上的Z世代群体比较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将健康纳入“固定生活支出”,整体健康消费渗透率高达84.3%,平均每年在健康消费上的支出达3250.7元。

第三,家庭化与社群化的需求进一步放大了运动场景的价值。带娃运动的家长往往需要“一站式解决方案”,商场内的儿童运动馆+亲子餐厅+母婴室的组合,能满足家长“运动+休息+社交”的多重需求。

商业价值:运动业态的高坪效和差异化优势

对商场而言,运动业态的价值远不止于“吸引人流”,更在于其“高坪效”与“长停留时长”对整体收益模型的优化。

高坪效是运动业态的核心竞争力。以lululemon为例,其门店高坪效得益于“体验式零售”模式,门店不仅销售产品,还会提供不同类型的社群活动/课程,分设于不同时段,满足不同类型的运动爱好者需求。

图源:lululemon

迪桑特亦为「行动家俱乐部」策划多样活动,比如在上海中信泰富 DKL 旗舰店举办夏日露台瑜伽夜训、滑雪体验,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 DKL 旗舰店举办高尔夫冠军课堂、跑步训练,在广州天汇广场 igc 、深圳万象天地举办搏击操训练课等等。

战和自身技能 “ 势均力敌 ” ,才能够充满信心并有动力继续投入。

图源:深圳万象天地

各类有趣的门店社群活动,让消费者停留时长增加,进而激活商场流量,让商场从“时段性热闹”变为“全天候活跃”,全时段客流对商场的餐饮、零售等业态形成“溢出效应”。比如运动人群在等待课程时可能去楼下的咖啡店消费,结束后可能顺路购买运动装备,带动整体销售额增长。

细分赛道爆发提供差异化优势。当跑步、瑜伽等“大众运动”成为标配,“小众运动”正成为商场差异化的突破口。比如迪卡侬的门店产品结构是其将旗下产品线划归为九大运动品类,涵盖户外、水上、健身、球拍类、山地骑行、团队运动等;同时还单独设立了四大专业品牌VAN RYSEL、KIPRUN、SIMOND、SOLOGNAC,分别对应公路自行车、跑步、攀岩、狩猎4种高阶专业运动。

Honma、G/FORE、Titleist等高尔夫运动品牌也都纷纷在购物中心开出门店。G/FORE已先后在上海One ITC购物中心、深圳万象城以及上海恒隆广场开设门店。美国街头滑板品牌VISION STREET WEAR今年5月在深圳深业上城开出了华南首店;同月,由攀岩爱好者创立的法国品牌‌Topologie内地旗舰店在上海环贸iapm开业。这些细分赛道的引入,让商场形成独特的“运动标签”。

图源:VISION STREET WEAR

商场与运动品牌,正在共建运动生活方式社区

传统商场与品牌的关系是“房东与租户”,商场提供场地,品牌负责经营;而在运动主题商场中,双方更像是更创模式——商场开放资源(公区、流量、会员),品牌输出专业能力(运动知识、社群运营),共同打造“运动生活方式”。

从“品牌货架”到“生活方式系统”

传统商场的空间设计以“品牌陈列”为核心,品牌之间缺乏关联,消费者如同“货架间的游牧者”。如今,商场利用策展思维,将空间视为“内容载体”,通过主题化、场景化的设计,联动品牌、IP、用户,打造“可参与、可分享、可传播”的运动生态,让品牌、运动、社群有机融合。

比如今年6月初,JAKC TENNIS OPEN静安嘉里中心第一届网球公开赛在KINETIC GROUND举办,旗下关注健康生活的社群平台ShineWith也同步发力,联动场内On昂跑、maia active等运动品牌,策划户外跑、瑜伽等社群活动。

图源:静安嘉里中心

比而如成都万象城近期将商场打造成巨型“运动场”,从户外广场到商场内部打造各类巨型雕塑装置,成为消费者的新打卡点,还整合场内B馆和D馆20余家高阶运动及潮流品牌,打造全新厂牌S-Block,提供「一站式购买全运动品牌」的购物目的地。

图源:成都万象城

举例来说,上海HAl550联合由奥运冠军许听创办的乒乓运动生活方式品牌Xuperman,打造“Winner & Player”(赢家与玩家)乒乓球文化展。此外还展示Xuperman品牌服饰产品,以及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供消费者参与。

图源:Xuperman

生态资源整合:从“单点突破”到“城市级网络”

运动主题商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城市运动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品牌、消费者的资源,构建“15分钟运动生活圈”,让商场从“商业体”升级为“城市公共空间”。

比如浦东嘉里城通过嘉里集团旗下KINETIC社群平台深度联动商业场景,推出乒乓球联赛、五禽戏等多项主题活动;聚焦健康管理需求的运动社群ShineWith,则通过呼吸冥想、草坪瑜伽、马戏主题跑等活动倡导人们感受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是趋势更是未来。当运动从“兴趣爱好”演变为“生活方式”,当商场从“购物场所”转型为“生活空间”,运动主题商场的兴起已不仅是商业地产的创新,更是社会消费升级的缩影。那些真正理解“运动即生活”的商场,终将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生活共同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Domi,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马斯克Grok推出AI伴侣Ani引热潮与争议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