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林俊杰演唱会“捞人”:海底捞和巴奴撕开一道突围缺口
接连两周,“外卖大战”轮番上演。
打开美团,随即收到“0元外卖已到账”的弹窗;淘宝闪购继续发放“超级星期六”188大券包;京东外卖则每晚发放10万份价格16.18元的小龙虾夜宵,强调1份起送,无套路请全国用户吃品质小龙虾……
在外卖平台以“零元购”掀起消费狂潮的同时,实体餐饮也没闲着,比如海底捞、巴奴等派出多辆大巴车到演唱会场馆外“捞人”,免费接送歌迷到店就餐,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新的营收增长点。
餐饮企业去演唱会“捞人”
2025年6月27日至7月13日,歌手林俊杰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了「JJ20 FINAL LAP」世界巡回演唱会,总共安排了9场演出,吸引了无数歌迷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场场座无虚席。根据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公开的数据,林俊杰世界巡回演唱会9场演出的演出可售门票超过了50万张。
演唱会通常在晚上10点左右结束,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歌迷,显著带动了深夜用餐需求,于是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炙子烤肉等纷纷蹲守在演唱会场馆外疯狂“捞人”。
7月12日,多名网友在抖音发布视频称,听完林俊杰的演唱会走出场馆后,发现多家海底捞和巴奴毛肚火锅门店的员工在场馆外高举牌子招揽歌迷前往门店就餐,牌子上除了门店名外,有的还写着“接待点”“免费大巴车”等字样。
图源:抖音
一位听完林俊杰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歌迷向氢消费回忆,“演唱会结束后正好饿了,还打算着吃些东西填饱肚子,没想到一出门就看到海底捞的免费大巴车,于是果断上车。在车上海底捞为歌迷准备了瓶装水、小面包,还教如何提前点餐,大家一起合唱林俊杰的歌,氛围感拉满。”
针对海底捞等在演唱会场馆外“捞人”的行为,不少网友纷纷评论称,“澳门发财车那一套让海底捞学会了”“打车回去也得几十块钱,不如坐大巴车回去再顺便吃顿夜宵”“强者从不抱怨环境,餐饮企业卷到演唱会门口了”“既能来上一顿夜宵,又有车坐,还能满足大家散场后继续嗨的需求,这波操作一举三得。”
事实上,以海底捞为代表的餐饮企业在演唱会场馆外揽客并非新鲜事,早在2023年甚至更早之前,海底捞就因为歌迷提供免费的大巴车接送服务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不只是北京,在上海、杭州、武汉、天津、长沙等多地的演唱会场馆外,均能看到海底捞员工戴着醒目的头饰、手中挥舞着荧光棒在招揽歌迷,扩音器里反复播放着“海底捞免费的大巴车接大家吃火锅了,风里雨里海底捞等你”“大巴车免费坐,吃夜宵就到海底捞,海底捞祝您天天开心”等宣传语。
一位海底捞员工告诉氢消费,去演唱会门口“捞人”的门店不是总部统一安排的,也不是每家门店都有这项服务,大巴车一般坐满就走,主要是为了方便歌迷到店就餐。该员工还表示,部分门店还会按照明星应援色,布置气球、横幅以及歌手海报等,将门店打造成小型演唱会现场,给意犹未尽的歌迷继续营造演唱会的氛围。
图源:抖音
表面上看,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在演唱会场馆外揽客是为了快速获客,承接明星效应带来的流量红利,但本质上则反映出餐饮企业亟需拓展新的消费场景,以应对当下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
为何选择演唱会“捞人”?
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等餐饮企业在演唱会外“捞人”,背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决策与精准的营销策略。
其一,演唱会是一个精准的流量池。林俊杰的歌迷与火锅受众群体高度重合,即以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为主,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和社交需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1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火锅消费主流人群,其中25岁至30岁的年轻人对火锅喜爱度最高,该年龄段的年轻人通常处于事业发展期,社交活动频繁,火锅便成为其与同事、朋友相聚时的热门选择。此外,火锅消费高峰时段集中在晚上6点至次日凌晨2点,其中8点至10点尤为火爆,占比高达45%。
可见,无论是受众群体角度还是火锅消费时段角度,演唱会都与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等存在天然的契合度。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歌迷刚刚经历了数小时高强度的情绪投入,处于兴奋后的疲惫状态,对食物和休息的需求显著放大,此时提供便捷的就餐解决方案,转化率远远高于日常。
其二,以小成本换取高品牌曝光度。演唱会结束后,交通不便是一大痛点。场馆周边往往会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歌迷面临打不到车、地铁拥挤等问题,而大巴车免费接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歌迷的交通需求。另外,演唱会结束后,歌迷往往还存在“不尽兴想继续嗨”的需求,比如海底捞为此设置了“歌迷限定狂欢区”,并提供荧光棒、话筒、音箱等,让歌迷能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延续未尽的热情。
如此一来,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等不仅很好地承接了演唱会带来的流量红利,而且还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品牌宣传,通过花费较少的成本便轻松收获了满堂口碑。
其三,盘活了门店夜间客流量。晚上10点以后原本是餐饮企业的低客流量时段,但海底捞等通过免费大巴车接送服务,显著提升了门店的客流量。上述海底捞员工直言,演唱会对其所在门店夜间客流量提升明显,只要有演唱会基本就能满座。还有歌迷在小红书上分享,“听完林俊杰的演唱会被海底捞拉到门店吃火锅,当晚大概拉来了五车人,直到凌晨两点多仍然满座。”
餐饮企业蹲守在演唱会场馆外疯狂“捞人”可谓一举多得,其不仅找到了精准的受众群体,提升了转化率,而且盘活了夜间客流量,带动营业额显著增长,最重要的是,还成功圈粉无数,收获了一大波好评。
实体餐饮路在何方?
“外卖大战”如火如荼,各种大额优惠券、满减活动、“零元购”等福利层出不清,但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外卖大战”使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外卖平台的各种补贴活动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极低的价格点外卖,对餐饮企业的价格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了吸引消费者,便不得不参与各种补贴活动,而这些补贴活动往往需要餐饮企业承担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成本,挤压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餐饮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订单,不得不依赖外卖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然而这种依赖使得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的佣金和推广费,才能获得较好的曝光度与客流量,导致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但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的通过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引导歌迷到店就餐似乎为餐饮企业突围指出了一条明路:围绕年轻人,拓展特定消费场景与精准把握需求。
年轻人已成为餐饮市场的绝对主力。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其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贡献了超过60%的消费占比。这一群体对餐饮消费的需求已从单纯的饱腹转变为追求新鲜健康、个性化以及情绪价值,社交属性成为影响决策的核心要素。
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等蹲守在演唱会场馆外“捞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出现在他们喜欢的场景中,然而给他们喜欢的东西,或是餐饮企业在面临外卖平台挤压和消费习惯变化双重挑战下的突围捷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氢消费”,作者:张宇,编辑:杨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