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调价”被点名,京东们“低佣”搅局

财观二姐·2025年07月15日 15:53
郑州酒店摆摊携程被查,京东入局OTA搅动市场。

最近,相信不少朋友都刷到郑州五星级大饭店摆摊的新闻,而且生意居然还不错。

但在摆摊生意火爆的背后,是其日渐不景气的主业,摆摊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无独有偶,巧合的是,OTA行业龙头携程,也是在郑州,被多家酒店商户举报:携程平台要求酒店商户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改价工具。

就新闻中商户的说法:携程平台是通过技术手段修改酒店房间价格,并且不经商家允许修改商家的活动折扣。最新消息显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事情的真伪以及最后如何定性还不可知,但中高端酒店业不景气确实是事实。

而行业顶流,专注中高端的携程集团,小日子过得也确实非常滋润。

OTA:一超多强的携程集团

根据数据显示,携程集团2024年全年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创近五年最佳业绩。2025年Q1净利润43.14亿元,同比持平,净利率34%。

今年一季度,携程四大主要业务全部实现上涨。住宿预订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上升23%;交通票务营业收入为54亿元,同比上升8%;旅游度假业务营业收入为9.47亿元,同比上升7%;商旅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5.73亿元,同比上升12%。

除了携程外,整个OTA行业的净利率相对也比较高。

天眼查APP显示,同程旅行的收入大增: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69.52%,净利率18%;美团占整个行业的比例为近20%,净利率也将近20%。

通过行业数据,可以看到,携程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GMV占比56%)远高于同行,要知道,这是在美团,飞猪,同程们一众强敌的围剿下抢来的。

我们都知道,美团有中国最强大的地面铁军,外卖+到店每年500亿的现金奶源;同程有腾讯的流量,微信掌握着全国绝无仅有的流量入口;飞猪背靠阿里,有多业态的资源协同。

倘若这行有华山论剑,携程毫无疑问就是“中神通王重阳”,你们四个一起上吧,不够我打的。

要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武学天赋,未必差过王重阳,但王重阳的秘籍,一是活得长练功早,二是独门秘籍“先天功”,缺一不可。

携程集团呢?跟王重阳挺像,入门早+独家秘籍。

一是起步早,抢占高端用户心智

携程成立于1999年,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是第一批入场的玩家。

作为国内在线旅游行业的先驱,携程布局在线住宿预订及交通板块较早,把握住了发展的窗口期,率先进入用户视野,赢得了卡位战。

说白了,有先发优势,抢占了早期高端用户,在用户心中形成了携程集团=OTA的心智。

二是独家的资源优势

首先,中高端酒店供给有排他性:携程通过“特牌”“金牌”等合作模式,与中高端酒店签订独家协议或价格优势条款,优先展示房源并锁定供给资源。

比如头部酒店品牌华住集团,旗下有桔子水晶、汉庭等酒店品牌,经营1.1万家酒店,其中75%的房(间夜量)都是自己卖出去的,剩下15-20%的房会放在OTA渠道卖。

携程持有中国最大的中高端旅客流量,然后去跟高星酒店签排他协议,比如“特牌”合作模式下,酒店只能和携程独家合作,要留15%以上房源给携程,然后还有“金牌”合作模式,不签独家但价格一定要比其他平台便宜。

说白了,中高端酒店间夜量供给有限,携程的先发优势使其在旺季或热门目的地形成资源壁垒,议价能力,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所以,目前携程有着庞大的高星级酒店资源库。

而高星酒店建设成本高昂、周期漫长,且属地资源稀缺,无法轻易被复制或替代,因此是携程的一大核心竞争力。比如三亚亚龙湾海岸线,已被各五星级酒店瓜分,固化。

至此,携程就有了稳定的客群+独家的配套供给,另外,其服务质量也是业内第一。

携程BD+呼叫中心有2万人左右,这一部分人工成本要占营收的20%。任何新进入者除了要准备补贴大战的资金,管理庞大的地面铁军也是壁垒。

目前看,OTA线下运营是很重的,携程的优势看上去似乎难以撼动。

但是就郑州商家的反馈来看,行业确实需要搅局者,上个月,宣布进入OTA的京东,似乎能当那个搅局者。

那京东是基于什么样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分到一杯羹,让行业更进一步呢?

答案在商家端,天下苦携程久矣。

京东们的攻势:做善良的生意人

独家的资源优势,也给了携程“定价权”。

定价权是巴菲特投资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认为: 一家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在不流失客户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能力

OTA的酒店业务主要还是抽佣,携程的高利润率也来自于此,业内独一无二的高抽佣。

数据显示,携程佣金率普遍为 12%-20%(特牌商家15%-20%,部分稀缺资源达30%),显著高于美团(6%-10%)、飞猪(5%-6%)、同程(8%+流量成本)。

而酒店业的净利率普遍在10%左右,但是因为不掌握分发渠道,议价权上的天然弱势,加之直销渠道的普遍孱弱,使得酒店商家对OTA渠道的过度依赖成为一种“宿命”,离不开,又不怎么赚钱,只能任人鱼肉,说白了,靠平台的自觉。

对携程的高抽佣,即使是万豪,貌似也无力改变,今年五月,万豪开始寻求和飞猪、美团合作,想要通过年轻化来破局。

也许正是如此,才会有携程平台因为“私自调价”,被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的新闻。对此,商家还吐槽“调价助手”像个“关不上的水龙头”“关上了还会再自己打开”,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携程对此公开回应称:“调价助手”是为了使酒店的价格适应当地市场价格,帮助酒店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商家反映的无法关闭“调价助手”的问题,携程客服承认,如果系统检测到其他平台的价格低于携程,可能会因为合同要求价格一致而自动追价

看上去是为商家好,但从商家的反应看………

央视网对此的评论是:本来,平台、商家与消费者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是一个稳定“三角体”。但如果一方遭遇严重不公平待遇难以支撑时,这个“三角体”必然不再稳定甚至坍塌。结果不会有赢家。

关于多方合作的生意,芒格曾说:“如果一门生意只让一方赚钱,而其他人受损,它迟早会崩溃。”并举了Costco的例子:“ Costco的成功,是因为它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不是只让自己赚大钱”。

简单说,单方暴利”的生意往往不可持续,而“多方共赢”的生意才能长久繁荣。

其实在京东之前,美团、同程等平台就选择在中低端市场或细分场景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在这次的举报当中,并没有看到除携程外平台的身影。

是不是也能说明,这两家近20%的净利润的确是在共赢的情况下做出来的,那携程的平台的利润能不能降一降?给把利润给商家一些?

再看京东,京东进入的方式是:酒店商家参与“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享受最高三年0佣金。

由此来看,无论京东的结局如何,酒旅业务能不能做成,从根本的商业逻辑上讲,至少我们能预测到未来可能的变化。

一是为了应对竞争,平台可能会放弃部分利润用以补贴商家。

现在京东的获客能力是个疑问,所以,携程的思路可能是在供给上降本,需求端补贴。

但是当京东真的能起势,平衡三方的利益,挤出部分市场,把市场炒热之后,携程的分发能力一定程度上会被减弱,商家能看到其他平台的增量,倒戈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其他平台可能会加大供需两端的补贴。

比如阿里的飞猪,在经过整合之后,已经并入了阿里电商事业群,其宣布的500亿补贴的计划,有没有可能会分发给飞猪一部分?

比如美团,在核心的外卖市场被做大以后,会不会给本地生活带来增量,由此带来规模化的降本效应?

在正常的商业世界中,没有利润是不正常的,京东的到来,让所有的从业者都能动起来。

正如央视那句话所说,唯有构建三方共赢的深层生态,平台经济才能走出内卷,迈向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携程集团,还是要做主动的那一方。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观二姐”,作者:二姐,36氪经授权发布。

+1
2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