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杀出超级独角兽:靠云游戏年入5.2亿,全国第一
近日,安徽杀出一个超级独角兽:海马云。
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但玩游戏的人大概率享受过它的 “隐形服务”:比如用手机玩大型 3D 游戏时不卡帧,用普通电脑跑专业 3D 软件时很流畅,背后可能就是它在云端 “帮忙”。
这家公司的老板叫党劲峰,是个典型的技术极客——不爱穿西装,偏爱宽松短裤,一副黑框眼镜,一撮性感的胡须,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新鲜产品。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修边幅的人,却干成了件挺创新的事:自己造服务器、搭技术平台,让原本需要高端设备才能运行的游戏和软件,在普通手机、电脑上也能顺畅用起来。
这个行业还存在着诸多机会,值得创业者关注。
技术融合催生新体验:依托 5G+AI+VR 技术,优化 VR 设备渲染技术、降低延迟至 20 毫秒内,打造沉浸式云游戏体验,突破传统场景限制。
细分市场潜力待挖:针对女性玩家开发社交、换装等 “云原生” 游戏,提升画质满足审美需求;聚焦老年及家庭场景,优化电视端适配,开发操作简便的休闲类游戏。
商业模式创新升级:探索 “云游戏 + 教育” 跨界服务,结合 3D 互动场景拓展 B2G 模式;与硬件厂商合作预装服务,按销量分成触达用户。
- 01 -
海马云创始人叫党劲峰,是一位80后创业者,属于典型的创业极客,相较于西装长裤,他更喜欢休闲的宽松短裤,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新鲜产品。
他200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6月取得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任职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直至 2007 年 3 月。从 2007 年 5 月至 2014 年 6 月,他就职于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一职。2013 年,他带领网秦老班底创立海马云的前身——北京海誉动想科技。
它自主设计研发服务器、搭建 GPU 集群,为企业提供云渲染服务。
怎么理解这个业务?大家玩大型游戏或使用3D软件时,需要高性能电脑/手机,但普通设备跑不动。针对该需求,海马云自建“云端机房”,里面装满高性能显卡(GPU)服务器,专门负责图形渲染和计算。
2016 年,海马云成功研发第一代 arm 列阵服务器,成为全球 arm 架构垂直云计算业务的开创者,开始进入云游戏计算领域。
当然,这离不开党劲峰的果断决策。
2016 年,当行业普遍采用 X86 架构运行安卓游戏时,党劲峰提出用 ARM 架构重构底层技术。这一决定在内部引发激烈争议,因为当时 ARM 服务器的兼容性和性能被认为无法满足云游戏需求。但他力排众议。
2017年,其产品开始商用,与中国移动咪咕互娱、360 游戏、阅文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率先实现云游戏商用。
到现在为止,在海马云的营收构成中,云游戏 GPUaaS 占比最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云游戏 GPUaaS 的收入分别为 2.48 亿元、2.2 亿元、4.58 亿元,占比总收入的 85.4%、65.4%、88.1%。
其中,咪咕文化又是其最大客户。咪咕公司是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子公司,专注于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的聚合、运营与服务。
自2017年双方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咪咕文化在 2022 - 2024 年分别为公司贡献营收 1.23 亿元、1.56 亿元、1.85 亿元,占比公司总营收的 42.5%、46.4%、35.7%。
- 02 -
云游戏行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是概念提出阶段,当时互联网技术和硬件水平有限,云游戏仅停留在设想层面。
随着互联网带宽提升以及硬件性能增强,进入技术探索阶段,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研发云游戏技术,但受限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未能大规模商用。
直到近几年,随着 5G 网络普及、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云游戏快速发展。
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云游戏场景的实时云渲染服务的市场规模预期于 2029 年达到 116 亿元,2024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5.4% 。
在国际上,云游戏行业竞争激烈,国外一些科技巨头份额较有优势,如谷歌的 Stadia、微软的 xCloud 等。国内云游戏企业与国外相比,在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市场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本地化服务、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理解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海马云的竞争对手包括网易云游戏、腾讯即玩等。与竞品相比,海马云在业务定位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海马云向企业客户提供从 iaas 层硬件基础设施到 paas 层软件核心技术的全栈式服务。这种全栈自研能力,使得海马云在技术的稳定性、定制化服务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按2024年收入计算,海马云在中国云游戏场景实时云渲染服务提供商中市场份额为 17.9% ,排名第一。在营收方面,2022年至2024年,海马云的营收分别为 2.90 亿元、3.37 亿元和 5.2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3.8% ,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然而,在利润方面,海马云却持续亏损,净亏损分别达 2.45 亿元、2.17 亿元、1.85 亿元。
未来几年,行业机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5G+AI+VR 技术融合:沉浸式体验新市场。
VR + 云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传统云游戏解决了 “设备限制” 问题,但 VR 技术能进一步突破 “场景限制”。
例如,玩家戴上 VR 眼镜即可进入游戏中的虚拟世界,通过肢体动作直接操控角色。目前,海马云等头部企业已在平台上承载超过 28000 款游戏,其中不乏支持 VR 适配的 3A 大作。新玩家若聚焦这一领域,可针对 VR 设备优化渲染技术,降低延迟至 20 毫秒以内(行业公认的 “无感延迟” 标准),打造差异化体验。
二、垂直细分市场:女性玩家+老年群体。
女性玩家市场:据行业调研,女性占云游戏用户的比例已从 2022 年的 28% 升至 2024 年的 35%,但现有游戏中,针对女性偏好的社交、换装、轻度解谜类内容占比不足 20%。新玩家可开发 “云原生” 女性向游戏,无需下载即可在手机、平板上流畅运行,同时通过云渲染技术提升角色服饰、场景细节的画质,满足审美需求。
老年群体与家庭场景:随着智能电视普及,家庭云游戏场景兴起。数据显示,2024 年通过电视端访问云游戏的用户同比增长 120%,其中 50 岁以上用户占比达 15%。这类用户更偏好棋牌、休闲益智类游戏,且对操作简便性要求高。新玩家可优化电视端适配,开发语音操控、简化界面的专属版本,抢占这一蓝海市场。
三、商业模式创新:从 “按时长收费” 到 “场景化服务”。
“云游戏 + 教育” 跨界服务:例如,将历史、科学知识融入游戏剧情,学校或家长可按课程包购买服务,通过云渲染技术实现 3D 场景互动(如 “虚拟博物馆” 游览)。这类 B2G(企业对政府)模式受政策支持,且竞争较少。
硬件捆绑合作:与智能电视、VR 设备厂商合作,预装定制化云游戏服务,按设备销量分成。这种模式能快速触达用户,尤其适合缺乏流量资源的新玩家。
综上,新玩家无需与海马云等头部企业比拼 “全品类覆盖”,而是可依托技术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或聚焦细分人群需求。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作者:直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