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为 Firefox 付费!”
截至目前,你心目中最好用的浏览器是哪款?那如果有一天,浏览器不再免费,开始收费了,你还会继续使用吗?
最近,软件开发者 John Karahalis 在 Mozilla 社区发出一则引发热议的呼吁——“让我为 Firefox 付费吧!”
起初,不少人听了直呼不解:“哪有人主动要求软件收费的?”
但随着这封公开信的流传,出人意料的是,无论是在 Mozilla 社区,还是在 HN 上,持有这样观点的用户并不在少数。
那么,他到底说了什么,为何愿意掏钱支持一个本应“免费”的开源浏览器?一起来看看 John Karahalis 的这则公开信:
公开信全文
致 Mozilla 社区:
我是一位长期支持 Mozilla 的用户,也发布过自由和开源软件。我迫切希望 Mozilla 能为 Firefox 收费。如果这听起来像是自相矛盾,请继续往下看。
我是在 2006 年左右开始参与 Mozilla 社区的。当时我活跃在 Spread Firefox 项目中,还组织过一场比赛,鼓励大家用最具创意的方式来推广 Firefox。现在回头看,那场比赛其实算是一场“游击式营销”活动。有些参赛作品令人惊艳,比如我记得有人把 Firefox 的贴纸贴在了一架私人飞机上,还有人在棒球场展开了一条巨大的 Firefox 横幅。我自己也参与了,在纽约市四处张贴传单。
后来,我还在 Mozilla 公司(MoCo)全职工作了八年。要把那段经历总结出来太费篇幅了,但我真的非常感激,也觉得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想说的是:曾经,推出一款收费的 Firefox 是难以想象的事。而现在,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开源软件收费,乍一听好像有违初衷,但即便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也明确表示:收费与自由软件理念是完全兼容的。我想不到有哪个组织比 FSF 更重视软件伦理,而他们也支持合理定价。对于对此有疑问的人,我推荐去读一下他们的完整文章(https://www.gnu.org/philosophy/selling.en.html),这里引用其中几句话:
许多人认为,你不该为传播软件副本收费,或者说,至多只能收取足以覆盖成本的费用。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我们鼓励那些再分发自由(在自由的意义上)软件的人,收取他们愿意收、也能够收的任何金额。
[…]
有人担心,较高的分发费用会让没多少钱的用户用不起自由软件。对专有软件来说确实如此,但自由软件不一样。用户无需支付分发费用就能使用这类软件——他们可以从朋友那里复制程序。
这正是重点所在!在我设想的世界里,不愿意支付的用户依然可以免费使用。只要 Firefox 保持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本质,用户就完全可以选择安装一个分支版本。他们可能无法支持产品开发,也可能无法享受同样的客服或更新服务,但使用替代版本的权利属于他们。目前已有不少 Firefox 的分支,比如 LibreWolf(我个人偏好)、Waterfox 和 IceCat 等,这些项目也不会因此消失。
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提出这种想法,是十多年前的一个思想实验。当时现场反应激烈,我都不敢相信,甚至还有人愤然离场。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已经看到了依赖广告盈利的公司会走向何方——有人真心觉得 Facebook 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好”吗?这种模式的终点是:产品烂化、上瘾机制、鼓动极端情绪的算法胡说八道,还有侵入式的定向广告。这就是我希望 Mozilla 不要走的路。请让我为 Firefox 付费!让我直接出钱支持这个产品——不是捐给基金会,而是直接为 Firefox 开发出一份力。(当然,我仍然支持 Mozilla 基金会,他们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但我想知道这笔钱明确用于 Firefox 本身。)
如今,我很乐意为用户至上的软件付费,包括那些自由开源的软件,比如 Proton、Standard Notes、Kagi 等。我有幸有能力去支持这些产品。但我再次强调,不愿意付费的用户依然可以自由选择。请让我为 Firefox 付费!
有人可能担心:如果 Firefox 成了用户付费产品,大家会转向其他替代品。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我认为恰恰相反。现在有些用户正在流失,就是因为不满 Mozilla 当前的商业模式。如果 Mozilla 采用一个合理的模式——我给你钱,你给我好产品——我相信很多流失的用户反而会回来成为客户。
我是不是在建议 Mozilla 彻底转向这个模式?当然不是。但至少,给我们一个选择。做一次实验:发布一个版本的 Firefox,没有赞助内容、没有遥测、默认不用 Google,内建广告拦截。我会毫不犹豫地付钱。
如果 Mozilla 不做这件事,我担心迟早会有别人来做。
处于争议漩涡的 Firefox
John Karahalis 的这封公开信,可以看作是一种“用户自救”行为:他希望通过付费来拯救日渐式微的 Firefox,也是在表达对 Mozilla 近年来一些决策的失望与质疑。
回看过去,Mozilla 的很多决策让人感到困惑。譬如今年 2 月,Mozilla 更新了 Firefox 浏览器的使用条款,其中一条引发了广泛关注:「当您通过 Firefox 上传或输入信息时,即授予我们非排他性、免版税的全球许可,允许我们使用这些信息协助您浏览、体验和交互网络内容,具体用途将根据您对 Firefox 的使用情况而定。」
这一模糊的授权措辞被不少人解读为“对用户数据的默认使用权”。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此之前,Mozilla 还悄然删除了 Firefox 官方 FAQ 中关于“我们不会售卖用户个人数据”的承诺。网络上关于 Firefox 正在“自毁”品牌信任的讨论随之而起,有网友直言:“Mozilla 快把 Firefox 玩死了。”
与此同时,Firefox 高管薪酬也成为争议焦点。根据 Mozilla 提交的财报数据,其 CEO Mitchell Baker 的年薪从 2021 年的约 560 万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690 万美元,而同期 Mozilla 总收入从 5.27 亿美元降至 5.10 亿美元。相比之下,Firefox 的市场份额不仅持续下滑,还远远落后于 Google Chrome,甚至被微软 Edge 反超。
正因为如此,不少老用户感到失望:
“我完全支持为 Firefox 付费。我过去还给 Mozilla 捐过款,但我感觉我的钱并没有用在 Firefox 上,而是花在了一些说实话挺古怪的项目上。”
我以前想向 Mozilla Foundation 捐款,但我早已不再抱有希望,认为这家公司会以我认可的方式使用这些资金。我悲观的一面会预期捐款将被用于更多内置的“活动”、“研究”或广告。或者也许会给他们的高管发奖金。
我只想让 Firefox 变得更快。我在向 Floorp(一个 Firefox 分支)捐款,至少他们似乎专注于让浏览器变得更好。
Firefox 能工作,但它有数千个烦人的问题(其中许多只是小问题,但仍然存在)。CEO 的薪水足以资助超过 30 名额外开发人员。想象一下,这些年来有多少问题本可以解决。
时下对于 John Karahalis 呼吁可以为 Firefox 付费的倡议,有用户大力支持,称“我很乐意有机会为 FF 付费”。不过,也有人指出,与其靠捐款模式,不如推出“高级订阅版”来维持产品的独立性与可持续性:“我愿意掏钱让 Firefox 活下去,不被干掉。像维基百科那样靠捐款或许可行,但我更倾向于一种明确的付费机制——比如订阅版 Firefox,解锁额外功能和优先支持。”
另外,网友 Sam_Heuck 的评论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矛盾心情:
「我确实非常愿意为 Firefox 付费。不过,现在我还不会这么做。原因是,他们目前从 Google 那里通过所谓的“默认搜索引擎”操作获得了大量收入。我对 Mozilla 是否有意愿和/或能力正面与 Google 竞争,信心不大。在这一点发生改变之前,我很难合理化对 Firefox 进行经济上的支持。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为其价值付费。比如,Mozilla 推出了 Mozilla VPN,用户可以为此付费。如果你想用金钱支持 Mozilla,这是一种可行方式。但我现在不确定这部分收入在 Mozilla 内部是如何分配的。如果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业务部门,那么 Firefox 可能根本受益不到。
其次,我并非带有指责之意,但尽管我相信 Mozilla 这个组织,我还是担心它会走上目前许多媒体公司采用的老路:一开始提供尊重用户的付费产品,但过一段时间后,产品质量依然不可避免地滑坡。于是你一边在为产品付费,另一边却仍在遭受“监视资本主义”的恶果。
在我看来,完全免费的替代方案,似乎是消费者唯一可以用来惩罚这种行为的方式。只可惜,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出这种选择的用户还太少了,否则这种方式或许能更有效些。」
毫无疑问,Firefox 作为少数仍坚持开源、强调用户隐私的浏览器之一,如今却陷入了信任危机与发展困境。当用户愿意为它掏钱,却又因对方向与透明度的质疑而犹豫,这本身或许比“市场份额下降”更值得 Mozilla 警醒。
参考:
https://discourse.mozilla.org/t/let-me-pay-for-firefox/141297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454861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编译:苏宓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