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铺黄金下有周六福,周大福们岔路求生

一点财经·2025年07月14日 19:25
黄金,一门卖稀缺的生意

“谁拥有黄金,谁就制定规则。”今年4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贴出的这句俗语,正在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撕裂。

中国黄金协会2024年的数据揭示了其中一角:全国黄金消费量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销量暴跌24.69%,而投资性金条及金币却逆势增长24.54%。2025年的当下,年轻人中流行起了贷款买金条,但对黄金的消费欲望却在减弱,有人甚至结婚“租三金”。

被撕裂的不只是消费市场。当去年上市的“小老弟”老铺黄金一路狂飙,市值超越“老大哥”周大福,一众“周”字号和旁观者们后知后觉地发现,黄金的天变了。

当“按克计价”的黄金失去吸引力,传统金店们正被迫选择两条截然不同的救赎之路:向上做奢侈品,或向下做平价货。当黄金不再好卖,金店还能卖什么?

破防的黄金

曾几何时,当消费赛道寒风凛冽,黄金赛道却坚挺如金。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等都在2023年创下了史上最佳业绩。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业绩急转直下,2025年颓势未改。

周大福的业绩崩塌来得猝不及防。

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巨头营收下降16.8%,尽管通过“一口价”产品将毛利率拉升550个基点至29.5%,但净利润仍下滑9%。更残酷的是同店销量数据:中国内地市场暴跌30.1%,甚至比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还低24个百分点。

同样的故事在“周字号”家族蔓延:2024年,周生生营收下降15%,净利润下降20%;周大生营收下滑14.73%,净利润下滑23.25%;老凤祥营收下滑20.50%,净利润缩水11.95%;豫园股份包括老庙黄金在内的珠宝时尚板块,营收下滑18.38%。

高金价与消费降级的双重绞杀下,“周字号”们的传统模式暴露出致命短板。

传统模式下,虽然周大福很早就推出了“一口价”模式,但整体上,“周字号”们赚钱靠的是周转和门店扩张,即将黄金从贵金属转化为饰品赚取手工费,再通过不断的渠道扩张,提升规模。

这带来了门店低效、产品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周大福,其早早就在进行门店调整,2025财年在中国内地净关店896家,但低效门店清算的阵痛远超预期,直营店的同店销售持续下滑19.4%,同店销量下滑30.1%;加盟店的同店销售持续下滑13.9%,同店销量下滑28.7%。

随着结婚人数持续跳水,2024年跌至610.6万对,以及金价的持续攀升,年轻一代的黄金消费热情低迷。同时,产品又不值得他们单纯为设计与品牌埋单,金店们不得不推出“每克减30元”等促销,陷入“打折—品牌贬值—客群流失”的恶性循环。

变天的黄金市场,不得不另寻出路。

生死岔路

当“周字号”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也有一些品牌在趁此收割。

一个是去年上市后股价一路昂扬,将黄金运营成奢侈品的老铺黄金;一个是今年6月26日成功在港股上市,靠着“贴牌”收割加盟商的周六福:两者一上一下,演绎出黄金市场正面临的生死岔路。

去年上市后一路开挂的老铺黄金,展现的是一条向上的“逆行曲线”。数据显示,2024年老铺黄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5%,净利润暴增253.9%;门店数36家,店均营收2.3亿元。近三年,其毛利率稳居40%以上,远超一众“周字号”。

当老铺黄金向上缔造神话时,另一批品牌正向下俯身寻找生存空间。

今年6月正式登上港交所的周六福,在毛利率上的表现同样惊人,那就是加盟收入。加盟本身在黄金珠宝行业并不罕见,老凤祥、周大生的加盟收入占比甚至在90%、70%左右,但周六福还是将加盟玩出了“花样”。

其加盟收入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加盟商销售产品,一种是加盟商可外购产品,只需向其支付产品入网费、服务费。这样放低身段的轻资产“贴牌”模式,给周六福带来了惊人的利润空间。

数据显示,近三年,周六福的加盟模式毛利率分别为51.8%、32.0%及33.7%,高于自营店及在线销售渠道的毛利率。 其中,2024年仅产品入网费就收入6.46亿元,毛利率99.98%;服务费1.26亿元,毛利率80.7%。

去年11月登陆港交所的梦金园,走的同样是一条向下之路。

与其他由上至下的品牌不同,梦金园从下沉市场切入,通过加盟店进驻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其来自三线及以下市场加盟商的销售收益合计分别为37.0%、41.3%、41.0%。

这一路线下,梦金园走的是类似蜜雪冰城的薄利多销与供应链整合路线。

一方面,2021-2024年,其毛利率虽然逐年升高,但均在7%以下,显著低于其他品牌;另一方面,它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及提纯精炼、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到零售的一体化,是招股书或财报中为数不多提及制造能力的。

在消费行业呈现K型分化,企业们纷纷高端、高质价比两手抓的背景下,黄金市场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分化之路。向上,还是向下,成为摆在它们面前的生死岔路。

黄金卖的是什么?

在生死岔路面前,“周字号”们开始循着老铺黄金的“老路”向上走。

一是渠道向上。

周大福关闭低效店的同时,在香港、深圳、上海等核心城市开设旗舰形象店,并计划再开约20家;周生生表示会撤出低效三四线单一门店,开设高端或主题性门店;周大生去年净关店98家,其中三四线及以下市场关店115家;老凤祥将向商场店转变。

二是产品向上。

周大福推出传福系列、故宫系列,均创40亿港元零售额,定价黄金产品占比从7.1%跃升至19.2%;老凤祥在提高“一口价”产品占比的同时,玩起了二次元突围,推出“黄金高达”“黄金圣斗士”;周生生新增了“YUYU”系列,以镶嵌钻石装饰的黄金饰品为特色……

三是营销向上。

周大福革新CTF Club会员计划,推出全新会员等级制度。截至2025财年,会员规模扩展至5370万人,内地与港澳市场约65%的销售由现有会员贡献。内地会员平均消费额同比增长15%,港澳地区上升17%。

其实,无论向上还是向下,本质都是当黄金作为金属的稀缺性在消费市场失效后,品牌在重构新的“稀缺性”。老铺黄金、周大福等向上者致力于以设计、体验、IP等构建稀缺性;周六福、梦金园等向下者则用渠道、价格与高质价比构建另一种稀缺。

但不管向上还是向下,它们的前路都布满荆棘之路。金价仍然是它们前进之路上挣不脱的枷锁——2025财年,周大福尽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毛利率有所提升,但最终因黄金借贷合约亏损61.8亿港元。

不只是正在学习的“周字号”们,就连老铺黄金也没有逃脱黄金的束缚。数据显示,2024年年末,老铺黄金的存货余额为40.88亿元,而当年其净利润为14.73亿元。这意味着,老铺黄金并没有像真正的奢侈品公司那样抗周期,还是受制于金价波动。

毕竟,黄金生意的内核在于,制造的稀缺性是否真实且可持续。

结语

随着梦金园、周六福先后上市,豫园股份、老铺黄金、周大福先后以增资扩股、发债等形式补充“弹药”,一场黄金大战在所难免。未来能存活的品牌,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的黄金凭什么比别人的更稀缺?

当年轻人为联名黄金通宵排队,当高达迷为爱好一掷千金,这场关于黄金稀缺性的争夺战,早已超越材质本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点财经”,作者:一点.大消费组,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