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新火种:98万亿美元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主要指通过“外汇掉期”来筹集的美元。其不记入资产负债表,信息披露也不充分。余额在雷曼危机后的2008年底为41万亿美元,2023年底为 91万亿美元,2024年底增至98万亿美元。一旦遭遇冲击,流动性危机可能会扩大……
国际清算银行(BIS)就过度膨胀的美元“隐性债务”敲响了警钟。这是使用金融衍生品来筹集美元的方法之一,除了银行之外,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也使用这种方法。截至2024年底,美元隐性债务的全球余额已达到98万亿美元,发生冲击时流动性危机可能会扩大。日本的三大银行也在稳定筹集美元方面存在课题。
隐性债务主要指通过名为“外汇掉期”的金融衍生品筹集的美元。这是一种以本国货币交换美元进行融资的手法,在一定期限后需要以美元偿还。大多为期限不到1年的短期商品。由于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国际清算银行将其称为隐性债务。
监控全球结算市场的国际清算银行之所以无法再忽视这一问题,是因为其规模庞大。余额在雷曼危机爆发后不久的2008年底为41万亿美元,2023年底增加到了91万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更是膨胀到了98万亿美元。据推算,截至2023年底,相当于总额近一半的41万亿美元为总部设在美国以外的银行持有的余额。
此外,“外汇掉期的最大使用者是非银行机构”(国际清算银行)。投资基金等不像银行那样受到监管,与银行相比信息披露也不充分。
对于金融监管部门来说,这可能是一大漏洞。一旦遭遇冲击,为了筹集偿还所需资金,金融机构会被迫支付更高的成本来确保美元或者抛售美元资产,可能会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尽管如此,目前因缺乏统计数据,无法精准掌握外汇掉期的实际情况。很难预测哪个国家或地区会出现多大程度的美元短缺。在不透明的状态下,中央银行可能会被迫出台政策来应对。
曾在日本银行(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工作过的丽泽大学教授中岛真志在谈到隐性债务的膨胀时表示:“这意味着潜在风险不断增加。一旦发生什么事,影响就会相应变大。影响可能会从经营基础薄弱的地方金融机构开始显现”。
截至2025年3月底,三菱UFJ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这日本三大银行的外币存款均无法完全覆盖外币贷款。作为稳定融资指标的存贷比分别为109%、131%和127%,都处于超贷状态。
不足部分通过发行公司债或偿还期限较长的掉期等方式筹措。截至2025年3月底,三菱UFJ金融集团筹资额达到820亿美元,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达到1460亿美元,瑞穗金融集团达到937亿美元。在发生冲击时,仍存在因贷款急剧增加或存款流出而导致美元短缺的风险。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确保美元,市场上出现了美元短缺。美联储(FRB)通过日本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央行扩大美元供应,解决了这一局面。
然而,市场对美联储今后是否会继续在紧急时供应美元表示怀疑。原因是外界认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在轴心货币美元的全球供给成本问题上,要求各国承担相应的负担。
法国巴黎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指出,“在发生全球金融危机时,美联储是否会向主要国家的央行供应美元变得极为不确定”。
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也是一个不安因素。日生基础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上野刚志表示,“虽然可能性很低,但如果因霍尔木兹海峡封锁等原因导致原油价格长期高涨,将会导致全球经济恶化并引发信用收缩。如果资金提供者消失,流动性将会变得紧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新井惇太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