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国内最大香水企业被罚
上个月,“中国香水第一股”颖通控股登陆港交所,而在资本热捧香水赛道之际,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香水企业圣美伦(南京)香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美伦”),却因原料违规再收罚单。
7月7日,聚美丽从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圣美伦因未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者技术规范使用原料,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被处以罚款1万元。
图片截自江苏省药品监督局官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并未明确披露圣美伦公司此次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
但是,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以及结合国家药监局、地方市场监管局已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例来看,“不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者技术规范使用原料”的行为可能包括:
非法添加禁用原料、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限用原料、使用过期或变质原料、原料来源不符合要求、原料安全性评估缺失、生产过程中引入禁用物质、未按技术规范生产等等。
曾被检出禁用原料!
不过,经查询,圣美伦此前已多次因质量问题被处罚。2016年及2017年,其产品相继被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以下简称“DEHP”),因此被监管机构通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DEHP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年版)》中被明确列为禁用原料,严禁添加于化妆品中。
其中,2017年,圣美伦生产的香水中,DEHP值高达26mg/kg。对此,相关部门要求立即停止销售该不合格产品。
而2016年,圣美伦“金屋藏娇”香水也被检出DEHP,含量为5mg/kg。经查询,其淘宝官方旗舰店已停止售卖此款香水。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涉事方圣美伦公司,由法国Art&Parfum公司投资建设,成立于2002年。该公司集香水、化妆品的研发、生产、营销、OEM加工于一体,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香水企业,核心产品包括钻之恋系列、茶香系列、山川系列等。
图片截自圣美伦品牌官网
而圣美伦公司的法人周信钢,据称是新中国大学内培养的第一代调香师,更是有“香水大王”的称号。
图为周信钢,图源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周信钢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调香师,1984 年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届调香班学习,师从国内顶尖香料专家。毕业后,他开发了中国首款“古龙”香水和“桂花”香水,填补了国产香水市场空白,被媒体称为“中国香水产业的拓荒者”。
据悉,圣美伦曾通过整合多个国际香水品牌的代理权,扩大其业务规模。
其中,圣美伦从科蒂中国取得Chloé、Marc Jacobs、Calvin Klein、Davidoff等品牌在江苏和山东的专柜专营权,取代了原代理商北京美缇,成为上海颖通旗下Burberry、Gucci、Versace、Lanvin等20多个品牌在湖北、山东、江苏的省级代理商,成为颖通国内最大合作方;
此外,周信钢曾在采访中表示,圣美伦已覆盖近50个国际品牌代理和100多个百货专柜,此举足以重塑中国香水代理市场格局。
同时,圣美伦作为国产香水领军品牌,也在创始人周信钢的推动下,致力于融合中国文化发展本土香水业务,目前已进驻6000家化妆品专营店网点和100个百货网点。
这一品类监管趋严?
曾是国产香水代表的圣美伦,后期也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受处罚。除了圣美伦,目前市场上也有部分香水企业因违规被通报。
对于香水品类的监管与处罚情况,化妆品研发总监王琛辰曾在聚美丽的采访中表示,“目前业内对于香水的检查实际上是较少的。”
但从近年来,香水品类的监管力度持续升级,也能窥见一二。罚单数量攀升,处罚金额更屡现“大单”,以上种种为企业敲响警钟。
其中,2024年9月6日,香水品牌香遇沙龙香水原料商/品牌商分别因未按条例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按照技术规范使用原料生产化妆品,双双收到大额罚单。
图片截自上海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处罚书显示,上海筑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的5批次“香遇沙龙香秋风与桂沙龙香水”,被检出着色剂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用范围,被罚没款10.62万元。
同日,上述5批次香水产品的备案企业上海芬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因同样问题42.86万元。
此次原料商与品牌商累计罚没53.48万元,可见监管对香水原料安全红线的零容忍。一旦触及技术规范禁区,将重拳处罚。
而这一案例并非孤例,近年香水品类因非法分装、假冒伪劣、成分超标等问题频遭处罚,监管利剑正加速落向这一高速扩张的赛道。
从上图统计的处罚案例中也可以发现,香水品类受处罚的原因多为上述等问题。
对此,王琛辰也在采访中表示,“监管趋不趋严主要根据风险监测的结果来看。哪里有风险,监管的重心和资源就会倾向该领域,如果问题很普遍就会加强监管。”
而目前,香水品类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品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监管力度也将会相应加强。
聚焦此次圣美伦被处罚事件,虽被罚金额相对较少,但曾凭借创始人影响和渠道深耕而成为国产香水代表,却多次因成分安全和生产合规问题受罚,可见其在快速扩张中需强化质量内控。
另外,随着消费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口碑,如品牌被罚的负面消息过多,同意会影响品牌的美誉度,因此在未来,品牌们还需要更重视产品质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聚美丽”(ID:jumeili-cn),作者:左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