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跑出超级隐形冠军:搞算力中心,年入21亿

铅笔道·2025年07月07日 20:11
在粤港澳大湾区,奥飞数据是最大的中立IDC运营商。

1999年的广州,还在招商银行任职的冯康,或许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会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算力大亨”。

三年后,中国网通南下拓市的“创业概念” ,点燃了他的转型热情。从省宽带中心业务主管到初创云计算公司经理,冯康在数据业务的土壤里悄然扎根。

2004年,他创立奥飞数据,总部广州。目前,其核心业务是:数据中心。当下火热的AI算力中心,正是其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在华南地区,其市场份额约为15%,服务客户超 300 家;在京津冀地区,市场份额约达 8%;在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至5%左右。

在粤港澳大湾区,奥飞数据是最大的中立IDC运营商。

7月6日晚间,这家隐形冠军发布公告,决定定增。我们来看看,算力中心未来还有哪些机会?

01

冯康,1978年出生于江西,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是典型的“金融人”出身。

1999年,大学毕业的他进入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做信贷员。此时,国内正处在金融体制改革和互联网兴起的交汇点。

冯康在银行待了不到三年,2002 年,中国网通为打开南方市场,在广东成立分公司,冯康被其创业概念吸引,于2003年4月加入,成为广东网通的一员。

在这里,他获得了接触数据业务的机会,到2007年离开时,已担任省宽带中心业务主管,这段经历为其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真正的转折点在2007年。他加盟了一家初创云计算公司——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经理。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IDC(数据中心)行业的爆发潜力。

2009年,冯康辞职创业,创办昊盟科技;2011年接手广州市实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正式创立奥飞数据,开启他在数据中心行业的主场。

2011 年初,冯康收购广州实讯通信科技,即奥飞数据的前身。创业初期,公司网络不稳定,客户信任动摇。

冯康采取保守策略,先稳住现有客户。一方面,他安排技术团队全力排查网络问题,及时向客户反馈问题排查进度和解决方案,让客户感受到公司对问题的重视和积极处理的态度。另一方面,为现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障,如增加服务器巡检频率。

其次,他逐步拓展关联客户。例如,若现有客户是某游戏公司,就尝试接触为该游戏提供推广服务的广告公司,或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外包公司等。

经过一年左右缓解了危机。

危机过后,冯康意识到自建机房对IDC 服务商的重要性。2013年,他主导公司投资搭建网络资源管理平台,2014年开始投资自建机房,甚至将自己居住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

2014年8月,奥飞数据的广州机房第一期完工,为业务奠定了基础。

2015年,冯康将奥飞数据带入资本市场,成为广州地区首个登陆新三板的IDC服务商,融资逾 1 亿元。2018年,奥飞数据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奥飞数据现在的核心业务是IDC。

公司在广州、天津、廊坊等地自建数据中心机房,逐步从“代维服务商”变身“重资产运营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已达75.4亿元,在建工程余额达10.7亿元,机柜规模持续扩张。

2025年,公司计划定增,募资的目标是:AI服务能力的智算中心——投入“新一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园(廊坊固安F栋至J栋)”,新增8925个8.8kW机柜。

奥飞数据的模式是典型的“技术驱动+资产先行”,与阿里云、腾讯云等平台型云厂商不同。

简单来说,阿里云、腾讯云等像是“算力零售商”——它们从奥飞数据等企业租用物理机房和机柜,部署自己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再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算力 “切割” 成小块,以云服务的形式卖给终端用户。

而奥飞数据则是“算力地产商”,专注于建好“算力大楼”(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的电力、网络和安全环境,将“房间”(机柜)租给阿里云、腾讯云等 “零售商”或大型互联网企业自己使用。

02

奥飞数据的业务扩张,折射着算力中心的旺盛需求。2024年收入为21.65亿元,同比增长62.18%;净利润为1.24亿元。

奥飞数据的客户包括:大型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

奥飞数据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能力,包括土地、电力、网络接入等机房核心要素;二是服务能力,包含运维效率、网络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

当然,奥飞数据也面临不少挑战。

1. 资金压力大

IDC行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赛道,从土地购置、机房建设到设备采购需投入大量资本,而客户上架率(即机柜实际使用率)爬坡通常需要3-5年才能实现现金流平衡。这种商业模式导致企业普遍面临高负债问题,奥飞数据也不例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2.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约50%-60%)

2. 市场竞争加剧

越来越多企业进入IDC领域,尤其是国资背景企业和互联网巨头自建数据中心,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

首先,国资背景企业凭借资源优势和低成本资金大举进入IDC市场,对民营第三方IDC服务商形成挤压。例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不仅拥有遍布全国的骨干网络和电力资源,还能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建设数据中心。

奥飞数据2024年三季报显示,其毛利率虽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28.8%,但仍低于部分国资背景IDC企业,比如中国电信云业务毛利率约30%-35%。

其次,互联网云厂商加速自建数据中心,直接削弱了第三方IDC服务商的议价能力。阿里云、腾讯云、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近年来大幅增加资本开支,建设自有算力基础设施。

例如,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建设,而腾讯、百度等企业也倾向于采用“自建+租赁”混合模式,减少对第三方IDC的依赖。虽然奥飞数据仍与阿里、快手等企业保持合作(如2024年签订超10亿元IDC服务合同),但大客户自建趋势意味着长期订单可能面临缩水风险。

最后,区域性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战。

由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能耗指标趋严,IDC资源稀缺性凸显,但周边地区(如廊坊、张家口)的数据中心供给快速增加,导致部分市场出现产能过剩。

奥飞数据重点布局的京津冀地区(如廊坊固安数据中心)虽然需求旺盛,但竞争对手如万国数据、光环新网等同样在此密集布点,行业整体上架率爬坡速度放缓。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奥飞数据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部分原因正是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机柜租赁价格承压

3. 宏观风险难控

一方面是政策风险,“双碳”目标要求数据中心能效更高,PUE(电能使用效率)成为硬指标;另一方面是AI产业周期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客户上架进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铅笔道,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记住,通胀的是 “学历的价格”,不是 “你的价值”。只要你有真本事,在哪都饿不着。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