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折叠屏集火苹果,库克很受伤
国产手机在折叠屏的卡位,很伤苹果。
苹果计划将于明年推出的2000美元折叠屏手机,成了国产手机品牌的集火对象,他们以前所未有的集体攻势,意图在苹果入局前抢占先机,甚至直接“卡位”苹果的未来增量空间。
从6月24日到7月2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小米、vivo、荣耀三家接连推出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lip2、vivo X Fold5、荣耀Magic V5三款手机试图将折叠屏手机从“小众科技爱好者的尝鲜玩具”推向“大众用户的主力机”。
左:小米MIX Flip2 | 右:vivo X Fold5
在对外话术中,三家居然出奇地统一,除了常规的硬件性能展示之外,都将目标聚焦在打破苹果的生态壁垒,实现跨生态互联互通上。在内卷严重的中国手机市场,因“挤牙膏式创新”和AI功能缺位,苹果在此时露出疲态,成为了存量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局部增量,让一众国产手机品牌开始琢磨如何分流苹果用户。
苹果终究是长期统治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一哥”,国产手机品牌若想成功分流苹果用户,需要一个错位进攻的机会,即用自己的长板去打苹果的短板,而折叠屏恰好是苹果最为孱弱的地方。
面对这泼天的富贵,vivo、小米、荣耀这三家集中发力,掐着与苹果生态共融的话术,在苹果折叠屏这一年多的缺位时间,以低于万元售价的价格对消费者进行折叠屏的“普世教育”,形成折叠屏即国产的认知,从而逼迫苹果必须要在明年拿出完全碾压友商的折叠屏手机才能成事。
卡在苹果前
前脚供应链上传出苹果将在明年发售折叠屏手机的消息,后脚国产手机集体放出折叠屏产品。
就在上个月,供应链方面就传来了大瓜,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预计要到2026年秋季才会与iPhone 18系列一同正式发布。
然而,即便是这款尚未问世的产品,其核心OLED面板订单也已被竞争对手三星独家拿下,单台采购价逼近千元,让三星在供应链端赚得盆满钵钵。这种对单一竞争对手核心技术的重度依赖,不仅增加了苹果的成本和风险,也可能对产品的发布时程和最终品质构成潜在影响。
三星,一个令苹果又爱又恨的角色,作为供应商,这家韩国巨头可以为苹果提供兼顾技术与良品率的优质产品,据供应链消息,三星为苹果提供的OLED面板,采用了甚至连自家Z Fold6都尚未量产的最新技术。
图:三星Z Fold6 | 来源:三星官网商城
但作为手机厂商,三星几乎席卷了除中国市场之外的所有地区,可以说是苹果的头号竞争对手,根据TechInsights移动终端市场团队的最新研究,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0.5%,达2.968亿部,三星以20.4%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榜首,苹果以18.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就在苹果在考量如何降低三星在面板订单权重之际,国产手机集体果断出手,推出成熟产品抢占市场,实现了对苹果的卡位。
要知道,国产手机品牌早已在折叠屏领域深耕多年,并在此刻集中发力,具备技术上的领先优势。vivo、小米、荣耀接连拿出重磅产品,精准地卡在了苹果还在与供应链巨头博弈、产品细节不断被曝光,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的阶段。
更为致命的是,安卓折叠屏手机均价年降18%,待到苹果高达2000美元的产品问世时,市场早已大变摸样。IDC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均价为8500元,但研发与供应链成本占比超60%。
此等提前布局和技术成熟度的展现,无疑是为了在苹果入局前,牢牢占据市场份额,抢占消费者心智,让苹果折叠屏未出生就被“卡脖子”。
存量市场中的局部增量
对于此时的国产手机而言,苹果算是为数不多的”软柿子“。
这意味着,在整个行业大盘处于存量市场的状态下,苹果用户群体成为了国产手机寻求增量的重要目标。苹果在2025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5%,但大中华区营收却下滑2%,录得160.02亿美元,苹果公司CEO库克罕见地承认在中国市场“失手”。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同期的19%锐减至15%,排名从第一滑落至第三,被vivo和华为超越。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的出货量为920万部,同比下跌8%,以13%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五。
这种颓势的背后,是苹果“挤牙膏式创新”的失灵,以及承诺的AI功能迟迟未能落地,核心卖点沦为纸上谈兵。
过去数年,库克精准的"刀法"——将有限的创新分批次释放,搭配精准的定价策略,总能在中国市场奏效。即便被诟病"挤牙膏",苹果依然能靠品牌溢价和生态优势稳住局面。但iPhone 16系列这一代产品,连这种"挤牙膏"的节奏都乱了套。
甚至在一些苹果旗舰店,销售顾问只能用“这个AI功能需要等待后续系统更新”、“部分服务可能暂时无法使用”来回应消费者,而国产手机体验店却能向顾客展示智能语音交互、影像优化等AI功能。
这种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导致消费者对苹果产品“毫无新意”、“史上最坑”的吐槽比比皆是。
即便是在苹果强势的高端手机市场,也露出了疲态。根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型号销量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售价600美元、4350元及以上)市场的销售份额已攀升至整体市场的28%,较2018年的11%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苹果、华为、小米分列前三名,苹果虽占据榜首,但市场份额降至54%,为近7年来的最低点,正逼近50%的关口,华为则以29%的份额正在逼近被“断供”前的状态。
此外,特朗普时代的关税阴霾仍未消散,可能也会给苹果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手机市场早已杀成红海,华为、小米等品牌“卷到飞起”,而苹果的“利润神话”正遭遇最严峻的挑战。
国产手机厂商正是抓住了苹果在中国市场这一“局部增量”的机会,通过更具创新力的产品和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试图分流苹果用户 。
全生态分流
过去,国产手机集中在硬件参数上甩开苹果,但这一次,国产手机的套路全面升级,在确保硬件上“卷”苹果的情况下,加入了更多生态方面的考量。
实际上,分流苹果用户的念头,国产手机品牌早有预谋。在去年,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就曾直言,自己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让果粉们有另外一种选择。此外,OPPO还更进一步,申请注册了“OPhone”商标。
随后,几乎除华为之外的所有主流国产手机品牌,都在琢磨如何从苹果的IOS生态上做文章。华为之所以并未参与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开发纯血鸿蒙的生态。
恰好,苹果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封闭生态系统,在折叠屏这一新形态上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安卓阵营的折叠屏专属应用数量已是苹果iOS的数倍,表明开发者更倾向于为安卓的开放生态投入资源。
这种软件壁垒正在同步加高,而苹果的封闭生态在折叠屏这一新形态上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
从目前的局势上看,全生态分流的策略对苹果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威胁。vivo X Fold5的发布便是典型代表。它不仅实现了手机与Apple Watch的跨生态连接,可以同步健康数据、表盘连接以及电话、短信、通知的全面同步。
截图来源于vivo官网商城
此外,vivo X Fold5还可通过Mac随身文件站直接调取Mac文件,实现分屏跨应用拖拽,并在行业首发安卓iCloud云端直通功能,通过本地“文件管理”直接访问iCloud,进一步解决苹果生态用户的换机烦恼。原子工作台的出现,更是支持5个应用同屏并行运行,极大地提升了移动生产力。
至于小米与荣耀,整体思路与vivo趋同,荣耀CEO李健甚至在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Shanghai)透露,称荣耀已经实现了华为、苹果两大生态互联互通。
上述举措表明,国产手机厂商的竞争策略已从单纯的硬件比拼,升级到软件生态和跨平台互联的维度,它们不再仅仅是“碰瓷”苹果,而是试图通过软性渗透的方式进入果粉群体,为“平替”苹果奠定基础。
这样一来,压力就全到苹果这一边,除非在明年能够拿出对友商实现技术碾压的折叠屏手机,否则很难缓解当下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源媒汇”,作者:柯基的柯,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