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退潮,泰国旅游业重创

环球旅讯·2025年06月18日 18:10
东南亚旅游迎变局

“泰国最近很冷,冷清的冷。” 

素万那普机场里,免税店空空荡荡;清迈古城门前,嘟嘟车司机刷着短视频等客;芭提雅的沙滩上,也不再听到熟悉的中文喧哗。 

中国游客 减少 ,已成不争的事实。 

而就在不久前,两记重磅信号接连落地,为这场“冷清”正式盖章。 

第一记,是免税巨头的动摇。

免税 公司 King Power 已致函泰国机场集团 (AOT), 请求提前终止在五大机场的免税经营合约 ,包括 素万那普、廊曼、普吉、清迈和合艾 。 

官方说法中提到多重原因:游客减少、销售不振、政策调整导致入境免税暂停。但最核心的问题仍是: 中国游客不来了。

AOT 自身 也很 尴尬: 今年 以来, 其股价暴跌超过50% ,蒸发市值超142亿美元, 在 MSCI亚太指数 中 “垫底 ”。 

要知道,它在2018年市值一度高达 310 亿美元 ,位居全球机场运营商之首。 

而这背后,是一场始终挥之不去的“安全焦虑”。 

自年初中国演员王星在泰国遭绑架事件发生以来,“泰国安全吗”的话题屡次在社交平台刷屏,成为中国游客望而却步的重要诱因。 

彭博情报分析师Denise Wong也直言:“若无法重振中国需求,泰国旅游将持续下行。” 

第二记,是“头号客源”的变更。

今年5月,泰国旅游局副局长 Teerasil Tapen 公开表示, 由于前四个月中国游客数量同比锐减30% , 泰国方面正在重新评估2025年3750万国际游客的目标。 

更直接的信号也随之而来: 

截至6月8日 ,中国赴泰游客仅202.9万人次, 首次被马来西亚反超,跌至第二位。

这不只是一个数字变化,而是 区域客源格局的转折点 。 

有人认为,泰国正在“去中国依赖”,尝试引入更多多元市场;但现实是,中国游客不仅贡献“ 人头数”,更是“人均消费”的天花板。 

在国际游客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泰国旅游业正试图转向本地市场,以“自循环”方式自救。 

例如,泰国本地酒店品牌 Koko Global Hospitality ,今年上半年仍维持 75%的入住率 。 

虽然外国游客相比同期下降了近3%,但创始人松田惠表示,他们正转向 印度、中东等新兴客源地 ,计划2026年前拓店至100家。 

Kiatphaibool数据显示,泰国夏季旅游预订量预计增长21%,来自欧洲的游客数量将增长25%,来自中东的游客数量将增长7%。

与此同时,清迈、芭提雅、清莱等地的酒店,也陆续 调整产品定位 ,转向主打高性价比的三四星服务,以吸引周边国家游客和本地家庭出游。 

与此同时,泰国政府也在加快博彩立法进程,试图借合法赌场拉动旅游消费、盘活夜间经济。 

只是,无论如何调整,这些努力在短期内仍难填补中国游客留下的巨大空位。 

那退出泰国的中国游客,又都流向了哪里? 

答案之一,是“调头三亚”。 

社交媒体上,“三亚是不是泰国平替”成为热搜话题。 

不少人晒出“三亚价格图鉴”,从五星级酒店到海鲜餐厅、网红打卡地,样样不便宜。 

图源:小红书评论区 

但依旧有大批游客选择回流。 

有人一边心疼钱包,一边调侃: “贵是贵了点,但能保住腰子。”

也有游客干脆跳过整个东南亚,转向 日本、韩国 ,甚至是更远的 欧洲 。尽管出行成本更高,但在他们眼中,“安全感值回票价”。 

曾几何时,泰国凭借 近距离、玩法丰富 ,一度是国人出境游的首选。 

而如今,中国游客的退潮,再次验证了一点: 安全感、服务体验和性价比,缺一不可。

泰国旅游的转折,远未到尽头。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旅讯”,作者:罗銮銮,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