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韦东奕健康问题背后,揭露了绝大数人的问题

笔记侠·2025年06月16日 10:30
忙碌者的3个致命盲区。

最近,数学家韦东奕(韦神)的健康状况牵动人心。

这虽然是个例,却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职场人,尤其是创业者们普遍面临的健康挑战——营养失衡。

健康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特别是对创业者和忙得脚不沾地的人来说。精力充沛靠的不是天赋或运气,而是扎扎实实地健康管理基本功。

为此,笔记侠特别请教了健康食品专家张光明。作为ffit8创始人、专业营养师和这个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张光明结合韦神的例子谈到:“健康的秘诀在于‘系统性制胜’,赢在营养、睡眠、运动这些日常细节上。”

比如,怎么避开饮食陷阱?怎么给自己建个“饮食安全网”?怎么管理情绪压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采访精华,希望能帮到你。

一、从韦神看健康:忙碌人群的营养警示灯

韦神近期的健康问题,尤其是牙周炎,引发了广泛关注。从他的公开报道和饮食习惯来看,这和他日常的“极简饮食”生活方式关系很大。

1.饮食失衡:碳水当道,营养缺位

综合各种信息,韦神的饮食有几个明显特点:

①主食偏爱精致碳水:馒头、方便面是常客。镜头里很少见到肉、鱼、蛋、奶和蔬菜水果的影子。这意味着他摄入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很可能严重不足。

②蔬果摄入少:这可能导致维生素C、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够,容易营养不良、贫血,也使得牙周组织脆弱,更容易出血发炎。

③素食者,营养易受限:虽然他也吃豆制品(如豆腐),但完全不碰肉类,蛋白质来源就比较单一,B族维生素(尤其是B12)也容易缺乏。

这可能是他日渐消瘦、牙周炎难愈的重要原因。

蛋白质不足的后果:蛋白质是身体新陈代谢的“基础材料”。

如果长期吃不够,身体为了维持基本运转,会分解肌肉来获取原材料,人就越来越瘦。

同时,身体会优先保障生存,削弱像免疫力这样的“非紧急”功能,导致精力下降、容易生病,牙周组织修复也困难。

骨骼健康(包括牙齿)同样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支撑,缺乏就容易骨质疏松,牙周炎更难治好。

④脂肪摄入极低:他的饮食非常清淡,脂肪很少。但脂肪是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必需品,也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脂肪太少,不仅影响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还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

2.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加速折旧

对比韦神高中时红光满面的照片,现在他身形消瘦、面色苍白、显得衰老。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很可能是长期的营养不良:

①饮食模式拖后腿:高碳水、低蛋白、缺脂肪、少维生素矿物质,这种组合会加速细胞老化,消耗胶原蛋白,削弱免疫力。

②皮肤状态差: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如A、E),皮肤容易干燥、暗淡无光。维生素不足还会损害黏膜组织,影响骨密度,整个人状态就不好。

③活动量少:众所周知他的社交和户外活动不多。营养不足加上缺乏运动,肌肉和脂肪都在流失,就会出现“瘦脱相”的情况。

④情绪也受影响:比如缺乏维生素D,已被研究证实与情绪波动、抑郁风险增加有关。

⑤肠道菌群失调:只吃精制碳水(馒头等),膳食纤维严重不足。肠道里的益生菌是靠我们吃进去的、人体无法消化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蔬果谷物)活着的。

它们“没饭吃”或者“吃不好”,肠道环境就乱套,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发过敏、失眠等问题,进而影响情绪(这就是“脑肠轴”的概念)。

⑥常规体检有盲区:北大回应说韦神连续三年体检正常。但普通体检项目通常不包含早期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比如骨密度(牙周炎常提示骨质疏松风险)、维生素D水平、铁含量、B族维生素水平等。这些需要专门检查。

特别提醒:牙周炎不仅仅是牙齿问题。科学证据表明,牙周病菌能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的慢性低度炎症。

这种炎症会加速血管硬化、影响血糖控制(糖尿病风险),甚至可能加速大脑认知功能衰退。

长期不愈的牙周炎会增加细胞老化压力,是衰老加速器。

所以,牙周炎是身体深层营养和健康问题的一个外在信号,背后潜藏的更可能是加速衰老和增加认知障碍(如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这才是最需要警惕的。

二、创业者自救指南:筑起营养健康防线

韦神遇到的挑战,创业者们太熟悉了。快节奏下,吃饭往往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事——要么忘了吃,要么随便对付一口。

1.核心策略:选对“高营养、低热量”的食物

现代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如上一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没时间或条件好好吃饭,依赖方便食品、零食、外卖盒饭。

这些东西虽然方便,但往往高糖、高油,却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营养很单一。

解决办法其实不复杂:营养学建议我们多吃“营养密度高、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①营养密度高:指同样热量下,提供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更多(比如瘦肉、鱼、蛋、豆类、蔬菜、水果)。

②热量密度低:指同样重量下,所含热量较低(通常高水分、高纤维的食物热量密度低,而高糖高油的食物热量密度高)。

选方便食品时,优先挑高蛋白、高纤维的。

比如主食,选全谷物(燕麦、糙米等)就比精米白面好,因为它们的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慢(低GI),不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

有意识地避免那些让血糖飙升的食物(如甜饮料、糖果、精制糕点)。

同时,蔬菜水果对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至关重要,是每餐不可或缺的部分。鱼、肉、蛋、奶、豆制品则能提供稳定持久的能量和优质营养。

2.随身“安全网”:健康零食救急

忙起来最难的就是找不到健康的食物。

这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就特别管用,它们既能提供营养,饱腹感也强,能支撑你继续工作学习。

给创业者的建议:随身带点方便又营养的食物

比如蛋白棒、谷物棒、全麦面包/欧包,或者根据自己口味选些健康的高蛋白、高纤维营养饼干、坚果(适量)。

这样,即使没时间正经吃饭,也有更健康的选择,不至于被迫去吃垃圾食品。

3.外卖&精制面食:大脑的隐形杀手

长期依赖外卖或顿顿精制面食(面条、馒头、白米饭),会悄悄影响你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大脑这个“司令部”,主要靠“糖”(葡萄糖)供能,但它需要的是稳定持续的糖供应

当你吃下大量精制碳水(比如一碗白面条、一个大白馒头),血糖会急速升高,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觉“很爽”。

但紧接着,胰岛素大量出动,血糖又会快速跌入谷底。这时大脑供能不足,你就容易犯困、脑子发懵(脑雾),决策质量直线下降。

更严重的是,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胰岛素抵抗),大脑里容易形成有害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这些都是长期研究公认的阿尔兹海默症风险因素。

别忘了,大脑本身是由蛋白质和优质脂肪构成的。神经细胞的发育、修复和信息传递,都离不开这些原材料。

所以,营养均衡对保持大脑活力至关重要,缺哪样都可能出问题

4.情绪急救包:压力山大,营养来帮忙

现在很多人感觉情绪波动大、容易累。要稳住情绪,补充这些营养素是关键:

①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主力军:它们帮助身体利用糖分给大脑供能,更是合成血清素(让你感觉愉悦)、多巴胺(带来动力)、伽马氨基丁酸(GABA,让你放松)等“快乐神经递质”的关键。特别是B1、B6、B9(叶酸)、B12。

维生素D很重要:它与情绪稳定、对抗抑郁密切相关。

②矿物质:

镁是“放松矿物质”:它能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调节GABA(GABA是助眠的褪黑素的前体)。缺镁容易紧张、焦虑、睡不好。

锌、铁、钙不能少:锌缺乏易焦虑;铁不足可能让人易怒(它们也参与合成血清素、多巴胺);缺钙会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导致肌肉紧张、情绪不稳。

③蛋白质与氨基酸:

它们是制造神经递质(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原料。像色氨酸、赖氨酸这些氨基酸,以及GABA、谷氨酸本身,要么靠食物直接吃进来,要么靠身体分解蛋白质获得。

蛋白质和氨基酸充足,才能保证“情绪激素”正常合成,避免情绪低落、食欲紊乱、睡眠障碍。

④脂肪酸要平衡:除了反式脂肪酸是坏脂肪,其他脂肪本身没有绝对好坏,关键在于平衡。脂肪不平衡(尤其Omega-3和Omega-6比例失调)容易引发慢性炎症。

Omega-3是抗炎明星: 像鱼油(富含EPA/DHA)、藻油、亚麻籽油、核桃等。它对构建健康的脑细胞膜、促进多巴胺血清素合成很重要。摄入不足会影响大脑功能。

警惕Omega-6过量:中国人炒菜常用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Omega-6。

如果长期只吃这些油,Omega-6摄入过多,而Omega-3和Omega-9(如橄榄油)不足,科学研究表明这会增加焦虑抑郁风险,并促进血管炎症,影响情绪稳定。

所以,多样化用油,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是关键。

⑤别忘了肠道菌群:“脑肠轴”告诉我们,肠道和大脑紧密相连。肠道菌群乱了,情绪往往好不了,甚至和抑郁症密切相关(很多抑郁症患者同时有肠易激综合征)。

想让益生菌“安心工作”?那就给它们爱吃的“饭”——膳食纤维!这东西人体消化不了,却是益生菌的大餐。

它们“吃”好了,你的肠道才舒服;它们“饿”着了或者“吃”不对,肠道闹腾起来,你整个人都会不舒服,情绪自然跟着遭殃。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大户),也可以适当喝点酸奶(含益生菌)。

三、健康管理的三根支柱:吃好、睡好、动好

1.睡好觉:别掉进“过劳肥”的坑

睡眠是身体的天然修复剂。关于睡眠,有几点要明白:

①生物钟各不同:有人天生是“早鸟”,有人就是“夜猫子”。只要睡眠时间充足(成年人一般7-9小时),睡醒后感觉精力恢复了,就是健康的,不必强求人人都早起。

②“睡眠银行”理论:可以把睡眠看作一个银行账户。偶尔加班、失眠导致“欠债”(睡眠不足)没关系,关键是要尽快“还债”——第二天或第三天补个觉,或者周末多睡会儿,保证一周总的睡眠“余额”大致平衡。身体有调节能力。

③长期透支会“破产”:如果持续睡眠不足,“睡眠银行”就会破产,引发肥胖(“过劳肥”)、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2.动起来:碎片时间也能行

很多人不爱动或没时间运动,怎么办?关键在于找到融入生活的方式:

①对抗久坐是第一步:

接电话站起来走走。

泡茶时活动下筋骨,扭扭腰。

用升降桌办公,坐站交替。

在办公室没事走一圈。

通勤选择地铁/公交,多走几步路。

低楼层爬楼梯代替电梯。

做家务(洗碗、扫地、整理)也是很好的活动。

②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别把运动当成痛苦的减肥任务,那样很难坚持。

找到你真正喜欢的活动,不喜欢剧烈运动?那就散步!听着播客或音乐在公园走,不知不觉就达标了。

养宠物?和猫玩逗猫棒,遛狗时多跑跑跳跳,就是绝佳的运动!跳舞、打球、游泳……只要你乐在其中,就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即时快乐)和内啡肽(持久愉悦感)。

3.管体重:热量与营养的平衡术

今年两会强调了“体重管理年”,全民开始关注体重。记住一个体重管理的成功原则:“七分吃,三分练”,饮食调整是核心,运动是强力辅助。

①现代人的矛盾:吃多了热量,吃少了营养!

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数据,相比80年代,现在国人平均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反而少了3.5克(从66克降到62.5克),离国家设定的目标(78克)差距不小。

与此同时,人均每天摄入的热量却暴涨了近900大卡(从2100大卡到约3000大卡)!

为什么?80年代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虽然肉蛋奶少,但膳食纤维多,精制米面和糖也少。

现在呢?膳食纤维吃少了,脂肪(尤其是烹饪油)吃多了。结果就是:热量过剩+营养(蛋白质、纤维)不足。这就是肥胖率飙升和各种慢性病(三高、心脑血管病)日益严重的核心原因。

因此,控制体重的核心在于控制总热量摄入。

中国卫健委建议:普通成年男性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2150大卡以内,女性控制在1850大卡以内。

想减肥,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少一些,制造“热量缺口”,身体才会燃烧储存的脂肪。

②肥胖的代价:个人痛苦,社会负担

数据触目惊心:中国成年人中每两人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青少年儿童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增长速度在亚洲领先。

男性平均BMI(24.1)已跨入超重门槛(≥24),女性也接近临界线。

后果严重:肥胖是“三高”、心脑血管疾病(国人第一大死因)的温床,引发各种并发症,极大占用医疗资源,降低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影响工作效率和国家发展。

③解决方案:做好吃、动、睡三件事

a.吃的科学:

少吃“空热量”食物:高糖高油的垃圾食品、零食,热量爆棚但营养匮乏,容易吃胖。

多吃“高营养密度”食物:高蛋白(鸡胸肉、鱼虾、鸡蛋、豆制品、低脂奶、蛋白棒)、高纤维(谷物、大量蔬菜!热量低到可忽略,但注意烹饪少油)、含优质脂肪(鱼油、坚果、橄榄油),同时低糖低钠。这类食物营养丰富,饱腹感强,不容易饿。

控制总热量:牢记“热量缺口”原则。但少吃容易饿怎么办?多喝水!水是新陈代谢的必需品,能帮助燃脂,还能增加饱腹感(有时你觉得饿其实是渴了)。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喝够2.5升水(约8杯)。

b.动的智慧:

增加消耗:多活动、少久坐,直接燃烧卡路里。

提升代谢: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刺激肌肉生长。肌肉是身体的“燃脂引擎”,肌肉越多,躺着不动时消耗的热量(基础代谢)就越高。配合吃够蛋白质,效果更佳。

c.睡的价值:

睡好觉也能瘦!保证充足睡眠本身就是一种“被动燃脂”。

一般来说,睡眠时每小时也能消耗几十大卡的热量。

一个月如果每天能多睡1小时(别的不变),理论上能帮助减掉几斤脂肪(具体数值因人而异)。

更重要的是,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食欲激素(饥饿素和瘦素),让你白天不那么馋,更容易管住嘴。

现代人普遍缺觉,先把觉睡足,对体重管理大有裨益。

写在最后:给忙碌者的健康锦囊

最后,总结几条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营养健康的实用建议:

1.规律吃饭,优选高蛋白高纤维:尽量按时吃饭,食物选择优先考虑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瘦肉、蛋、豆、蔬菜、全谷物),并且**种类尽量丰富多样**。

2.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睡好睡够:保证睡眠时长,尽量规律作息。

4.稳住血糖:尽量避免那些会让血糖坐过山车的食物和饮料(甜食、精制碳水),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让血糖更平稳,精力更持久。

5.随身备好“安全粮”:出差、开会、忙到飞起的时候,饿肚子容易乱吃。在包里、办公室、家里备点健康零食作为保底选择,比如蛋白棒、谷物棒、燕麦蛋白饼干、一小盒坚果等。这样饿了随时有健康选择,避免垃圾食品,保证营养和精力。

6.找到运动乐趣:别强迫自己做讨厌的运动。散步、遛狗、跳舞、打球……找到让你开心、能坚持下去的活动最重要。养成习惯,体重管理和精神状态都会变好。

7.放松心态,享受生活:朋友聚会,偶尔喝点小酒、吃点高糖高油的美食,开心就好!别太有负担。健康是长期习惯,偶尔的放纵无伤大雅,别天天这样就行。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sman)。

分享嘉宾:张光明,ffit8创始人、前中国奥运备战营养与体重管理顾问、中美运动营养师、健康食品领域连续创业者。

高级笔记达人 |天朗明月

责编|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张光明,36氪经授权发布。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230万-1—6岁CEO都在看的第一手笔记

下一篇

一旦AI志愿填报大模型出现了“幻觉”,谁来为考生的前途负责?

2025-06-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