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被并购的公司八成未融过资,VC 还需多努力——近十年并购行情观察

IT桔子·2024年03月19日 15:19
随着IPO持续收窄,未来并购退出这种方式的重要性将会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从全球来看还是国内来看,并购的市场行情可谓处于巅峰后的低迷期。 

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全球交易额在 2021 年创下 3.82 万亿美元的纪录后,2023 年降至 2.17 万亿美元,下降了约四分之一,而这是自 2013 年以来的最低年度总额,为「历史新低」。 

IT 桔子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成功完成的有 433 起并购交易 (注:此处并购主要指公司多数股权的出让,不含终止并购交易及资产转让等事件) ,相关交易总金额约 1968 亿元;与 2022 年相比,环比分别减少了 33%、25%,相比 2021 年,各方面近乎「腰斩」。 

另外,从历年并购交易数量来看,2023 年也是自 2018 年以来近 6 年的最低点,从并购交易金额规模来看,2023 年达到了自 2015 年以来近 9 年的最低点。 

虽然并购在过去并不是创业公司融资的第一选择,但随着风投机构越来越关注 IRR,IPO 门槛大幅提高和缺口的收窄,未来并购退出这种方式的重要性将会不断提升。 

2023 年超八成被并购公司此前未融资

那么,也可以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那就是国内这些被并购的公司在被收购前是否曾在一级市场有过融资记录?数据发现的变化是惊人的。 

在 2014-2017 年,这些公司有超过 40% 甚至近一半在被收购前有过至少一笔公开的融资,之后近六年来,这个数据正在不断地走下坡路,到 2022 年最低为 15.73%,2023 年有 18% 的被并购公司曾融资过。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有 82% 的并购交易都是首次出售股份的「水下项目」,此前并无任何公开融资的迹象。而对于这样的「一手交易」,相对而言手续更简单,过程也较短,往往金额也并不高。可以佐证的数据之一则是,2023 年有 31% 的国内并购交易金额不足 1 亿元,大多数是在几百万元、数千万元之间,是最为普遍的情况。 

为什么过去一年,国内风险投资机构们在并购交易中参与程度如此低? 

深究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并购交易的行业结构和重心变化转向实体制造业,这是前几年大部分主流 VC 并不青睐的赛道,整个行业的总体融资率低是一大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这类企业本身的股权融资需求不强、宣传需求更弱,对资本的接受和认可度有限等各方面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结果。 

近十年国内并购行情的三大特点

根据上述数据,从行业发展角度,可以观察到国内总体并购行情呈现出的 3 个特点: 

1. 并购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前 5 大行业并购交易量所占的比重持续在增高,这在近 6 年尤为显著,从 2018 年的合计占比 55% 提升到 2023 年的合计占比 71%,其余十几个领域仅占比 29%。 

2. 并购需求增多的行业,先进制造和传统制造、医疗健康三大领域的并购交易量在这些年有了大幅增长,且在总体中的占比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这两年,先进制造取代传统制造成为并购的第一优势产业,而在 2019-2021 年,传统制造行业内并购交易多发。 

3. 并购需求衰减的行业,以文娱传媒、游戏和教育行业为典型,2015 年文娱行业曾有 38 起并购交易,此后越来越少,到 2023 年仅 11 起;游戏行业 2014 年就有 44 起并购交易,2023 年仅有 5 起;教育行业在 2017 年有 32 起并购交易,到 2023 年仅有 3 起。 

并购需求的减少和行业环境的变化,监管政策密切相关,比如从 2016 年 5 月开始,国内禁止跨界并购,影视、互联网金融、游戏等并购在 2017、2018 年就有了锐减的趋势;教育行业经历了 2020 年的疫情和 2021 年的「双减」政策后,这两年的并购交易极为少见。 

从 2023 年来看,国内并购事件最多发的是新能源赛道,有 23 起并购交易,其中上市公司是非常活跃的并购方,尤其是 A 股上市公司,其中有的还是跨界收购。 

比如滨海能源,原来的主业是从事包装印刷和出版物印刷,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营收持续下滑。自 2023 年上半年起,滨海能源决定转向新能源材料产业,并开启了系列收购案,包括以 3987.76 万元收购了翔福新能源的全部股权。 

2023 年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有 20 起并购交易,排名第二,这与国际上生物制药赛道的并购交易最多有所不同。此外,新材料、环保等行业也有不少并购交易发生。 

A 股上市公司并购活跃度有望提升

根据观察,上市公司作为并购交易的核心买家,其并购活跃度的下降是导致 2023 年国内整体并购行情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 Wind 数据统计,2023 年 A 股上市公司发布 113 单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以首次披露日期统计) ,同比下降 30%。 

不过,针对上市公司层面的并购,监管层面早已释放了一定的利好政策: 

2023 年 2 月,证监会印发《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将上市公司为购买资产所发行股份的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九折统一调整为八折;

2023 年 10 月 27 日,证监会延长发股类重组项目财务资料有效期,促进上市公司降低重组成本,加快重组进程;

2023 年 11 月 17 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规则》,支持上市公司以定向可转债为支付工具实施重组,置入优质资产。

2024 年 2 月,证监会上市司召开座谈会,旨在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明确了并购重组五大发展方向,提出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效并购优质资产及支持「两创」公司产业并购等举措。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 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报告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持续推动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包括: 

大量需求积压已久,从去年下半年交易有所起色,大部分交易仍在流程中 (即尚未公告);

在全球范围内,通胀有望得到控制,利率可能已然见顶,海外公开市场的资产估值亦在上涨。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一旦出现回暖迹象,中国市场便将从中受益;

国企改革将继续推动一些大规模并购交易,A 股资本市场的并购活动将更加活跃;

跨国公司正重新审视其在华业务战略和结构,并采取措施优化其投资组合;

同时,普华永道预计, 2024 年的中国并购交易将在 2023 年的基础上达到两位数的增长。 我们期望能看到今年国内并购交易有回暖的市场表现。 

以上仅为节选,报告完整目录:

封面图来源丨文心一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离开瑞信,选择牵手GIP。

2024-03-1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