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心地段的豪宅,变成老破大了

魔都财观·2024年01月31日 11:11
归根结底是错配!

最近,上海市区核心地段的一些老商品房,正在经历一场惨烈的价值重估。

以黄浦,老静安、徐家汇等核心区域为主。

比如老静安南京西路老豪宅中凯城市之光,一房单价从去年年初的16万跳水到10万。

虽说一个板楼,一个塔楼,但价差也不至于如此之大,市值缩水是真的。

我们研究院认为,从整体的估值和供需来看,当下上海楼市,越核心的地段,老房子(商品房)反而越不值得买。

事实证明,这些核心地段的大龄商品房,正在被有钱人抛弃。

背后的逻辑很耐人寻味。

01

 核心地段老商品房跌狠了 

上海核心地段的一些老商品房,价格已经接近五年前(2019年),算上通胀和利息,妥妥亏了。

比如徐家汇的阳光名邸,汇贤雅居;

老静安南京西路的国际丽都城:

老静安曹家渡的达安花园,更是接近2016年的价格,

还有上文提到的中凯城市之光。

这些小区的特点是房龄偏老,户型奇大,小区物业维护差。

中凯城市之光,整个小区观感仿佛家道中落的中年男子,公共区域不是没开灯,很昏暗,就是残缺失修;

一点都不符合市中心“豪宅”的标签,三房还要两千多万。 

虽然地段超好,内部装修也可以自己把控,但是整个小区都给人没落的感觉。

老静安国际丽都城也是一样,地段无敌,未老先衰。

外立面的阳台和空调挂的到处都是,阳台样式不统一,大堂电梯间各层走廊也是破旧失修。

廉颇老矣,美人迟暮。

这些小区,就像老豪车,中产买不起,富人看不上,流动性堪忧。

次一点的达安花园,黄浦明日星城,因为房龄原因,价格也大幅回调。

背后的一个逻辑是:

上海楼市的新增购买力,和活跃购买力,主要是新上海人,这些人没有地段情结,更注重产品力。

中环以内,大家配套差不了多少,新静安还是老静安,普陀还是黄浦,都不重要。

房子新、房子好才是根本的。

未来核心地段的大龄老式商品房,流动性会越来越差。 

现在的上海,真正的好房子只有1%!您买房焦虑吗?

02

 新房夹击 

上海核心地段,接下来会有大量新房上市,首先冲击的就是这些面积大总价高的大龄商品房。

以黄浦区为例,接下来会有大量的新房豪宅入市。

虽然今年不会都上,但看这密密麻麻的供应,定会抽走不少市中心高端购买力。

第一批被冲击的就是高总价房间少的大龄商品房。

反倒是中环附近的紧凑三房,四房,房龄新的次新房,因为总价、功能性控制到位,不缺流动性,也比较抗跌。

比如新静安的大宁静安府四房,依然坚挺;

1月份成交的1套137平的四房,单价仍在13w以上。

而且,中环附近的新房价格,也不便宜了,因此中环老二手房的压力,就比内环内小得多。

一方面是自身价格低了很多,没有那么多情怀加成的溢价; 

二就是中环一圈新房的也不便宜。 

举几个例子,静安天悦107㎡(封阳台,面积=99㎡不封阳台)总价也要1100多万了,堪比内环新房; 

西岸传媒港中海14.2w地块、中铁峯汇里13.1w的价格,早已反超内环。 

同等价位,与周边新房比较的话,中环老二手房至少有套内面积大很多的优势,不至于被全方位吊打。 

再往外环看看的话,新房相对二手的优势更小了—— 

新房本身档次不高,与二手房拉不开差距。 

老二手房户型也紧凑,且价格已经降了很多。

03

 成本差异大 

不建议买核心地段的大龄商品房的另一个原因,是每个房东的成本都不一样。

近几年的新房次新房,大家的买入成本价都大差不差,不太会有人愿意割肉砸盘;

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房子就不一样了,他几千块买的,你十几万买的,他卖十万血赚,你卖十万血亏。

就跟股票一样,每个价位段买入的人,抛盘的时候心态是不一样的。

房子是投资品,但也是消耗品,新的比旧的贵,才是正常的表现。

另外,次新房,新房的物业,公区,会所,装修,户型,吊打大龄商品房。

另外物业管理太重要了,但是上海物业好的老商品房小区真的不多。

在香港每十几二十年会做外墙维修,同时会高压清洗外墙,因此几十年的房子外立面看起来还OK;

管理也很严格,空调不可乱装,必须装在指定的位置,阳台更是不让封。 

04

 归根结底是错配 

大龄商品房,市区老标杆,在市场上严重错配

定位中产总价太贵,功能性不足;定位豪宅产品太老公区太差,就靠一个地段撑着。

真正有实力的业主只会卖出置换到新贵小区,而非买入。

只有地段情节特别浓重的人会买入,但此类购买力是越来越少的。

产品错配,竞品太多,产品力肯定打不过同在核心区的次新豪宅,性价比又打不过中环边上的次新改善。

新房价格是扁平化的,内环中环差距不大,但二手房内中环差距就很大了;

中环附近的大龄商品房,跌出性价比,相比次新还是要便宜很多的。

而2000-3000w以上的总价,如此老产品,小区维护也不到位,很难吸引有钱人的眼光‍‍‍‍‍‍‍‍‍‍‍‍‍‍‍‍‍‍。

同总价、地段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品质差距实在太大。

‍‍‍‍买房不仅小区地段要和总价匹配,品质也一样要和总价匹配。

如果真的中意这些核心地段的老标杆商品房,楼层户型一定要选好;

毕竟已经牺牲产品力了,所以要在楼层和户型上弥补短板。

举个例子,新天地的标杆是翠湖四期五期,一二期已经有点老了:

一期(雅园),已经很残旧了。

物业进出口管的很严谨,但是公共走道和电梯都老旧了。

二期(御园)质量好些,不过窗户不够大,所以采光有点暗。

同样的总价,不如往别的地段看看新房和次新房,比如苏河湾,北滨江,南外滩。

总结来讲:上海核心地段老房子,面积冗余严重。

中产追求功能性,不需要这么大面积。

不计较面积浪费的有钱人,又完全看不上小区的品质。

上海老二手房有一个现象,核心地段面积段都偏大,越往外越紧凑。 

而当下的趋势是, 不管内环还是外环,新房面积段都比较统一。

内环150㎡三房老破大,遇上120㎡三房改善新盘,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力。

两房120㎡、三房150-160㎡的市中心老二手房,劝你别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ID:moducaiguan),作者:观观,36氪经授权发布。

+1
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东方甄选下一步计划在北京、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个城市建立20个自营产品仓库,为自营产品提供面向全国的物流服务保障。

2024-01-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