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出局 谁主恒大清盘 | 焦点分析
过去两年,恒大针对规模约230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发布全面重组方案,与投资者们反复博弈。
账面资不抵债规模超过6000亿元的中国恒大(03333.HK),终遭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法官委任的清盘人表示,会全力令恒大集团业务可持续运作,首要任务是尽可能保留、重组或继续营运恒大业务。
中国恒大的清盘案从2022年6月首次提出呈请,到2024年1月获得颁布令,耗时一年半有余,经历六次延期,法官屡次给出的理由是等待债务重组进展。
1月29日下午约4时,香港高等法院法官下令,委任债权人小组建议的安迈的董事总经理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共同清盘人。黄咏诗在香港高院外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在清盘程序框架内,会考虑任何可行重组方案,强调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只针对母公司中国恒大,不会对集团旗下附属公司运作造成直接影响,特别在内地营运的附属公司,不会受到清盘令影响。
“团队会全力令恒大集团业务可持续运作,首要任务是尽可能保留、重组或继续营运恒大业务,会有系统地保留恒大价值,以增加债权人及其他权益人可还款机会。”黄咏诗说,“会与公司管理层开会,了解公司情况,以及商讨下一步工作,希望与恒大现有管理层合作,达成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对所有利益持份者的进一步影响。”
负责审理此案的陈静芬法官指出,对恒大清盘意味着解决包括创办人兼集团主席许家印控制权等一些问题的同时,将更换公司的管理层。因涉嫌违法、违规,许家印目前已经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佳盛环球有限公司是中国恒大的初始清盘呈请人,但不是主要债权人,其与中国恒大的关联债务约为8亿港元。黄咏诗及其所供职的安迈,主要代表恒大境外债权人的利益,而境外债权人特别小组对恒大债务重组方案的抵制,直接导致了这次清盘令的颁布。
过去两年,恒大针对规模约230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发布全面重组方案,与投资者们反复博弈。其中部分投资者组成了恒大境外债权人特别小组,所持债权占恒大外债比重约为30%。在1月29日香港高院聆讯的前一周,特别小组宣布加入呈请人一边,主张清盘。
36氪此前报道过,恒大境外债权人特别小组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债权及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持债规模最大的一家机构是总部设在伦敦的安石集团(Ashmore Group),总持债规模一度超过4亿美元。这也表现出一个事实,即债权人集中度较低,恒大的重组面临众口难调的困境。
特别小组反对恒大提出的初始方案——发行新债置换旧债,大幅延长偿债期限,大比例降低利息,并为部分债权人提供债转股选项。这一方案在2023年9月临投票会议仅剩三天之际“流产”,原因是恒大地产接受证监会调查,不再具备发行新票据的资格。
之后,恒大给出新方案主张直接债转股,拟将境外主要资产恒大物业(06666.HK)和恒大汽车(00708.HK)各约30%的股权以及中国恒大17.8%的股权,分配给境外债权人,但仍遭到特别小组反对和抵制。
根据香港、纽约、开曼群岛等地的法律,债务重组方案必须获得代表债权总价值不少于75%的债权人同意才可继续推进。可以说,持债比重约30%的特别小组是中国恒大境外债务重组的最大障碍,也是导致这家负债累累的上市公司最终被清盘的直接原因。根据香港法律规定,清盘过程中债权人有权要求拍卖公司资产变现,回收投资权益。
一位对初始重组方案投出同意票的恒大债权人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恒大票据或美元债的初始发行认购方而言,除了用时间换回恒大的经营恢复及正向现金流,他们别无选择。由于未获得所在机构的授权,这位人士要求匿名。
但对于在二级市场恒大美元债暴跌、交易价格远低于票面价值之际,抄底买入的投资机构而言,不需要太高的债权回收率就能使其兑现预期投资收益,因此他们反对回报旷日持久的初始债务重组方案。
中国恒大的境外资产主要是物业及汽车公司的上市股权,或尚未被接管的境外开发项目。2021年10月,合生创展一度出价200亿港元谋求恒大物业50%股权,但遭到许家印拒绝。如今,恒大物业总市值仅剩约42亿港元。
清盘令颁布后,恒大集团执行总裁肖恩对媒体表示,集团将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一切合法合规的措施,在保障境内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集团业务正常经营,同时也将积极与清盘人沟通,依法配合清盘人履行相关程序,根据国际惯例、市场规则推进债务化解等工作,还将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维持物业服务品质不受影响。
恒大美元债的结局,让一些全球资管巨头始料未及。在2021年8月至9月恒大美元债暴跌时,贝莱德的新兴市场债券团队入场抄底,其主管一度乐观预计:由于恒大被国有企业收购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债券的回收价值很可能会超过目前的市场定价。此外,黑石集团、瑞银集团及汇丰银行也曾重仓恒大美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