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打新资金集聚,北交所成创业公司上市首选?

创头条·2024年01月22日 15:36
近几个月来,北交所成了A股市场最亮眼的板块。

作者|史慧芳  

来源|创头条

就在上周,A股主板上演了一场惊险的“2800点保卫战”。尽管沪深两市当天“收复失地”,但1月19日上午,大盘指数几乎一片绿色,唯有北证50飘红,大涨30%。 

其实,自从去年底成功出圈以来,北交所的红火就持续到了2024年。 

前几天,刚上市的新股云星宇上市首日迎来翻倍行情。在打新阶段,其更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数据。 

募资不足4亿,却冻结了超2000亿元的打新资金,创下北交所历史新高。

无论是持续百亿成交额、近九成公司持续上涨,还是巅峰时涨到4500亿元的总市值,都让北交所成为A股市场最亮眼的板块。

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和“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特色日益凸显,很多创业公司前来IPO“落户”,多家企业也“改道”北交所上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具有较好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更适合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小步快跑”快速实现企业的资本战略,也更有利于投资机构择机退出。 

-1-

千亿资金青睐北交所打新

北交所火了 

1427亿元、1529亿、1747亿、2013亿……这是最近几只北交所新股,在打新阶段所冻结的资金。肉眼可见,这些数字屡屡创下新高。

率先冲破2000亿大关的,是一周前刚上市的新股——云星宇。它是一家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上市首日收涨逾160%。 

在打新阶段,该股冻结资金规模达2013.47亿元,创下北交所打新冻结资金规模之最。 几近沪深两市一日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一。

谁能想到,曾经鲜有人问津的北交所, 如今新股冻结千亿打新资金已成常态。

2023年12月,北交所上市新股冻资平均数值达1300亿元,较去年前11月高出5倍以上。 

这些打新资金都是因为北交所的打新制度吸引而来, 被称为“北交所职业打新资金”。 

打新资金活跃的背后,是市场整体呈现赚钱效应。

近几个月来,大A股市场行情震荡明显。 自去年11月21日以来,北交所却一路“狂飙”。 

北证50指数连连大涨,从最低时的706点,最高涨到1114点,累计涨幅达到58%。

去年11月末以来,北交所日成交金额从平均10亿元提升至单日100亿以上,与科创板、创业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大批个股纷纷涨停。据 创头条(ID:ctoutiao) 梳理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两个月内,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股价翻倍。

北交所的新股收益“吸睛”。最近新发的个股无一破发,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的现象也增多。

到了2023年底,北交所已上市的239家公司总市值达到近4500亿元。 

近半个月北交所市场整体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有所下滑,但日均成交额仍保持百亿以上规模。  

-2-

政策“大礼包”逐步落地  

推高北交所行情

北交所行情持续走俏,原因有很多。 除了其本身整体盘子小、估值较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政策持续加码,激励措施全面到位。

北交所最大的特色就是“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标的优质也吸引了诸多投资者前来“淘金”。

北交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去年9月份以来,“北交所深改19条”逐渐落地,更是堪称“政策大礼包”。 

其中,投资者适当性与科创板互联互通的政策,让开通北交所账户更加便利,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前来开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开通北交所权限账户数为696.07万户。相比于2023年初增加近150万户。

随着市场关注度提升和投资者数量增加,北交所估值和流动性大幅改善。 

“深改19条”发布之后,上市门槛低、排队时间短、确定性强,正成为在北交所IPO的优势。

按照以往政策,申报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需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 

如今企业在挂牌不满一年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申报,节省了数月排队时间。

比如,1月19日,国家级单项制造冠军企业——万达轴承即将上会。这是北交所首例挂牌新三板不满12个月即获北交所受理的企业。 

这意味着,万达轴承打破了过往北交所的上会纪录,再创“北交所速度”。

沪深交易所近几个月IPO申报受理率较低,也让北交所成为企业上市新选择。 

无论对创业公司还是创投机构来讲,确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北交所的IPO成功率显著高于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

有消息称,北交所直接IPO政策也即将落地。 这意味着,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不需要通过新三板挂牌,就可以直接申请IPO。 

在沪深IPO收紧的背景下,北交所直接IPO的政策无疑为市场打开了一条上市新通路。

开源证券认为,北交所直接IPO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场地位,将吸引更多尚未在新三板挂牌、规模较大的优质公司进入北交所,大量未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北交所提供丰富资源。  

-3-

多方“掘金”北交所

无论对创业公司还是创投机构来讲,北交所的火爆行情所带来的机遇都不容忽视。  

北交所在A股市场上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有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另外,北交所的行情走俏也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的估值。这对于企业在融资、并购等活动中都是有益的。 

“近期北交所流动性大涨,对于估值修复起到了一定作用,新增了大批投资者,但仍需持续形成长期趋势。”有分析人士表示。 

随着北交所的投资价值越发受到关注,前来北交所“淘金”的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正在变多。

作为科技创新企业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创业投资和VC/PE对近半年上市的北交所企业的渗透率高达88%。 

这些参与北交所公司股权投资的机构中, 既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也有市场化的头部机构。另外,也有 产业资本参与其中。 

据了解,这些投资机构早先已经投了不少专精特新企业,这将为北交所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上市企业。 

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透露,2023年海通开云有15家已投公司上市,一半在科创板,一半在主板和北交所等。 

有北交所上市公司董秘称,一周内接待投资机构的调研量赶上之前几个月的量,且都是以往难见到的大券商、大私募身影。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北交所对创新类企业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

2023年北交所新上市的77家公司中,92%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共有41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不少创业型企业前来IPO“落户”。

年末岁尾,IPO辅导备案数再度“井喷”。 iFind数据显示,自12月以来,已有80多家企业启动IPO辅导备案,环比、同比增幅均超50%。 其中,32家披露了拟上市板块,北交所31家、创业板1家。 

原本打算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多家企业选择“改道”北交所上市。比如,豪钢重工、千禧龙纤、大鹏工业、九州风神等北交所IPO已获受理。 

地方政府部门也鼓励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全国多地设立了北交所IPO的补贴政策,企业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可获得最高千万元级别奖励。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具有较好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更适合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小步快跑”快速实现企业的资本战略,也更有利于投资机构择机退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头条”(ID:ctoutiao),作者:史慧芳,36氪经授权发布。

+1
6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创新创业创头条,我们是垂直于双创、科创领域的信息平台。

下一篇

现制茶饮跨界瓶装饮料,有人欢喜有人忧。

2024-01-2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