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少赚钱也要多开店,老百姓大药房在“急”什么
2011-2022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从34.3%增长至57.8%
文|陈梦娟
糟糕,我们被连锁药店包围了。
都说奶茶店多,但其实从数据对比来看,药店数量更为领先。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零售药房总数为62.3万家;而截至2022年末,全国包括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在内的所有新茶饮门店,总数也才48.6万家。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头部民营连锁药店正以万店规模狂奔,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经营理念都处于巨大变革之中。
“药品零售行业已从‘货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药品,而是提供专业健康服务。”就连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都呼吁,行业内部要加强合作和共赢,以顾客为中心,提供更好的健康消费体验。
呼吁归呼吁,拓店圈地方面,老百姓的步伐迈得比谁都大。今年1到9月,老百姓大药房以每天新开10个门店的速度,新增了2709家门店。
截至9月底老百姓共有13065门店,这是什么水平呢?和瑞幸门店数量差不多,瑞幸门店13273家。
虽然老百姓大药房门店数量向上,但是单店利润却在下降。宁愿少赚钱也要多开店,老百姓大药房到底在“急”什么?
头部企业拓店圈地
其实也不能怪老百姓步伐迈得大,而是行业趋势使然,如今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实在激烈。
近几年,由于“处方外流”“门诊统筹”等国家各项医改及健康产业政策陆续出台,再加上医药电商、医药O2O市场的发展,及疫情后大家对身心健康普遍更为关注,多方作用下,致使国内药品流通市场不断扩容,药品零售市场增速明显。
据11月13日商务部发布《202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7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751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0%。其中,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为2152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4%;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5990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7%。药品零售市场增速加剧。
2018-2022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趋势来源:商务部
数千亿的市场,品牌林立,企业主体众多,呈现出百川汇海的局面。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39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39万家,零售连锁企业6650家、下辖36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6.33万家。
行业扩容,市场集中度不高,而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的市场份额也相差不大。
在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前100名榜单中,前5名分别为国药控股国大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和一心堂。撇开第1名国字号不谈,第2名至第5名的民营上市连锁药房销售总额分别相差约16亿元、11亿元和46亿元。
2022年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前10位来源:商务部
也就是说,民营连锁药房的一超多强格局还未出现,所以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头部连锁药房们纷纷并购扩张。商务部统计,截至2022年末,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为57.8%,2021年为57.2%,而在2011年仅为34.3%。
行业头部企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2022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2184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36.5%。其中,前10位销售总额1337亿元,就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22.3%。消费者往头部靠拢。
大家都在疯狂并购扩张,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老百姓大药房呢?
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拓店速度还是门店总数,老百姓都是头部民营上市连锁药房的第一名。
拓店速度上,据各家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23年1-6月,老百姓大药房包括直营、加盟在内新增1723家;大参林新增610家;益丰大药房新增1423家;一心堂新增363家。拓店速度上老百姓排第一。
门店总数上,老百姓也排在第一名。截至2023年6月底,老百姓大药房总数12291家;大参林11989家;益丰大药房总数11580家;一心堂9569家。
注:截至2023年6月底,数据来源各家财报
老百姓大药房在今年一季报业绩交流会上曾表示,今年计划开店3000家,其中直营和并购1500家,加盟1500家,各占比一半。截至9月底,老百姓已经新增2709家门店,按照增速计算,今年完全可以实现“3000家”这一目标。
规模向上单店利润向下
2022年6月,益阳市桃江县,老百姓大药房太平路店开业。彼时来到药房买药的人不知道,这家普通门店对于100多公里外的老百姓大药房总部来说意义非凡。
这家店是老百姓大药房的第10000家连锁药店。它的开业,标志着老百姓大药房成为中国首家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的民营上市连锁药房。
“从0到5000,我们用了18年;而从5000到10000,我们只用了3年。”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曾如此总结老百姓的拓店历程。
急速拓店的3年间,老百姓的营业收入也从2019年首次突破百亿的116.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01.8亿元,每年以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快速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老百姓实现营业收入160.42亿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归母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7.54%。
不过,在业绩上扬的同时,老百姓大药房的单店利润却落于人后,不如同样在扩店的同行。
从总利润来说,2022年,益丰大药房归母净利润为12.66亿元,大参林为10.36亿元,一心堂为10.10亿元;而销售总额仅次于大参林的老百姓,利润却排在这几家末位,为7.85亿元。
从单店收入来看,2022年,大参林单店收入211.53万元,益丰193.67万元,一心堂189.35万元,老百姓单店收入187.10万元,在4家中排名末位。
从单店利润来看,2022年益丰最优,单店利润12.33万元,其次是一心堂10.97万元,再是大参林10.31万元,而老百姓单店利润7.28万元,依然在4家中排在末尾。
注:截至2022年年末,数据来源各家财报
其实,从2020年增速拓店开始,老百姓的单店收入和单店利润就一路下滑。2019年至2021年,老百姓单店收入分别为200.64万元、184.91万元和165.12万元;单店利润分别为9.91万元、9.51万元和8.01万元。
不能说老百姓单店收入和单店利润的下滑全是扩张拓店造成的,但也与其密不可分,主要是受到老百姓拓店方式的影响。
老百姓在其财报中表示,目前主要拓店方式是直营和加盟,撇开以直营门店为主的一心堂不谈,这与大参林、益丰大药房拓店方式一样,但为何老百姓的利润就要低于其他2家呢?这主要与老百姓的加盟门店在其总门店数中的占比有关。
2022年老百姓大药房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来源:企业年报
老百姓大药房主营业务主要有3类,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其实对于老百姓这样的连锁药房来说,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2.49%,远低于直营店主营零售业务的34.56%。
不止是老百姓,其实对于其他2家连锁药房来说也是如此,毛利率对比大致与老百姓相似。于是想要坚守或提高利润,就要坚守或提高直营门店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
不过在现在这样跑马圈地的竞争阶段,光靠直营店来抢占市场份额是不可能的,直营店对品牌管理、团队搭建都有较高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资金承压,哪怕有资本入场,速度再快,老百姓也无法在3年时间开出5000家直营店。
所以以老百姓为代表的连锁药房们,不断开放加盟、联盟及分销业务,以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较低的利润换取市占率。
这其中,老百姓的加盟步伐迈得最大。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大参林加盟店在其门店总数中占比19.98%,益丰加盟店占比为19.11%,老百姓加盟店占比为29.06%,高出前两家近10个百分点。这也就能理解为何老百姓的利润在这几家企业中排在末位了。
加速扩张下的隐忧
2023年9月,随着一心堂宣布迎来第10000家门店,大参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都已进入万店俱乐部。
“万店狂奔”的民营上市连锁药店们,在拓店圈地的同时,也背上了不少负债。截至2023年9月底,万店俱乐部的4位成员负债合计共478.77亿元。
其中,老百姓商誉、资产负债率和负债合计最高,货币资金最低。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9月末,老百姓商誉58.10亿元,第二名益丰药房44.87亿元;资产负债率65.99%,第二名大参林63.28%;负债合计140.73亿元,第二名大参林135.61亿元;货币资金19.51亿元,低于大参林的36.94亿元、益丰的35亿元和一心堂的33.26亿元。
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一味扩大规模而不赚钱,经营会愈发承压,而“笑到最后”则会变得愈发艰难,所以老百姓也在转变思路,谋求业绩增长。
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在2023乌镇健康大会上,分享了行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一是从门店无序扩张到资本市场助力变迁;二是从区域离散经营到头部连锁聚集演变;三是从单纯药品销售到专业健康服务转型;四是从传统零售向全渠道融合升级。
从财报来看,后2条总结,也确实是老百姓这几年的转型方向。首先是从单纯药品销售到专业健康服务转型。
从药品销售来看,随着互联网、线上电商的发展,降低了信息壁垒,常规药品的价格已经非常公开透明了,再加上行业“内卷”,常规药品零售的利润空间缺乏想象空间。
一些人士认为,“处方外流”会给零售药房带来利好,但是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其实按照行业内这样的“内卷”状态,纵然零售药房能承担从医院外流出来的处方,但是此前医院销售利润微薄,作为零售端,也不敢加价。
那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老百姓认为,是谢子龙所说的“专业健康服务”。这个词初听起来很虚,举个例子,以老百姓大药房的慢病服务来说,一位病人来到药房门店,首先店员会通过执行标准化流程协助顾客健康监测及合理用药;再是员工给出更优的疾病解决建议;然后通过服务评价反馈机制,提升服务。
老百姓给出的数据是,截至2023年6月末,慢病管理服务累计建档1100万+人,累计服务自测4900万+人次,累计回访2,100万+人次,举行线上线下患教2.2万+场次。
这样专业化的健康服务,目前面临两大考验。第一是这样的专业化服务对员工专业度要求非常高,二是国内消费者在医药方面普遍对医院更为信赖,再加上近些年连锁药店“捆绑销售”“高价卖药”等负面层出不穷,连锁药房专业度形象欠佳。
想要走专业化的健康服务道路,老百姓大药房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教育消费者以及建立自身专业形象,道阻且长。
二是从传统零售向全渠道融合升级,这个可以搭上互联网平台们的顺风车,比较切实可行,老百姓已经算同行业内做得不错的了。比如与微信支付、阿里健康、字节跳动健康等多方寻求合作,发展线上电商,同时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发力O2O业务,实现全渠道增长。
今年前3季度,老百姓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4.9亿元,同比增长60%;O2O外卖服务门店达到10005家,24小时门店增至632家。
不过随着互联网平台们纷纷入场自己卖药,建立自营整地,新零售业务也需要求变。(详见此前文章《市场变局加速,益丰、老百姓等连锁药房的O2O突围》)
松下幸之助曾直言不讳,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这倒不是说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是将企业纳入整个社会发展中,企业不赚钱,社会也必将“亏损”,从而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对于民营上市连锁药店们来说,更是如此。虽然不知道资本助力下的连锁药店们拓店圈地的局面还能持续多久,但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都希望此轮竞争能够撇清“浮沫”,驱动行业走向良性发展。毕竟,药品零售与每一位消费者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