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总烂尾,这锅该谁背?

骨朵网络影视·2023年11月25日 09:29
与数以万计的观众做智力竞赛。

烂尾戏码,似乎总在国产悬疑剧中上演。

这两年的典型代表如《回来的女儿》和《他是谁》,豆瓣开分均为8.2,而后评分却陆续跌至及格线上下。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并非公认的烂尾,但结局多少带点争议。

被观众质疑“烂尾”,可能是悬疑形式有故弄玄虚之嫌,也可能是故事内核与观众期待背道而驰。归拢起来,甚少是导演水平、演员表演两级反转,大多是剧情质量到中后期急转直下。

此,首当其冲负有直接责任的自然是编剧这个群体,但他们是否应该承担全部责任需要打个问号。致使烂尾戏码不断上演的,除了编剧自身能力有限外,往往还与客观存在的结构性困境有关。

编剧诉求与观众期待的错位

悬疑是公认的“创作难”,形式要悬念丛生、环环相扣,内核要意义深远、引人共鸣,但凡中间出现一点纰漏,整个故事架构都有可能垮台。

对应的,悬疑剧的收尾难度不小。在编剧左叶蝶看来,原因可能是它通常需要拥有揭秘与反转的能力。故事的谜底究竟是什么?最终还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内容?这其实承载着编剧的创作野心和表达诉求,但观众很少会百分百买账。

哪怕像《漫长的季节》这种豆瓣9.4的高分神剧,结局的龚彪之死也没那么容易让观众全盘接受。剧中,龚彪前一晚还跟姐夫王响、老刑警马德胜聚会,早上开车出门却意外与大货车相撞。连人带车冲下大桥时,他脸上还带着笑容,因为刚刚从车载广播里获知自己中了彩票。

有观众认为这种安排太过突兀,反转得没有必要。而导演辛爽的解释是,这部剧呈现的是人生的无常,龚彪的结局与之一致,死亡没有什么突然不突然,它就是现实命运的一部分。

左叶蝶表示,“观众褒贬不一,也有可能是观众与编剧的着重点不一样观众在乎自己喜爱角色的去向,而编剧在乎的是整体内核是否有表达清楚。

类似的,《繁城之下》结局中,在更多线索指向凶手是十二年前陆家火灾幸存者陆不忧时,该剧却在最后安排了一个惊人反转:陆不忧已经遇害,现在回来复仇的是他的童年玩伴小宝子。

回想起来,剧情前期其实有不少铺垫,比如小宝子与陆直的善恶观对比、魏知县贪吃的性子与小宝子一样等。但还是有大批观众认为,与陆不忧交情不深的小宝子复仇动机不足,他从奴仆成为县令的地位转变也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对于剧中虚化了小宝子如何成为魏知县、遇到师爷准备复仇的过程等内容,该剧的编剧、导演王铮曾表示,他有写专门的人物小传,但拍摄时都留白了,因为觉得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和小宝子从陆府密室里找到的那些金子应该足够(说明一切)了。

不管是作为普通观众还是悬疑编剧,木子(化名)都很喜欢看到反转,被骗与“骗人”的感觉令他着迷。他的看法是能否让观众接受良好,确实要看编剧的能力。影视剧不是顺序拍摄,‘烂尾’很少是导演、演员的问题。”

电影《唐人街探案》里思诺诡异的笑容曾获得一边倒的好评,这是因为它在剧本创作上足够扎实导演的拍摄和演员的表演也真的骗到了观众,一瞬间的反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很多时候,创作者有野心和想法是比较好的,我很羡慕他们能在创作过程中这样有底气的‘任性’。但大师级别的创作者毕竟少见,所以包括我在内,大部分编剧都没有能力把一个剧本写得完全挑不出错处,只能是不断精进。

商业效益的考量和话语权的分散

如开头所说,致使烂尾戏码不断上演的,往往还与客观存在的结构性困境有关。

编剧曹笑天一直觉得,6-12集是悬疑剧最舒服的长度,但考虑到商业效益,很多时候编剧会被要求尽量增加集数

从剧集制作与售卖模式来说,片方与平台的交易都是以单集价格X集数的模式售卖,集数少就对应效益低。而且,集数太短,带来的广告收益也有限,不能满足平台的盈利需求。

2020年《隐秘的角落》横空出世让悬疑短剧备受关注,但这一赛道的商业效益显然不太理想。很少有影视公司愿意独立制作,通常也只有财大气粗、寻求标杆的视频平台来做领头羊,比如继爱奇艺迷雾剧场后,腾讯视频推出的X剧场。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项目可能从根源上就黄掉了。要把很多其实支撑不了太多情节的悬疑概念给拉长,编剧就必须去丰富剧情的曲折度,而这很容易导致故弄玄虚、拖沓混乱,甚至烂尾等问题的出现。

年初播出的刑侦悬疑剧《他是谁》或许就存在这样的困扰,只是不知是否属于被动拉长。

该剧参考“南大碎尸案”、“白银连环杀人案”等真实案件创作,一众幕后主创是豆瓣8分剧《警察荣誉》班底,台前还有风头正盛的张译主演,惊心动魄的追凶线展开后获得8.2的豆瓣评分但播出过半后,感情线、扫黑线、警局群像等乱入导致主次不分,结尾也走向混乱,最终该剧豆瓣评分跳水至5.6

面对烂尾差评,《他是谁》编剧吴迪直接发博称,自己和另一位编剧李芳只创作了前八集,后续内容是剧本总监改的,内涵对方的改法是“缠绵悱恻的爱情、娓娓道来的悬念、平淡如水的谜底”。如若属实也可以看出,主创的意见分歧或中途换人也会影响剧作质量。

不只是悬疑剧,所有题材的创作中,编剧的话语权都相对有限,制片方、平台方、导演、演员等都可能是对剧本有决定权的人。曹笑天之前的作品《江照黎明》也陷入过“烂尾”争议,其中女主角李晓楠最后怀孕的设定并非出自他和另外一位编剧之手,也与他的创作意图背道而驰,但他还是得承受观众汹涌而至的怒意,甚至至今仍有观众因此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木子表示,在生死三分钟,黄金前三集”的定律下,平台非常看重剧本前期的内容。但可能也是因为平台项目立项只要求大纲和前五集剧本,所以很多剧本虽然前期有很多优点,但创作者很容易在立项之后松懈,导致播出时高开低走或者不符预期的情况出现。

项目立项后,编剧的创作周期也要配合其他主创。曹笑天表示,“可能剧本只写了几集,但演员或导演之类下个月有档期,编剧就必须在一个月内把剩余的剧本迅速写完,甚至开机后边拍边写,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打磨后续剧情。

不过曹笑天对未来很乐观,“现在我觉得这种情况在慢慢好转,尤其是经历了影视寒冬后,行业对于内容真的越来越重视了,会更多的去关注剧本质量了。”

此外,在外界看来,一些客观限制可能也对悬疑剧“烂尾”有一定影响。比如《狂飙》的最后一幕戏,空降而来的调查组成为扫除黑恶势力的主要力量,安欣二十年坚守的绝地反击不够酣畅淋漓。这是一个符合现实的温吞结局,但难免让看完前两幕戏的观众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当然,骨朵对话的这几位编剧都表示,这些限制对创作肯定有影响,但从来不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允许的范围内,编剧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大家也都有一些合理规避的手法。

 观众越热情,编剧越紧张?‍‍‍‍‍‍‍‍‍‍‍‍‍

随着自媒体和短视频的兴起,观众的讨论热情愈发高涨。一些博主会通过已播剧情对结局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并分享至社交平台,这无形之中也给编剧的创作带来了一些压力。

曹笑天对于这种现象是有点担忧的,因为有的博主会随意猜测,误导观众。

以他前段时间播出的作品《九义人》为例,当时有一些短视频账号信誓旦旦的分析女主那个戏份很少的丈夫是幕后大boss,一些观众被误导后也在弹幕上刷起了类似留言,让更多人期待后续会发生什么反转。但这种猜测是没有依据的,最后看到这个角色也不是所谓的幕后大boss后,观众感到失望就难免影响到剧集口碑。

除了毫无依据的猜测之外,有些观众的合理推测会让曹笑天很兴奋。

“写剧本是一个创意型的工作,哪怕你前期能够集结很多人来完善这个故事,播出之后也会有成千上万的观众一块来探究分析。写悬疑剧本就相当于要跟这么多观众一起做智力竞赛,编剧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赢的。

曹笑天记得《江照黎明》播出时,有观众设想了一个很不错的结局,甚至可以符合播出要求。他看到后觉得特别“气愤”,气自己创作的时候怎么没想到。

而更多时候,观众的想法倒不是超过创作者,是创作者在前期给出了一种高期待,经网络发酵后关注度翻倍增长。就在所有人翘首以盼精彩结局时,走向却没让高期待落到实处,随之便会带来更严重的反噬,其实也就是常说的高开低走。

去年播出的《回来的女儿》就是这样的情况,木子追剧时也猜的特别起劲。在他眼中,这个剧真正吸引他的是父母、哥哥与假女儿之间的家庭关系会怎样变化以及他们每个人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剧集前期铺垫了许多伏笔,到了结局却一个都没有回应,母亲出轨、喝酒误杀等真相完全不足以与伏笔相匹配。

前期还出现了一个特别迷惑观众的设定——戴猴脸面具的男人,大家猜得起劲,剧情却没有在他被抓之前或之后与主线更进一步的勾连。木子表示,这种虚晃一枪的手法非常不应该,作为一种悬念设置,也并不高明。

编剧有编剧的苦衷,观众有观众的要求,谁都不想看到烂尾悬疑剧大行其道。对于从业者来说,每一个高开低走的烂尾项目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不断复盘中吸取教训才有可能真正降低踩坑的概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骨朵网络影视”(ID:guduowlj),作者:GuDuo骨朵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1
5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网络影视行业高地,专注网生内容的垂直媒体和数据平台

下一篇

在产业带,过一种反卷的生活

2023-11-2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