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大背景下,零售行业还值得加入吗?
年初的时候,我装了一把神棍,信誓旦旦给2023年的几个行业算了一把命《2023年,哪些行业,值得加入?》。
其中,让我比较纠结的大约是消费品行业,当时坚定不移相信,消费品行业、零售行业都会面临巨大挑战。
这种想法对了一半,今年看下来,阿迪达斯在关店,耐克在关店,屈臣氏在关店,不少零售消费品行业都受到了影响。
但没有想到的是,有些消费品公司,居然逆势玩得飞起。
这也是我之前分享过的一个观点,作为打工人,光看大趋势是不够的,还要看身边的小趋势。因为大趋势是方向,是风口;小趋势可能决定我们的岗位会不会被冻结,会不会有晋升空间。
小趋势同样重要,有些时候,可能比大趋势更重要。
尤其是2023年的今天,忽视小趋势,往往会让打工人付出巨大代价。
举个简单的例子,医药行业的大趋势如何?肯定是好的。疫情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身体健康。
但医药行业所有岗位都值得加入吗?未必。
医药行业还有一个「集体采购」的小趋势,如果你做的是医药销售,这会儿没准不但找不到工作,还要面临裁员。
今年的招聘形势有目共睹,过往招聘大户,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要么在减员增效,要么在锁HC,要么在向社会输送人才。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打工人没有很高的容错率,选对行非常重要。
01 如何看行业
到底哪些行业更有「钱」途?
答:2种行业:改变世界的行业和不被世界所改变的行业。
行业趋势有三种来源:
- 技术驱动的发展;
- 消费结构驱动的发展;
- 人口结构驱动的发展。
这些趋势代表了未来的「钱」途。
分享一下我的老东家 Mercer发布的年度调薪调研报告,显然2023年各行各业的调薪幅度都在下降,但相对来说,仍有4个行业调薪幅度高出5%:
- 高科技行业:6.3%;
- 生命科学(医疗保健):5.6%
- 互联网:5.5%
- 消费品:5.1%
仔细看这4个行业,高科技互联网是改变世界的行业,是星辰大海;而生命科学和消费品是不被世界所改变的行业,无论年景差成啥样,这该花的钱依然逃不掉。
02 行业的小趋势
但消费品行业太大了,如果你去搜「关店」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消费品行业一片哀嚎……
太多品牌在关店了。
如果我们一拍脑袋认为,消费品行业是不被世界改变的行业,我们加入就对了;没准不久就裁了。
上周一个小伙伴线下找我咨询,表示自己希望加入消费品行业,问我路径。
我随即抛出了我的问题:你既然很喜欢这个行业,渴望加入这个行业,那么:
你对如今的消费趋势怎么看待?
你怎么判断哪些企业算是在行业中发展良好,前途无量?
她说不出来。因为她没有研究过,她的渴望只停留在了嘴上,没有落在行动上。
正确的求职策略应该是:发现细分市场的行业趋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想要了解一个行业,想要投身其中,需要做充分的调研。我的建议是搜索和阅读行业报告。
举个例子,我自己稍微花了10分钟就搜到了德勤《2023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
其中就提到了2个核心趋势:
回归理性消费——不能乱花钱了,咱关注性价比,要消费降级;
追求悦己体验——花钱花在刀刃上,刀刃是啥?是我喜欢。
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自然是拼多多。
但我在搜索新闻报道时,还发现了另一家公司:
其实就是名创优品Miniso。
很多人对Miniso的概念是,山寨日企,抄袭无印良品……
其实……我搜了一下这家公司最近的财报,好到可怕……
这家中国本土消费品公司在 多项季度业绩刷新历史纪录,2023财年第四财季营收32.5亿元,同比增长40%,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156.3%。这个数据放在22-23财年,尤其不容易。
名创优品海外市场表现尤其亮眼,2023财年Q4营收增长42%,贡献了40%以上的经营利润。全年来看,背靠中国强大供应链的名创优品,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实现了2023财年经调整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了156%。
它其实同时把握住了德勤提到的两大关键点:
消费降级——Miniso素有10元店之称;
兴趣消费——满眼的二次元和可爱风,小学生群体都被抓住了。
03 企业选择的策略
职业规划策略:优选大企业,但不一味追求大和稳定
我过往一直给大家推荐,第一份工作要去大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小公司,而吃了大亏。
但大公司和大公司之间也有区别,有些大公司意味着稳定,但未必代表前途无量;稳定往往意味着发展乏力,而发展乏力的大公司,团队变化很少,很难给新人提供成长空间。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如果有的选,优先选择行业内明确在持续发展的大公司。这种公司不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稳定岗位,还能提供各种机会和成长空间。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HR,他刚刚从屈臣氏离职。我还很奇怪,贵司福利也很好,品牌也很好,为啥你要离职呢?
他告诉我: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虽然我司在中国名气很大,但这些年在一直在收缩市场规模,不但少有开店,而且为了提高利润,还二三线城市大面积关店。
他告诉我,如果去消费品行业,强烈建议候选人关注一下门店的数量变化,这往往代表了企业的发展策略。
不断新开门店,意味着公司愿意承担短时间的财务亏损,获取未来更大的收益。这对员工来说,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成长空间。
关注员工福利:员工福利的背后,是企业文化。
选企业的另外一个窍门,我建议是:看员工福利比看薪资更重要。
因为对于普通应届生来说,往往很难在企业那里,争取到高出市场水平的薪资。优质企业,往往有自己的应届生薪资政策,不会因为一两个学生而改变。
这时候,我建议大家多关注福利,因为福利不仅展示公司的经济实力,也展示了公司的人文关怀。有些时候,福利甚至代表省钱。
举个例子,公司食堂,大公司有自己的食堂,无论餐品选择,还是用餐成本都要远远低于员工自己去外面吃。我在宝洁工厂探厂时,就吃过一顿, 四菜一汤就花了20,且员工还有餐贴,不仅够吃饭,还可以买各种零食。
再举个例子,公司宿舍,在如今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别说整租一个公寓,就是和别人合租,只租一个10来平米的房间,价格也可能高达3000+。而在有实力的大企业里,比如比亚迪,是给员工提供宿舍的,一个月的房费在300元,给打工人省了很多钱。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福利,是健康保险。
这种福利年轻人可能不关注,因为身体好,但事实上,关注员工健康的企业,往往都是好企业。
谷歌最知名的福利是2012年推出的死亡福利——员工不幸去世后,其家属可以在10年继续领取去世员工生前50%的薪水。星巴克最知名的福利是父母保险——星巴克发现员工年轻,对保险关注度不高时,选择另辟蹊径,员工父母的岁数大了,我们给员工父母提供保险,让员工更省心。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去企业面试时关注一下,如果这家公司有健身房,有医务室、按摩室、理疗室,甚至有母婴室,那说明这家公司不仅实力强,企业文化里也是关注员工个人发展,而非仅仅把员工当成耗材。这些福利都可以尝试从企业官网、企业招聘公众号推文中去发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